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三维屏障” 夯实防汛抗旱安全根基
来源:峰城镇
发布日期:2025-07-17
点击数:人次

入汛以来,极端天气频发,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式,峰城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极限思维,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提高思想认识,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筑牢“组织保障”屏障

镇党委、政府坚决扛起防汛抗旱政治责任,将其作为当前头等大事要事抓紧抓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长,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形成统一指挥、高效协同的作战体系。修订完善《峰城镇2025年防汛抗旱抢险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岗到人。二是健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包保责任制,推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骨干包户到点”工作机制,对辖区内水库、山坪塘、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筑施工地等重点部位实行“一点一策一责任人”管理。三是严肃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信息灵敏、指令畅达,为科学决策、快速响应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强化排查整治,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筑牢“源头管控”屏障

镇党委、政府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全力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是开展拉网式排查。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对辖区内山洪灾害易发区、危旧房屋、涉水工程、农田排灌设施等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隐患大排查大起底。二是实施清单化整治。建立详细风险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清单管理、动态销号”,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形成闭环,截至目前,对相关隐患点保持实时监测。三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加强与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墒情、旱情变化,充分利用微信群、短信平台等渠道,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做到早预警、早防范、早转移。

三、落实应急保障,健全长效常治机制,筑牢“处突应战”屏障

镇党委、政府着眼实战需求,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和救援保障能力。一是建强应急队伍。整合镇民兵应急排、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镇、村级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伍9支共150人。围绕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医疗救护等内容,组织开展实战化演练,确保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二是备足应急物资。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科学测算需求,及时补充更新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对现有沙袋、救生衣、救生圈、抽水泵、发电机、照明设备、抗旱机具等物资进行全面清点、维护和保养,确保性能完好、随时可用。目前储备33类应急物资260余件(套)。三是完善长效机制。将防汛抗旱工作与日常管理、河湖长制、网格化管理等高效结合,推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健全信息报送、会商研判、应急响应、灾后恢复等流程,不断提升全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及水平。

下一步,峰城镇将持续绷紧防汛抗旱安全弦,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筑牢安全防线,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