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聚焦“提升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大目标,借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谋划实施“诊疗格局重塑”“医疗能力提升”等5大行动11个具体实施项目,纵深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助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力重塑诊疗格局。按照“一院一策”、错位发展思路,精准定位5家县级医院发展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县级医院进位提档。深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及时出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医共体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及《人员下沉管理办法》,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现阶段,县总医院完成挂牌,顺利组建医疗管理、药械采购等十大管理中心并正式运行。县级医院下沉中级以上职称医师42名,开展业务培训、查房教学等技术指导1.6万余次。已建成医学影像、检验、消毒供应三大中心,其中影像服务中心已覆盖2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影像传输、线上诊断报告7000余人次。今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达61.15%。
二是聚力提升医疗能力。强抓临床重点专科、医疗人才培引、医养结合创新等医疗服务内涵建设,增进医疗机构发展后劲。现阶段,市、县级在建临床重点专科34个;示范项目实施以来,成功引进硕士研究生14名,意向性签约医学博士1名;两家三级医院共计选派200余名医师骨干赴解放军总医院、华西医院等三甲名院进修培训;县人民医院成功柔性签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彭兵、王文凭、李永彬3位博导,创新开展高龄右侧人工肱骨置换术等新技术12项。今年以来,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2.67%、3.1%,三级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下降至6.89天。持续推进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将县中医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建成城宣万最具品质的医教养中心,将县老年病医院改建项目打造成为全省首家集医疗、预防、保健等一体的独立老年病医院。
三是聚力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探索推进人员总量管理,按照医院规模和服务量等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员额数,支持考核优秀的员额人员按规定进编,最大限度盘活编制资源,激活员额制人员潜力。现阶段,已初步拟定《人员总量测算方案》,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薪酬的公立医院占比达100%。
四是聚力加强智慧建设。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重点突出资源共享、临床服务、急诊急救、公共卫生、便民服务、高质量管理等6大类应用,构建“数据网络平台应用”全过程医疗卫生数据交互体系,实现医疗数据、应用全方位互联互通。同步打造“心电一张网”,推动村级可穿戴心电试点,依托医共体数据中心,实时监测心电数据,实现县、乡、村三级心类疾病患者从预警—发病—救治全过程管理,提升突发心脏疾病患者抢救率。目前,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初步设计。
五是聚力精细医院管理。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县域互认,降低群众就医成本,自政策施行以来,惠及群众70516人次,节省检查检验费用共计538.5万元。扎实推进县人民医院HRP运营系统改造升级,全力推动就医体验全流程改善。县人民医院全面落实“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措施,重新优化调整预约挂号系统,新设儿科夜间门诊,正在进行床旁入出院“一站式”办理硬件升级改造。今年以来,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6.97%、97.45%。
下一步,宣汉县将不断创新举措,增添服务内涵,力争通过示范项目高质高效推进,实现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奋力打造“改革示范”标杆。全力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从“建设试点”到“改革示范”的成功蜕变,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5%以上。二是着力锻造“优质医疗”高地。推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医疗人才总量破百,特色专科集群成势,逐步建成万达开县域医疗示范区。县人民医院绩效考核达到B+等次和达到3星级智慧医院标准,建成市、县级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各20个。三是全力塑造“共建共享”典范。推动县域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实现县域内就诊量占比达90%以上,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8%以上,全面擦亮宣汉卫生健康“金字招牌”,坚决守好群众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