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报告
来源:宣汉县财政局
发布日期:2025-04-07
浏览次数:

​​  在宣汉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宣汉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宣汉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提请县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宣汉县起航千亿县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紧扣百强晋位、冲刺千亿目标,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县委“135”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严格落实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全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

  依法依规组织收入,财政收入稳健增长。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0亿元,为预算的98.2%,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21.1亿元,为预算的99.5%,下降9.9%,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留抵退税、房地产市场低迷等综合影响。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增值税82117万元,为预算的99.5%;企业所得税27953万元,为预算的100.1%;资源税42947万元,为预算的100.1%;契税5337万元,为预算的100.5%;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17195万元,为预算的104.5%;非税收入238477万元,为预算的96.9%,增长21.6%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财政支出保障有力。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6亿元,为预算的99.98%,增长10.0%,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0%。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9552万元,下降10.7%;教育支出180310万元,增长0.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7553万元,同口径增长5.8%;卫生健康支出50949万元,同口径增长3.2%;节能环保支出10940万元,增长30.7%;农林水支出198626万元,增长19.5%;交通运输支出74402万元,增长21.0%;工业等方面支出121132万元,增长86.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年初安排预备费20000万元,主要用于应急排危、临时救助等不可预见性支出,相关支出已列入对应科目决算。

  多方联动统筹调度,预算收支总体平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政府一般债券、其他地区援助、调入资金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1226992万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上解支出、政府一般债券还本等支出后,结存资金71776万元。结存资金按规定清理后,结转下年继续使用71776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结转资金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等支出2397万元,教育、科技和文化旅游等支出946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9649万元,节能环保和城乡社区支出3545万元,农林水支出13525万元,交通运输和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4515万元,自然资源和住房保障等支出92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6696万元,其他支出1087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480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74047万元),为预算的100.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上年结余、专项债券转贷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535904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14676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63584万元),为预算的81.1%,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和补偿、锂钾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调出资金、专项债券还本等支出后,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912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0万元,为预算的100.0%;加上级补助收入21万元,扣除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1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1万元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266万元,为预算的100.0%,支出主要用于支持科技进步等方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四)地方政府债务

  2023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406580万元,2024年省财政厅转贷新增一般债券18093万元、新增专项债券208000万元、再融资债券169879万元,偿还到期政府债券76279万元,2024年末债务余额1726273万元、较2023年末增加319693万元,债务余额控制在省财政厅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1931869万元之内(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581024万元、余额57334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1350845万元、余额1152932万元),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024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重点支持了成达万高铁达州段、西渝高铁达州段、锂钾产业园、城区管网提质改造、南坝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襄渝铁路宣汉站站前广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XS18芭蕉镇至清溪镇段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

  以上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批准。具体情况详见《宣汉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自2023年预算年度起,所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项目实行上级统筹,县本级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二、落实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一)坚持上争外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连续四年争取资金总量全市第一,超额完成奋斗目标21个百分点,转移支付争取多点开花、亮点纷呈,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32.4亿元、总量位列全省前位,预算内投资资金争取总量稳居全市前列,争取增发国债2.5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0.96亿元。做实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储备,纳入省重点项目创历史之最。突出做好园区要素保障,全力支持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全力支持城市更新、提质、扩容三大行动,及时保障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奖补资金,兑现购房补贴财政补助资金664万元,持续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坚持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全面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54亿元、办理企业留抵退税2.44亿元。充分运用财税优惠政策、政府采购等手段,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茁壮成长。加力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资金实施进度全市第一。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和文旅消费提振行动,统筹各类资金1.25亿元,着力推动巴山大峡谷创5A、月亮坪创省级旅游度假区,有序推进罗家坝遗址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创3A。深入拓展财金互动,争取政策性农业保险及财金互动奖补资金4720万元,创历史新高。支持宣投集团成功创建AA信用评级、宣隆实业成功创建AA信用评级,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畅通融资渠道,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三)坚持向新图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争取工业领域发展资金1.2亿元,投入10亿元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等产业发展资金,全年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增长86.9%。健全创新平台等科技投入保障机制,着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科技支撑作用成效日益明显,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着力盆周山区现代农业引领区建设,提质增效粮油、生猪两大基础产业和牛药菌茶果五大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加大投入支持化工园区扩区,普光经开区成功入围2024年全省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支持对象(全省支持名单10[1])。

  (四)坚持民生优先,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落实基本民生各项政策,35件年度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投入0.49亿元,落实就业保障和创业支持政策。投入4.59亿元保障城乡低保等救助救济补贴,投入1.27亿元保障在乡复员等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发放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助,支持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持续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工作,教育投入做到只增不减支出总量达到18.03亿元。投入1286万元支持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获全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提名县。投入资金760万元支持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发展,积极争创全国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示范县。安排专项资金1.06亿元,持续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94元,落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财政补助政策,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投入0.68亿元,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功能,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投入1.32亿元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支持老旧小区改造4061户,建成3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发放租赁补贴155户。

  (五)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2]要求,投入5.19亿元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1.61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亩,投入3.30亿元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和幸福河湖建设。粮食安全保障、和美乡村建设、东西部协作、支持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万源市)等成效显著,入选2024年乡村建设评价国家级样本县,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投入3.64亿元持续完善交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宣南公路复线如期建成通车,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圆满收官。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投入0.88亿元支持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城乡水务一体化纵深推进,宣汉被纳入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支持城市有机更新,投入0.73亿元加大城市地下管网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城镇功能品质,积极支持普光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

  (六)坚持以政领财,提升服务大局能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始终把讲党性、守规矩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精神要求,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保障机制,努力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落实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等规定要求,落实县人大及常委会有关决议决定,支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持续改进预算编报工作。广泛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各界关心关切,更好服务代表委员依法履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件、政协委员提案6件,办结(复)率、满意度均达100%

  (七)坚持改革联动,推进财政精细管理。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契机,着力构建大财政收入管理格局,强化紧密型财政税务行业部门联动机制,收入总量、质量稳居全市前列。着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和财政运行风险长效治理,持续强化三保[3]全生命周期管理,基本民生、重点支出实现应保尽保。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非刚性、非紧急等支出应压尽压,三公经费[4]预算下降11.5%。探索政府投资项目事前评估,全面推行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双轨运行[5]机制,综合审减率6%。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加大对中小企业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超预留份额占比29个百分点。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事前评估压减5850万元,双监控[6]纠偏问题78个,重点支出评价资金10.27亿元,三管三必须[7]提速提质。加大政策执行、民生资金、过紧日子、会计信息质量等监督检查,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更加精准有效。

  各位代表,2024年是宣汉财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关键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支出叠加、风险交织等多重挑战,在省市财政部门的关心厚爱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们锚定百强晋位、冲刺千亿战略蓝图,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财政答卷。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税收收入缺乏新增长极和链主企业集聚效应,一气独大现象较为突出;收支结构仍需改善,资产资源潜力待挖掘释放;财政资金跨部门跨级次统筹整合不足、支撑放大效应不强,支出保障能力待进一步改善,资金使用绩效待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及财政运行风险、消化拖欠企业账款和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风险管控持续承压。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2025年预算草案

  (一)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宣汉百强晋位、冲刺千亿的攻坚拔寨之年,也是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各级财政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135”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与前瞻性调控,打好政策组合拳;承接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更大力度过紧日子,增强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财政稳健运行。

  (二)2025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根据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收入积极稳妥可持续、支出有保有压有绩效强化风险防控守底线等原则,合理编制2025年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

  综合2025年财税收入形势,统筹考虑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470053万元、增长4.5%,加上级对我县财力性补助194795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450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14万元、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3900万元,扣除上解支出87800万元后,可供安排收入总量为626062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拟安排为626062万元,在此基础上,加上级提前通知转移支付92629万元、上年结转71776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0467万元。

  全县三保支出预算安排为535851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171565万元、保工资319123万元、保运转45163万元。三保支出预算已按规定单列编制,并按规定逐级上报送审和结果报备。

  其他重点支出预算安排为:政府一般债务还本付息19000万元,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3000万元,基层党建、人才工作及重大宣传文化专项3078万元,政府购买服务支出3200万元,科技、工业、服务业等促发展类专项49122万元,防风险消化隐性债务专项50000万元(其中:方斗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工程加急款下差资金100万元),上解市级共同事权支出责任和县级PPP项目支出责任24559万元,预备费150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252100万元(其中:预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自行试点项目专项债收益25亿元),按照以收定支和收支平衡原则,加上年结余9128万元、扣除专项债自主还本支出12150万元、调出资金45000万元后,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为204078万元。重点支出预算安排为:债务付息及债务发行费支出36250万元、预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550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30000万元(包括落实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补助)、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22000万元、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补偿等前期费用49600万元、污水处理费对应安排支出16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应安排支出500万元、上年结余对应支出9128万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暂未考虑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流转收支因素。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为380万元,加上年结转资金21万元、扣除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14万元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为287万元,支出主要用于企业改革补助、支持科技进步等。

  以上202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除涉密单位外,县本级77个部门预算草案已全部报送本次大会,请予审查。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可以安排上一年度结转支出以及必须支付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按此规定,截至报告日已安排预算支出17.7亿元,主要用于上年度结转支出、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等必要支出。

  四、2025年财政工作

  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为。全县财政工作将始终强化政治引领,突出凝心铸魂,始终保持创一流、争第一”“不是第一就是落后的奋斗姿态,以蛇行千里的干劲,统筹财力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防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财政运行稳中有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政策效能更加给力,以财政高质量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

  (一)聚力积极财政政策,在增强发展动能上更加积极有为。全面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财政支持政策,着力奋战工业攻坚、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在园区高质量发展激励奖补、土地储备专项债、探索组建特色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力求新作为,在项目专项债、财政金融互动奖补等方面力求新突破,全年政府债券资金总量力争30亿元以上。打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组合拳,大力促进消费提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助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切实提升发展效能方面力求新贡献。综合运用减税降费、政府采购、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综合效应,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提力开源挖潜促收,在壮大综合财力上更加积极有为。着力稳存量、拓增量、激变量,在中石化、中石油等重点税源行业和园区税收等方面开源增收,在财税联动、部门和乡镇(街道)协税护税等方面挖潜促收,全力以赴壮大税收盘子,县级税收收入力争23.5亿元、税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全力加大向上争取,在促发展类专项资金、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等方面力求更大突破,全年争取总量力争57亿元。坚持大钱大方、小钱小气,从更深层次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探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民生、促发展,更好促进财政稳健运行。

  (三)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兜实兜牢底线上更加积极有为。坚持人民至上,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办好民生实事,确保民生支出占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兜实落细养老、医疗、困难群体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和民生政策提标扩面,全力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协调发展,支持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实落细强农惠农政策,稳步提高投入占比和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确保农林水支出进度快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进度。强化民生保障领域政策落实情况监督,坚决整治侵蚀民生资金行为,更好促进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四)合力防化重大风险,在安全规范运行上更加积极有为。健全三单列三专项[8]长效机制,加强库款科学精准调度使用,全方位筑牢兜牢三保底线。强化专项库款保障机制,加强库款合理保障水平和政府债券等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积极消化存量财政暂付款,高度防范提级管控[9]。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强化项目支出事前评审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从体制机制上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加大化债资金争取,全力支持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实体化产业化转型发展。把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和财政运行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落实“1+8”化债方案,有序推动全口径债务风险防范,常态化开展金融风险隐患排查,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更好促进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五)致力财政科学管理,在提升改革实效上更加积极有为。紧跟国家新一轮财税体制、省以下收入分享体制、省与市县支出责任、强县扩权赋能等改革,蹄疾步稳深化预算管理、政府采购、项目评审、财金政策协同联动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抓好财源培植,大力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和积极拓展资源收益,健全完善大财政收入管理格局。加强跨部门跨级次资金统筹整合利用,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增强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好事的保障能力。倡导奖勤罚懒激励约束导向,健全完善大监督格局,坚决维护财经秩序,进一步推进三管三必须机制落地见效,更好促进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六)着力民主法治建设,在依法依规理财上更加积极有为。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担负起财政稳定经济运行、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政治责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贯彻落实县人大及常委会有关预算决议和审查意见,积极落实人大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联网监督等要求。持续做好代表委员履职服务,高质量办理议案提案,把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到政府预算编制、执行和财政管理改革等具体工作中。切实整改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反馈发现问题,持续提升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各位代表,梦虽远,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团结一致、奋楫向前,善作善成、决战决胜,携手推进宣汉财政行稳致远,为全力冲刺百强晋位、冲刺千亿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宣汉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12024年全省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支持名单(按市州排序):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四川攀枝花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射洪经济开发区、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

  〔2〕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3〕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4〕三公经费:即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5双轨运行:指“委托中介评审”与“自主评审”同步推进。

  〔6〕双监控:指对项目绩效目标运行和预算执行进行监控,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7〕三管三必须:即管资金必须管绩效和监督、管政策必须管绩效和监督、管项目必须管绩效和监督。

  〔8〕三单列三专项:三单列指预算、账户及资金划拨单列,三专项指执行专项监控、监督专项实施及绩效专项评价。

  〔9〕提级管控:指根据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库款管理的通知》(川财库〔202411)规定:省财政厅每年综合评价各市(州)、县(市、区)库款运行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将所有市(州)、县(市区)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地区管理,其中:对一类地区实行提级管控、二类地区实行重点监测、三类地区实行常规监测

2024年预算执行和2025年预算草案附件.rar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