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境治理成果,我镇聚焦群众日常生活高频接触的环境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通过统筹推进蓄水池清洗管护、垃圾桶科学配置、公共厕所标识规范等工作,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日常管理、提升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让群众在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一、强化蓄水池清洗,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遵循“定期清洗、规范操作、确保洁净”的原则,对我镇村(社区)蓄水池开展常态化清洗管护。根据蓄水池容量、使用频次等,科学制定清洗周期,每年至少组织2次全面清洗;雨季及用水高峰期(6-9月)每月增加1次清洗,严防藻类滋生、杂质沉积。同时每季度组织1次巡查,保障蓄水池,切实守护农村群众饮水健康。
二、优化垃圾桶投放,提升环境卫生实效
按照“合理布局、方便投放、利于清运”的标准,重新规划增设垃圾桶点位,其中居民区新增6个、主次干道新增8个、公共场所新增8个。同时确保日均清运2次情况下不出现“桶满为患”;对偏远路段和人流较少区域,适当减少配置数量,避免资源浪费。同时每月组织1次设施检查,对破损、老化的垃圾桶及时更换,确保设施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三、规范厕所标识,方便群众生活出行
以“清晰、统一、便民”为原则,对辖区内公共厕所、沿街商户对外开放厕所等场所的标识进行全面规范。统一设计制作辨识度高、导向明确的标识牌,字体放大至常规尺寸的1.5倍,确保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能快速识别。同时,结合实际路况优化标识摆放位置,在路口、转角等关键节点设置指引牌,让群众找厕更便捷,切实提升公共服务的人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