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镇始终将防汛减灾作为保障民生安全的头等大事,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以“三强化”工作机制构建全链条防汛体系,实现“零伤亡、少损失”目标,切实筑牢汛期安全屏障。
强化预防为先,下好防汛“先手棋”。普光镇多次召开防汛安全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气象趋势并细化制定防汛应急预案,明确构建“党委、政府统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组干部实战抓”的三级责任体系,确保防汛部署纵向贯通到底。提前设置36个防汛值班岗位配备72名值守人员,组建29支党员先锋巡逻队,抽水泵18台、救生衣300件,构建起“5分钟物资调拨”应急保障网络。汛前针对性组织镇村干部、群众代表开展普光镇地质灾害点应急演练,通过模拟山洪暴发、河道漫堤、群众被困等场景,重点锤炼转移安置、物资调配、医疗救护等核心科目,累计100余人次参演,使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同步整合气象部门数据资源,依托短信、广播、微信群构建雨情信息实时推送网络,对全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24小时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山体滑坡风险。
强化应急响应,打好防汛“主动仗”。针对临河住户、地质灾害点周边等重点区域,严格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制定“一户一策”转移方案并提前启动疏散,汛期累计转移安置易受威胁群众26户72人至4个集中安置点,同步配备2辆生活物资保障车,确保“应转尽转、不落一人”。暴雨期间,全员进入战备状态,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双岗制,轮岗队伍全员在岗待命,提前调配挖掘机、装载机等抢险机械定点驻守,确保险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抢通道路,累计疏通淤积河道1.2公里。通过强化部门联动,构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协同作战”的应急体系,为汛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隐患排查,织牢防汛“安全网”。每逢暴雨天气,镇防汛工作专班对全镇3处地质灾害点、8处山洪灾害点、2处场镇低洼地段及2座病险水库开展“拉网式”核查,在隐患区域醒目位置设立警示标识牌。截至当前,累计设置安全警示标识12处,完成5处隐患点治理。同时,汛期结束后将召开防汛工作总结会议,系统梳理应急响应、物资调配、群众转移等环节执行情况,既提炼暴雨预警响应、部门协同作战等有效经验,也剖析监测预警精度、特殊群体帮扶等短板不足,针对性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推动风险防范机制常态化、长效化。
普光镇通过“预防-应对-恢复”全周期管理,不仅筑牢了防汛“安全堤”,更在实践中锤炼了干部队伍、完善了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