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最大限度减少大春作物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大春作物产量与品质。2025年,宣汉县峰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多举措联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注重技术培训,提升防控能力
为增强群众病虫害防控意识、提高科学防治技能,峰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各村(社区)配合下,于7月1日至10日深入基层开展专题培训。期间累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8场,覆盖850余人次,发放《峰城镇大春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利用宣传资料》等共计1600余份。培训邀请峰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任厚银现场授课,结合当地实际,围绕水稻、玉米、大豆、红苕等主要作物的病虫害危害特点、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重点普及农药减施增效、绿色防控技术及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知识,帮助群众精准掌握关键防控技术要领。
二、精准分发物资,夯实防控基础
在技术培训同步推进的基础上,峰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针对发放防治物资:投放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玉米锈病、纹枯病、玉米螟,大豆卷叶螟、蝽象等病虫害的药剂,可覆盖防治面积9500亩以上;同时分发绿色防控诱捕器2500套,专项用于玉米螟、斜纹夜蛾防治,覆盖面积达2500亩,为科学防控提供物资保障。
三、统筹力量防控,确保防治实效
自6月28日起,峰城镇已累计投入手摇喷雾器2250台套、电动喷雾器1380台套、无人机2台套,完成11000亩水稻、9800亩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作业。为进一步提升防控效率,于7月15日起出动4台无人机,针对水稻穗颈瘟、纹枯病及稻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等开展全方位社会化服务防治,确保防控无死角、效果有保障。
四、落实分片负责,强化指导监督
峰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0名工作人员实行分村(社区)包干制度,下沉一线全程指导防治工作,通过现场示范、技术答疑等方式,确保各村(社区)按标准、按要求全面完成防治任务,保障工作质量。
五、严格考核奖惩,压实工作责任
峰城镇党委、政府将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工作纳入各村(社区)年度考核体系,明确奖惩机制:对成效突出的村(社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予以全镇通报批评,以鲜明导向倒逼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