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峰镇坚持突出“一核多元”理念,通过党委统筹协调、村委精准实施、群众自治参与,积极推动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拓宽“民心路”,铺就振兴新道路。创推“党建项目”新思路。垭口村通村道路狭窄一直困扰村民日常出行,组建“峰领”党员攻坚专班,驻村班子、政法委员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等广泛收集民意、了解群众真实需求要点。同步协调项目立项,争取专项资金,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全力推进垭口村道路狭窄改造。在道路加宽过程中,由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质量监督小组与镇政府、施工方“三方对话”联动参与质量监督。从项目立项到施工结束,仅仅2个月,就解决困扰村民多年“会车难、运输难”问题,惠及沿线6个村民小组2500余人。
二、发展“产业田”,激活产业新动能。因地制宜探索“村集体领航+群众自治”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先进种植项目和技术,发展有机蔬菜和中药材种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组织召开12次院坝会、5次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一致通过村集体发展种植冬瓜、南瓜、中药材等200亩,农户以分散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邀请县农业局开展现场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技能,妥善化解8起土地纠纷,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目前,有机蔬菜、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已完成建设,预计年产值180余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
三、构建“共治链”,助推治理新格局。构建“一核多元”基层治理体系,助推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镇党委作为“红色引擎”,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委完善建立“民生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社会治理办公室积极搭建“村民议事日”自治平台,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事务。今年以来,全镇成功解决23件治理难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余件,累计宣讲政策18场次,服务群众300余人次,村民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