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走进宣汉县柏树镇峨凤村2组,放眼一望,一座长15米、宽3米、高3米的新桥映入眼帘,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
这只是宣汉县柏树镇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柏树镇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标尺,多措并举化解信访积案,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动嘴“讲”,做好政策“传声筒”
“通过生动的讲解,我对低保、医保等惠民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月潭村村民谯和琼已经听了镇纪委好几场主题宣讲,发自肺腑地说,“群众的幸福感就是在一件件实事里实现的,他一定会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政策的‘扬声器’”。
针对群众反映政策不清、办事流程不熟等诉求,该镇纪委围绕惠民政策、民生保障、村级事务规范等群众关切领域,采取“院坝会宣讲”“进农家门宣传”等形式,系统解读政策要点、办事流程及廉政风险点,现场解答低保申请、宅基地审批、惠农补贴等高频问题,把政策讲透、把例子讲活、把做法讲实,以“有滋有味”宣讲激励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该镇累计开展院坝会60余场,发放政策“明白卡”1200余份,惠及当地群众3000余人。
甩手“干”,办好群众“暖心事”
“对已经梳理出来的问题,和后续接到的诉求,都要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账,注意研究解决。要强化跟踪督查,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柏树镇纪委书记张中前提出硬核要求。
该镇立足职能职责,撸起袖子加油干,认真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蹲点督办、挂牌督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
“我村二、三组已断水3天,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柏树镇纪委接到月潭村村民反映后,立即到现场调查核实,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及时研究解决措施,一边安排工作人员每天临时为群众送水,一边报送党委会研究决定重建新水井,通过5天鏖战,有效解决了70余户村民饮用水问题,赢得群众啧啧称赞。
今年以来,该镇为群众办理“代办医保缴费”“建新水井”“架新便民桥”等实事64件,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真心“调”,劲吹乡村“文明风”
从曾经脏乱差的落后村,到今天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的新农村示范村……石板梁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风民风也发生了变化。谦虚礼让的文明行为、自觉保持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在这里已蔚然成风。
这是柏树镇通过化解信访积案促进村风民风变化的典型案例。该镇纪委多措并举化解信访积案,并把廉洁文化、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淳朴和谐的文明乡村。
石板梁村的村民王家俩兄弟,二十多年来两家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时常发生吵闹。通过镇纪委从家庭关系的长远发展出发,对双方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劝和,让他们放弃过往的一切是非恩怨,互不追究,以后遇事多沟通交流,协商解决,让两家人从此和睦相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阶段,我镇将继续以多途径多形式推动廉洁文化融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柏树镇党委书记焦胜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