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河镇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宣汉县东北角,距县城50余公里,辖区面积134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一个街道社区,人口近3.2万。镇内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较大。降雨集中,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其发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强烈的突发和渐变性、广泛和区域性,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构成的威胁和危害非常严重,且呈现隐患增多,威胁增大的发展趋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日趋严峻,为了切实有效开展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做到以地质灾害防御为重点,有效和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我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以及省、市、县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地质灾害特点和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2025年我镇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工作
1、开展汛前排查,明确了地质灾害1个隐患点,编制和落实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预案内的地质灾害点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加强了对村组干部和灾害点群众的防灾知识宣传和培训。
3、加强了汛期值班和巡查工作。
4、及时转发天气预报。
5、重要天气期间,及时转移和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
6、对重要地质灾害点受潜在威胁的村民发放了防灾明白卡。
7、加强了地质灾害治理,历年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对蓼叶村平楼老街滑坡排除了危险,排除了地质灾害部分隐患。同时对圣水村、武胜村、净瓶村、国山村滑坡受威胁的部分农户实施了搬迁避让。
二、2025年我镇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村社干部对地质灾害工作重视不够,监测、巡查走过场,群众认识也缺乏,少部分群众不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度或心存侥幸,对身边的地质灾害淡漠视之。
2、缺乏负责并懂技术的监测人员和必要设备、资金,监测手段仅靠目测相对落后。
3、灾害区警示标志还不完善。
三、202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地质环境预测
我镇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地形相对高差大,山区沟壑水系纵横,切割深,地质环境脆弱,岩基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山体稳定性差,地下水孔隙大,以上原因构成辖区内主要的易滑和崩塌地层。
2、天气预测
茶河镇气候总体特征为主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冬寒春暖,夏多伏旱,且有特大暴雨,秋多阴雨,雨量分配不均,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降雨较早,水量较常年略偏多,为1500~1800毫米,局部洪涝偏重。
3、人类工程活动预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级村道公路进程加快,施工工期短,投资有限,工程很难按规范开挖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房选址开山筑炮活动加速,加之辖区内林业资源丰富而近几年开采量猛增,这些人类活动难免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从而产生新的地质隐患。
4、地质灾害可能发生时间预测
地质灾害发生基本与降雨有关,雨愈大,降雨时间愈长,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越大,危害越严重,据气象部门对今年的降雨预测,自5月份开始降雨增加,至11月份急剧减少,其中5-10月降雨偏多,我镇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均发生在汛期,因此根据规律预测,2025年地质灾害仍在汛期5-10月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汛期与非汛期已无明显之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必须时刻加强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
5、地质灾害可能发生重点区的预测
通过排查统计,目前我镇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暴雨连续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易引发地质灾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村应高度负责,重点加强防范,切实做好防灾、避灾、救灾等各项准备工作。
四、地质灾害监测
(一)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形体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
(二)监测方式、方法
采取汛期巡查和常规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汛期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群测群防等方式进行监测。可利用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报警器等简易工具,对滑坡、崩塌体和建筑物的裂缝进行简易测量,记录分析监测结果,预测预报灾害发展趋势,是避免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
地质灾害防御是事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政府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职责。各村委会,镇级各部门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防控”的理念。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对因失职、渎职而在地质灾害发生时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的,要严格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1、镇政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和责任措施的制定、督促,以及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全镇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传达、宣传、普及地质灾害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向责任单位和受威胁对象搞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的填制和发放,协助指导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2、明确地质灾害信息员、联系电话以及联系方式。各村及相关责任单位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行政一把手为组长,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行政首长责任制”,并安排一名干部为信息联络员,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网络,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网络功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区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居民聚居点,均应挑选1-2名地质灾害监测员,进行动态监测。汛期加大巡查监测频率,一旦发灾或险情加重能及早发现,及时报警并主动避让,严防重大地质灾害发生。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
4、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险情通报制度和灾(险)情速报制度,减少灾害损失,尽量避免人员伤亡,镇政府和自然资源所为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管部门,要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每年汛期对重大隐患点和高危点,监测员实行24小时动态巡查,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各责任单位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及时掌握险情和灾情变化情况,通报信息,并建立巡查台账。地质灾害发生后必须在规定时限内以规定形式向上级报告。做到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茶河镇人民政府的联系电话为:5521066。
5、制定应急防范措施,对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明确安全通道。对居住在危险区域的居民,村里要组织搬迁,动员他们迁至安全地带,搭建避灾棚或临灾迅速就近转移至安全地带,并安排专人值班巡查。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危险区域内所有非农业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庄和集镇规划,都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在已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活动、宣传、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大家增强查灾、报灾、防灾、避灾、减灾意识,自觉防御灾害,发生险情时能自觉服从管理。
6、根据地质灾害种类与性质,加强重点地质灾害的治理,如组织开挖排水沟、维修水圳、修建挡土墙、打抗滑桩、生态退耕等,治理经费实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同时积极争取立项治理经费。
7、有关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要严格执行《茶河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处置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与合作,确保在面临突发性地质灾害危险及发生灾情时应急处理工作能快速启动,高效运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分工
(一)主要由自然因素作用引发的,威胁公共安全的地质灾害预防责任单位为镇人民政府,监测责任为有关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和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
(二)威胁特定范围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的预防责任人监测责任人为引发人及该设施的主管部门。
(三)矿山地质灾害和建设工地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预防,监测责任为引发灾害的矿山、企业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及其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