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花开遍地香——宣汉县深入推进“双拥”工作纪实
来源:宣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日期:2025-07-29
点击数:人次

​现役军人王吕的新婚大喜之日,军地双方联合为他送去了一份特殊的新婚贺礼”——三等功喜报及奖励金。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距离合格战士的差距,我们将刻苦学习训练,争当新时代优秀军人!手握国防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宣汉中学2025届毕业生杨鑫在赓续荣光砺初心  军校新锐抒豪情主题座谈会上立下誓言。724日,这场由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与宣汉中学联合举办的入伍预备课,为该县15名即将踏入军校大门的学子铺设了思想与行动的快车道

近年来,宣汉县着力构建双拥优抚、就业创业、红色引领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累计投入2.3亿元专项资金惠及退役军人3.5万余人次,成功创建新一轮四川省双拥模范县,持续营造尊崇军人、支持国防的浓厚社会氛围。

优抚暖人心夯实双拥基石

在宣汉县光荣院的荣誉室,一面锦旗诉说着深情厚谊:点滴关怀温情伴,爱的滋养晚晴暖”——这是已故老兵王洪成亲属对工作人员十年如一日亲人般照护,直至生命终点的由衷致谢。

服务退役军人,核心在于倾注真情与担当。宣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同志表示。该县将尊崇优待落到实处,设立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基金,累计为323名患癌老兵发放救助金32.3万元。2024年累计发放各类抚恤补助1.12亿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127万元。

尊崇,更在关键时刻闪耀。今年219日,军人王吕与军嫂刘柯君的婚礼上,一份惊喜让全场动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同志现场宣读王吕的立功事迹,为新人披上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绶带。人生最幸福的日子收到立功喜报,让我深感家国情怀的厚重。我将带着这份荣光,为小家和大家继续奋斗。王吕激动地说。这份别致的新婚贺礼,瞬间成为婚礼最耀眼的焦点。

近年来,宣汉县聚焦官兵三后关切,着力构建后路安置+后院保障+后代教育服务体系:协调优质学校解决军人子女入学,畅通医疗绿色通道,评选最美军嫂”……一项项务实举措,让军人军属的尊崇感、获得感实实在在。

创业拓新路激活双拥动能

当过兵的人,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闯劲,更懂得团结协作的力量。在宣汉县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军创企业家陈启权这样诠释老兵精神。30年创业路上,他成功创办6家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0亿元,直接带动40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

作为兵源大县,宣汉年均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军人约400人。为应对就业压力,该县精心构建从返乡到就业链条式全周期服务体系,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打造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联动高校、军企资源,定期开展覆盖服务业、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创业培训,并按规定落实就业创业政策。2024年,全县开展退役军人技能培训258人次,培训就业率达100%

无人机操作、跨境电商这些课程,像特种作战训练一样精准实用,完全契合兴趣和市场。参训退役士兵王鹏赞道。在孵化基地,学员们不仅系统学习创业孵化、金融支持、项目对接等知识,更能通过实战路演,从项目书撰写到答辩进行全流程淬炼。

2024年以来,宣汉县以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为抓手,聚焦痛点、精准施策,出台《宣汉县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光荣返乡及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从光荣返乡、适应培训、技能提升、岗位推荐、职业跟踪到关爱帮扶,提供六位一体保障。仅2025年上半年,已成功助力15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

同时,在政策与平台的强力支撑下,宣汉退役军人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兵支书汤平在巴山大峡谷打造刺绣演出队文旅项目,年营业额破百万;符来美在清溪镇融合教学实践、露营与农家乐,成就千万级乡村旅游产业;雷军立足樊哙山,建起两个藏香猪养殖场,存栏量超7000头,带动乡邻共奔富路……

红色育传人绽放双拥荣光

细雨浸润五月的滇南。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内,20余位四川宣汉军休干部肃立碑前。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康良轩轻抚战友墓碑,声音哽咽:他才19岁啊……牺牲前最后一句话是班长,替我多杀几个敌人’……”

这场跨越千里的英烈浩气照征程祭扫,是宣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深耕红色教育的实践缩影。近年来,该县投入1200万元建成烈士纪念馆,普查保护革命遗址21处;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组织参战老兵走进全县119所中小学讲述烽火故事,点亮开学第一课94岁老兵王守义口述的红军坝阻击战史料,更被中央档案馆永久珍藏。

炮火轰鸣中,我瞄准敌军阵地全力轰击……”赓续红色血脉  服务双城战略活动现场,老兵姚承清的讲述再现了九死一生的战场。这是宣汉联动重庆市云阳县创新红色教育的生动写照:两地以红色基因为纽带,互派宣讲员开展跨域巡讲,共建云端红色档案库共享口述历史与文物资源;协作打造思政教育基地,串联宣汉红三十三军旧址、云阳工农武装遗址等红色阵地,规划精品疗养研学路线,全力打造全国军休服务跨省协作样板。

目前,两地组建的10余人军休智库已启动工作,年内将联合开展军休宣讲实践等活动6场次,预计覆盖川渝青少年1400余人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