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峰镇积极开展“法治赶场”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八五”普法工作,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破解红峰镇辖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集中普法时间难统一,普法对象难集中,普法盲点死角多等诸多普法短板。近日,红峰镇党委、政府认真研究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任务,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新需求,深入贯彻落实“法治赶场”“挎包普法”普法活动,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法治“赶场”热潮,普法工作深入人心。
一、镇村两级联动,强化责任落实
“法治赶场”活动不仅是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乡村普法,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红峰镇坚持领导亲自抓,镇村干部具体抓的原则,积极开展“法治赶场”活动。并要求镇依法治理办,各村(社区)常态化“法治赶场”宣传活动。并根据开展具体情况进行总结、研判。有力地促进了各地“法治赶场”活动的落实。
二、丰富宣传内涵,强化创新驱动
一是丰富宣传内容。“法治赶场”紧紧围绕上级工作要求,重点向群众宣传平安建设、扫黑除恶、反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及惠民政策等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并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律,宣传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二是丰富宣传形式。在“赶场”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普法读本、现场答疑等方式开展宣传。同时,普法工作人员主动带上普法宣传资料来到超市、小经营店等地,一户户上门,一对一讲解,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

一些农村老人拿着宣传资料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赶个场也能学到法律知识了”。目前,红峰镇“法治赶场”工作队已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法治赶场”活动10余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500余份。红峰镇通过“法治赶场”“挎包普法”宣传活动,逐渐扫清了全镇农村普法教育的盲点和死角,较好地达到“法治赶场”的目的,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治意识,加强了法治建设,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