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2024年以来,普光镇面对总任务全县第一的客观实际,以“只为成功找理由、不为失败找借口”的责任担当,扎实推动耕地恢复工作突围突破,努力让闲置土地“重获新生”,实现“粮田”耕地的长效性保护。
一、聚力组织动员,夯实耕地恢复基础。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始终把耕地恢复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头号工程,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坚持逢会必讲耕地恢复工作,调研必看耕地恢复工作,全面集中资源力量推动耕地恢复工作。二是提前保障经费。镇政府提前为各村(社区)预支工作经费2万元,作为此项工作的启动资金,推动各村(社区)工作有序开展、蹄疾步稳。三是分解目标任务。第一时间将县局下发的总任务,按照各村(社区)线索图斑的100%,细化分解到26个村(社区),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工作要求,落实专人负责。
二、聚力攻坚克难,提高耕地恢复速度。一是建立推动机制。建立“一周一督导、一周一调度、一周一排名、一周一通报”四个一工作机制,将考评结果运用到村(社区)年度考核当中。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全镇累计投入人工1450余人次,挖机57台,割草机200余台、耕田机90余台。三是及时举证验收。围绕“村社报送图斑、镇上完成矢量、县上分发任务、外业实地举证”规范流程,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安排专人沟通衔接,确保“土地恢复一块、及时举证一块”。3680亩耕地恢复目标任务即将全面完成。
三、聚力服务保障,优化耕地恢复效果。一是强化技术指导。集中自然资源所、农业服务中心等多部门力量,围绕清表、翻耕、起垄、耕种等重点步骤,逐村开展技术指导,逐村打造试点区域。二是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村干部业务部门村社干部”五级责任体系,层层传递压力、常态督导推动、倒逼责任落实。三是突出比学赶超。搭建工作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交流活动,由每周任务量完成前三名作经验交流、后三名作检视发言,推动村(社区)比速度、赛质量、找差距、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