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微”模式赋能小区依法治理
来源:宣汉县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5-07-17
点击数:人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小区依法治理示范试点创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县司法局紧扣“小区”这一“微单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小微切口”处创新构建”联动治理模式,全方位整合资源、多维度凝聚合力,全力推动小区治理向法治化、精细化、高效化迈进。

一、聚合“微分力”,画好协同共治“同心圆”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统筹协调,汇智聚力凝聚起依法治理的坚强力量。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提升“牵引力”。积极汇报争取,县委书记、县长为此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先后召开2次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阵地、经费等问题,为小区依法治理明方向、定责任。县委依法治县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发《宣汉县小区依法治理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小区依法治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点二是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内驱力”。做实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积极成立小区党支部,在居民和物业公司员工中发展党员22名,选拔9名素质高、能力强的楼栋党小组长同时,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小区党员双报到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协调解决小区内防护栏安装、非机动车停放等实际问题7件,不断扩大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增强推动力有效构建小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部门、街道、社区、小区四级联动,由县住建局和市场监管局针对物业收费不透明、电梯维护不及时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12次,县公安局针对电动车飞线充电、消防通道堵塞等突出问题,联合社区、物业建立动态巡查+定点值守机制,全面排查隐患点位23处,已查处违规行为5起。

二、完善微机制,定准良性运行风向标

坚持制度先行,强化系统建设,全链全域构筑起多元共治的良好生态。一是健全管理机制保运行。规范小区党务、物业服务、业委会事务小区治理三公开工作推动小区治理阳光下运行,制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等规章制度明确界定业委会、物业、业主的权利义务,推行物业考评制度倒逼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建立错时巡察重点值守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巡察管控,健全完善共计10项制度,有力实现小区健康、有序、良性治理。二是创新服务机制纾困境。建立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机制,整合社工、志愿者、物业等多方力量,突出做好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服务直通车”“一户一策模式精准输送生活帮扶和法律服务15次。推出物业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报修、缴费、咨询等业务,简化办事流程,实现居民办事最多跑一次。建立居民意见反馈和满意度评价机制,根据居民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内容,切实提升居民的满意度。三是优化枫桥机制促和谐。建立健全司法所所长指导小区化解纠纷、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充分发挥小区调解室前沿阵地作用,聚焦小区环境、绿化维护、物业服务、维修资金使用、邻里关系、公共收益、文化娱乐活动等7个方面,组织调解员深入小区楼栋、走近居民家中,通过定期走访、设立意见箱、开通线上反馈渠道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诉求,及时将13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聚焦微法治,打造法治浸润生态圈

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法治建设,渐移渐化培树起崇法尚法的法治风尚。一是不断浓厚法治氛围。廊、亭、栏、场为载体,高标准打造党员活动室和小区调解室等主阵地,升级配备多媒体、档案管理等设施设备,精心建设法治文化凉亭、法治宣传栏等小微阵地,通过法治名言警句实现“法”于“景”,形成一步一景一课堂的沉浸式宣传矩阵。充分利用宣汉公安”“宣汉司法”“宣法通线上平台积极搭建便捷高效的指尖法律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平台相互补充、协同运转,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时段的法律服务。二是有力夯实队伍根基。大力培育小区法律明白人,发动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党员、社区干部、退休教师、楼栋长、网格员等4人成为法律明白人,组建法治服务小分队。邀请律师、法官、检察官、民警对法律明白人开展常用法律知识和纠纷化解技能培训3,推动小区法治队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组织网格员深入开展入户登记、走访留守儿童与低保家庭、检查楼栋商铺消防安全等工作,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为精准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持续提升宣传质效。开展法治微课堂进小区活动,邀请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聚焦防范电信诈骗”“高空抛物”“文明饲养宠物等法治热点,举办专题讲座8场,惠及群众超1200人次。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结合一月一主题宣传,组织多部门开展宣传活动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送出法治大礼包200余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