在土黄镇的黄石包村,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温暖的身影。他背着药箱,脚步匆匆,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微笑。他就是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咱们自己的家庭医生”——王加勇,一个土生土长的黄石包村人和土黄镇中心卫生院黄石包村家庭医生团队的团队长。多年来,王加勇医生始终践行“健康守门人”职责,急村民所急所想,无论何时何地,用心用情守护着黄石包村两千多名群众的健康,深受大家拥护和爱戴。
初心不改,扎根乡里显大爱。“生于斯,情于斯”,2017年,王加勇医学院毕业毅然回到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黄石包村成为一名村医,后以优异表现进入土黄镇中心卫生院工作,村医的那段经历让他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家庭医生不仅是治病的医生,更是居民健康的“管理者”和“贴心人”,他常说“乡亲们,特别是还有许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很需要我”,他主动申请成为卫生院黄石包村的家庭医生,组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他挨家挨户走访,对每位签约乡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是乡亲们健康的“活档案”,谁有高血压,谁血糖偏高,哪位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服务,他的心里都有一本清晰的“健康账”,他为村上850余名重点管理对象建立了详细的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跟踪随访。
风雨无阻,医疗救护“守望者”。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有需要,王加勇医生总是随叫随到。在他的服务对象里,有不少独居老人和失能患者,他便推出“预约诊疗”“上门服务”等举措,对需要转诊的患者帮忙联系上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去年寒冬的一个清晨,村上独居的吴大爷在干农活时摔断了腿,在外务工的子女知道消息后在电话里急得直掉眼泪,这时一个邻居老人急切地喊道:“王医生,快找我们的家庭医生王医生”“对对对,怎么把我们的家庭医生忘了,他可比我们子女还靠谱啊!”,围观的邻居们纷纷说道。王加勇接到求助电话时,刚值了夜班回到家还没来得及休息,但还是顶着刺骨的寒风及时赶到了老人家里,虽是寒冬可他的额头却冒着汗珠,他蹲下来为老人细心诊断后马上联系了救护车并陪同前往医院,因为救治及时,大爷很快就康复了,而后又把老人列为了上门清单头一位,定期上门指导老人做康复训练。吴大爷每次见到王加勇都眼含热泪地说“王医生也,你比我亲儿子还好,没有你,我估计早就不在了!”。这样的事例,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数不胜数。

一直在线,健康管理“贴心人”。他总是耐心倾听乡亲们的每一句诉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王医生,我最近血压又有点不稳,您来帮我看看?”“小王啊,我家老伴最近咳嗽得老厉害了,要不要紧啊?”。“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一直在线”,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成为了居民们随时可以咨询的“健康热线”。他还定期在辖区开展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高血压等慢病预防知识;针对老年人等不同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还建立健康微信群,定期推送健康信息,分享养生常识和就医指南,及时解答居民的健康疑问;冬天流感高发期来临前,提前在群里提醒大家做好防护,建议大家接种流感疫苗......村里的王奶奶,是出了名的“倔脾气患者”——高血压多年,却总偷偷把降压药藏起来,说“药吃多了伤身子”。王加勇头回上门时,奶奶直接把血压计往桌上一推“我没病,不用看”,王加勇没急着劝,先坐下来陪奶奶剥豆子、拉家常“奶奶,您这药要是‘睡大觉’,您的血压该‘闹脾气’啦”,接着从兜里掏出一张纸片在上面开始作画“您看,这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血压高了水管就容易裂,这药是‘修水管的工人’,每天吃药才能守住您的‘心脏房子’”,奶奶盯着纸片没说话,慢慢地跟他亲近了,也肯让他量血压了,之后上门,奶奶就举着空了一半的药盒笑“现在药瓶摆在床头上,吃药可是一天都没忘了哦,血压控制得也很好哟”。

在我们辖区,还有很多像王加勇这样的家庭医生,他们用专业的医术、贴心的服务,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神”。他们是基层医疗服务的基石,用平凡的坚守,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为居民的健康幸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