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塔河镇2024年山洪灾害防治预案
来源:塔河镇
发布日期:2024-07-10
点击数:人次

​​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计划有准备地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编制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三)编制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贯彻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技术、信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全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相结合,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基本情况

(一)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土流失

本镇地形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出露地层的岩石主要有砂页岩。河流、沟谷结构复杂,山岭植被稀疏,岩石裸露,遇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容易形成山洪。

(二)各类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从本镇历史上受灾情况看,其主要原因为降水集中暴雨突发,荒山面积大,植被稀疏,保水能力差,每逢暴雨沟系径流汇流快,而引起山洪暴发。其次,地质结构多为片麻岩,山峰岩石裸露,支离破碎,蓄水能力差。加之多年人为开采未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随意弃土弃渣和开挖,造成了严重的地质裂缝和山洪淤积,降低了防洪减灾能力。其三,人为因素无规划的建房侵占沟道,一些采矿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采矿开挖坡脚,人为加剧诱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隐患。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指挥机构

镇设立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指挥部由行政首长负责。

总指挥长:袁      党委书记

指挥长:覃志华    镇长

副指挥长:李      人大主席

周为先    副书记

      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镇长

贺朝国    副镇长

      副镇长

向曦旺    副镇长

彭潇潇    副镇长

  员:  田泽忠    党政办主任

      党建办主任

      安办主任

      财政所所长

顾万华    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民政办主任

      国土所所长

吴尚臻    村镇中心主任

刘小峰     应急办负责人

各村(社区)主任也同时为成员。下设监测组、信息调度组、转移组、保障组。各村根据山洪灾害情况编制各自防御预案。

(二)职责和分工

1、监测组

  长:周为先

副组长:邓颖华

  员:刘小峰

负责监测辖区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2、信息调度组

  长:周为先

副组长:李  飞、向曦旺

  员:田泽忠、刘小峰、邓颖华、李勇、石海荣

负责对镇级防汛、气象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3、转移组

  长:李 

副组长:周为先、李婉、周惠、向曦旺、贺朝国、杨云

  员:李勇、石海荣、余将、向奎、石小川、顾万华、赵中国

负责按照指挥部的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人员安全,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击破坏防汛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防汛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4、保障组

  长:李婉

副组长:杨云、周惠

  员:李勇、寇勇、吴尚臻、向奎

负责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及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吃、有穿、有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预防和控制灾后疫病传播和蔓延。

5、应急抢险队

  长:贺朝国

副队长:向曦旺

  员:唐伟、吴文家、余将、刘小峰

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6、信号发送:镇、村组均设立信号发送点,镇由指挥部发送信号,各村(社区)由主任发送信号,信号发送人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四、转移安置

(一)转移原则

镇、村防汛责任人本着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村为单位,有组织转移。转移地点、线路遵循就近、安全,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正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两侧方向转移。

各村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当交通、通信中断时,镇、村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

(二)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安置由镇或村组防汛指挥部门统一指挥,要制定严格责任和纪律,保证安全第一,政府部门要抽调人员维持治安秩序。一旦发生险情,事发地防汛指挥部应根据险情性质,迅速对险情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向县级防汛指挥部报告,同时指挥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镇防汛指挥部可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对紧急转移的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五、组织指挥

(一)镇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

镇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与镇防汛指挥部合为一套班子,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长,镇长为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成员有水利、农业、公安、人武、民政、卫生等相关单位组成。指挥部内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工作小组和2个应急抢险队。落实负责雨量、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并做好信息收集、记录和汇报工作。

(二)村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组

行政村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指导员,主任为组长,所有村干部为组员的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组。工作组下设巡查信息、转移、抢险、保障等分队。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都要确定一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区防汛办备查。

六、工作职责

(一)行政首长职责

防御山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的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制订本地区防御山洪的规章、政策和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防御山洪的意识。

2.根据流域总体规划,动员本行政区域内的力量,广泛筹集资金,加快本辖区防洪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抗御山洪灾害的能力。负责督促本地区重大清障项目的完成。

3.负责组建本辖区常设防御山洪办事机构,协调解决防御山洪经费和物资等问题,确保防御山洪工作顺利开展。

4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辖区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5.根据本地汛情,及时做出防御山洪工作部署,组织指挥当地群众参加抗洪抢险,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防洪调度命令。

6.洪水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

7.各行政村负责人对本辖区的防御山洪工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安全度汛,防止发生重大灾害。

(二)镇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主要职责

1.制定和完善全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预案培训演练,负责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有关的责任落实、队伍组建、物资准备、预警建设等各项工作。

2.掌握全镇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发布预警信息。

3.督促各村定期进行山洪沟、堤防等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的监测巡查。

4.动员和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与避险、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稳定社会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防御工程与非工程的建设等工作。

(三)镇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正副指挥职责

1.指挥职责:负责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有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镇总动员等指挥权。

2.副指挥职责: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和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四)镇防御山洪灾害应急工作组主要职责

1.监测组:负责组织检查本镇区域内山洪重点防范区的山体开裂、滑坡点、泥石流和危险区、洪泛区水位的位移、监视、监测工作。在每个村确定专人定时、定点观测监视,及时提供有关情况、数据与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报告防汛指挥部。

2.信息组:负责对防汛指挥部、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掌握本镇各村组巡查信息反馈的山体开裂、滑坡、溃坝、决堤等灾害迹象,暴雨洪水预警、预报和险情、灾情动态,及时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3.调度组:按照山洪防御预案和人、财、物总体情况,负责做好抗洪抢险人、财、物的调度工作,确保抗灾工作迅速、有效和有条不紊地进行。

4.转移组:按照镇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并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清点和保护。

5.应急抢险组:由镇政府组织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为主,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参与的40人的抢险队。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进行有序地抢险工作。

6.保障组:按照镇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各保障队员自备电筒、雨衣与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负责保障抢险物资、设备供应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五)村防御山洪工作组职责

在镇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安定,确保经济稳定发展,主要职责:

1.协助镇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参加预案培训演练,落实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

2.掌握本村山洪险情动态,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并向村民发布预警。

3.组织巡查人员按规定进行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的监测巡查。

4.动员和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与避险、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稳定全村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防御工程与非工程的建设等工作。

(六)村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组织指导员、组长职责

负责全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织实施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职责的落实,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和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上级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有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村总动员等指挥权。

(七)村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小分队主要职责

1.巡查信息队:负责对区、镇防汛指挥部、气象、水文、地矿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掌握本责任区域的暴雨观测、水位观测、各类水工程工况及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迹象,暴雨洪水预警、预报和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并按组长的命令发布预警、报警信号。

2.应急抢险队:村建立一支20-30人的应急抢险队,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进行有序地抢险救灾工作。

3.转移队:村建立一支10-30人的危险群众转移队伍,在下达人员转移命令后,按照区、镇防指及村防御工作组的命令及预报通知,各转移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转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和财物。

4.保障队:村建立一支10-20人的防御山洪保障队伍,在紧急情况下按照区、镇镇防指及时防御山洪工作组的命令及预报通知,各保障队员自备电筒、雨衣与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负责保障抢险物资、设备供应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七、监测通信及预警

(一)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1.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地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等,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预警标准及降雨量划分表

警报等级

1小时以内

3小时以内

24小时以内

警报标志

三级警报

≥20mm

≥50mm

≥100mm

橙色

二级警报

≥30mm

≥80mm

≥150mm

黄色

一级警报

≥50mm

≥100mm

≥200mm

红色

2.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变化情况,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及变化情况。

(二)实时监测

1.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2.监测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3.监测系统的设立:摸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则站,拟定监测方式以及信息采集传转方式等。

(三)通信

1.选取适宜的通信方式。常用的通信方式有电话、短信、数字式调幅无线电指挥系统、专用警报系统、锣鼓号等。

2.建设与通信方式相适应的山洪灾害监测信息、警报等的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

(四)预防预警

1.预报内容: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

2.预警内容:降雨是否达到临界雨量值、可能出现大的暴雨等气象监测和预报信息;山洪水雨情监测和预报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3.预警启用时机:(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预警程序: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1)在一般情况下,可参照区户的次序进行预警。(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泥石流等)村可直接报告区防汛办和镇镇防御指挥所,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5.
预警的发布: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

6.预警方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如语音电话、手机短信等)、报警信号(如信号弹、报警器等);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

7.预警信息处理办法:(1)三级预警:将信息通知至镇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镇防指副指挥上岗指挥;镇防指监测组、信息组投入工作,其他各应急组集结待命;(2)二级预警:将信息通知镇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书记、镇防指指挥长上岗指挥;镇防指加强值班,监测组、信息组密切掌握情况,其他各应急组进行村组,做好人员转移等一切准备工作;(3)一级预警:将信息通知到村、组、农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深入到各村组,做好群众转移安置,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当通信中断时,各地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自行启动预案,并设法从想与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

八、抢险救灾

(一)抢险救灾准备

1.普及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

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3.抢险救灾物资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

(二)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妥善置人畜遗体。

5.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6.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九、保障措施

(一)汛前检查

汛前,镇、村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二)宣传教育及演练

1.对本预案内的主内容,要利用会议、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每一个居民宣传到位。

2.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3.必要时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

(三)防汛纪律

在汛期和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镇、村干部必须严格执行以下纪律:

1.镇防汛办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

2.暴雨天气,镇防汛办和镇党政主要领导及驻村干部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3.各村落实水库山塘防汛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4.暴雨天气,山洪灾害重点防范区居民做到日不入户,夜不入睡。

5.山洪灾害重点防范区村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山洪灾害避灾演练。

6.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宣传做到进村、入户、到人。

7.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四)防汛值班制度

1.汛期期间,镇防汛办实行昼夜值班,值班室24小时不离人。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熟悉业务,及时处理日常事务。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汛情紧急时,主要领导要亲自值班。

3.积极主动抓好情况收情况和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全方位掌握情况。

4.重要情况及时逐级报告,做到不延时、不误报、不漏报,并随时落实和登记处理结果。

5.上级防汛指令及重要会议精神,镇防办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上报和下达,不得推诿和拖延。

6.按要求认真完成好各项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落实责任制

1.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

汛前,镇指挥部组织召开由镇领导、驻村干部、行政村党政一把手、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防汛动员大会,传达落实县防指有关会议精神,部署具体防汛工作。镇对村、村对重点户签订责任书。

2.“三包、七落实岗位责任制:(1三包: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党员包群众。镇领导包村:汛前,每个村落实一名镇领导和一名干部具体负责该村的防汛工作;村干部包户、党员包群众:每个险村至少落实一名村干部负责防汛避险工作;老、幼、病、残、呆傻、孤寡等特殊群体,每人每户都落实到一名党员具体负责转移工作。(2七落实:落实避险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避雨棚(场所)、抢险队伍、提前转移人员、报警人员。汛前,每个村、每一户由谁负责,转移到哪儿,怎么走,什么信号、由谁发布都一一明确,落实到人。遇有情况,确保群众安全有序转移。镇、村均设有永久、半永久、临时性避雨棚(场所)和移动帐逢;镇、村及民户签订接洽协议,要求在遇有大到暴雨天气或连续降雨时,接待避险群众。为重点泥石流易发村配备手摇报警器。重点行政村基本落实避险预警设备。对无法联系的自然村安排1-2名机关干部具体负责该村的防汛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