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征程中,宣汉县始终秉持“生态立县”战略,高度重视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林业生态保护中的关键作用,全力推动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严格规范选聘,将人员选聘“亮”出来。根据《四川省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细则》,制定了《宣汉县2025年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实施方案》和《生态护林员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按照“县建、乡聘、站管、村用”的原则。选聘工作以乡镇为主体,通过发布公告、个人申请、村级初审、乡镇审核等环节层层筛选。在公示环节,对拟聘人员名单在村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选聘过程阳光透明,2025年,全县共选聘2340名合格生态护林员。
二、强化培训赋能,把护林能力“育”起来。生态护林员是基层的重要护林力量,是加强林政管理、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需要,为提高护林员业务素质和能力,组织相关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对全县林木林地管理、森林防火知识等森林法律法规,生态护林员的职责职能等相关政策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护林员手中,同时对生态护林员实施分层培训、以赛带训的形式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全县的生态护林员整体提升了巡山护林的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完善管理机制,促服务水准“高”起来。为压实生态护林员管护责任,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落地见效,围绕 “考什么、怎么考、结果怎么用”,构建全流程考核管理体系,推动护林员队伍从“有人管”向“管得好”转变。明确县、乡、村各层级职责,统筹规划与政策制定,建立健全生态护林员管理相关制度,日常业务指导与监督考核等,考核结果与管护补助挂钩。对考核不合格者,视情况进行警告、扣减补助直至解除聘用。
四、建立多元融合,让协同方式“活”起来。为打破生态护林员工作“单打独斗”困境,宣汉县以“协同增效”为目标,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群众参与的多元融合机制,推动护林工作从“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转变,进一步激活考核管理中的协同效能。构建“护林 N”协同体系。实施“护林 应急”、“护林执法”,与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建立“信息共享、联合处置”机制,护林员发现火灾隐患、发现乱砍滥伐、非法捕猎等违法行为,按程序及时上报。
(供稿:胡健全 审核:骆翔宇 审签:彭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