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普光镇坚持“预防为先”原则,强化宣传、完善设施、加强巡查,织密防溺水“安全防线”,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一、深化宣传教育,把稳思想“方向盘”。一是线上线下“广渗透”。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流动宣传车循环播放防溺水知识音频,在村头巷尾、水域周边悬挂宣传横幅、张贴警示标语,发放《防溺水安全告知书》100余份,让“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位群众。二是校园宣传“精准讲”。组织志愿者深入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3次,通过知识讲座、典型案例剖析、现场演示溺水自救互救技能等形式,面对面为500余名学生讲解溺水危害及防范要点,引导学生主动远离危险水域。三是家校互动“心连心”。组织开展“防溺水家校座谈会”2场,邀请家长代表、教师、民警共同交流防溺水经验做法,解答家长疑问。通过“家长微信群每日安全提醒”“周末安全温馨提示”等形式,强化与家长的日常沟通,及时推送天气预警和安全提示信息,共同守护孩子安全。
二、完善设施保障,筑牢水域“安全线”。一是排查“风险点”。组织专人对全镇河流、池塘、水库等重点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危险水域位置,建立《水域安全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二是备足“装备库”。在排查出的重点水域岸边,统一规范放置救生杆、救生衣、救生绳等应急救生设施,并标注物资使用说明和检查维护记录。安排专人每周对救生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及时补充更换损坏物品,保障救援时效。三是亮起“警示灯”。针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点位,增设“禁止游泳”“水深危险”等警示标识标牌14块,标牌上同步标注镇、村两级应急联系电话和救援路线图,通过醒目提示强化群众安全意识,从硬件上筑牢防护屏障。
三、强化巡查管控,织密动态“防护网”。一是建强巡查“先锋队”。整合镇干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防溺水巡查队,明确巡查时段、路线和重点区域,实行“每日巡查、每周通报”制度,建立巡查日志,详细记录巡查情况,确保危险水域有人管、有人巡。二是盯紧防控“关键时”。针对午后、傍晚等高发时段,加大重点区域巡查频次,每日巡查不低于2小时。对靠近危险水域的学生、未成年人及时制止劝离,现场宣教并联系家长,形成闭环管理。三是拧紧生命“安全阀”。建立“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发动村干部、群众等担任观察员,畅通“发现—上报—处置”渠道。开通24小时举报电话,及时处置隐患和危险行为,形成“齐抓共管”格局,消除安全风险于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