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毛坝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多措并举,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结合毛坝镇区域优势,盘活撂荒耕地资源,让撂荒地变“增收地”,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协同联动,组织引领强责任。一是毛坝镇党委、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撂荒地整治及综合利用工作会,形成书记高位推动、“班子”各负其责、干群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二是组织老党员、回乡创业者及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共商撂荒地治理及后续管护问题,探索采取“村集体+第三方+农户”流转管护方式;三是强化党员干部带头示范,鼓励“党员的地,带头先耕,老弱病残的地,党员干部帮耕”,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精准施策,政策保障筑根基。一是做好技术保障要素,“农技人员科技工具”,在生产、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二是引入社会资本活水,引入种粮大户和专合社等经营主体,推动撂荒地复垦社会化服务;三是优化政策补贴激励,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保障群众“粮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多措并举,长效管护固成效。一是鼓励将禁止耕地撂荒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承包农户签订防止耕地撂荒承诺书。二是依托村(社区)党组织,组建7支“党员种植能手”管护责任队,针对作物病虫害等突出问题,构建“农机服务”机制,实施“一田一策”精准“诊疗”。提升种植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三是督导整治种植情况,通过周例会进行交流经验做法和镇级不定期督查撂荒地种植情况等方式,将撂荒地整治细化到村、社、农户、地块,并将撂荒地整治成效纳入村年度目标考核,进一步压实村级整治、耕种主体责任,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和明显成效。
目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耕代种撂荒地300余亩;引进业主承包撂荒地120余亩;利用种植蔬菜140余亩、粮食260余亩,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