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中医药为民卷 书写强县建设新篇章
来源:宣汉县卫生健康局
发布日期:2024-03-08
点击数:人次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宣汉县以打造中医药强县为目标,紧紧围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总要求,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格局、建设新高地、答好“创新”卷、做好“民生”卷等,取得显著成效。

抓好中医事业发展,答好创新卷

2022年达州市先行先试,将宣汉县纳入第一批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名单,一年多来,宣汉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支撑保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举措,深入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县建设,努力建设一流中医药强县,打造达州市中医药高地。

一是整合中医资源,打造“城宣万”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放大“三甲医院”中医优势,积极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市中医院等优质中医资源,聚力建设全县中医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实施“区域医学专科联盟”和“医联(共)体”建设,实现远程医疗资源、医学技术、医卫信息共享卫生中心。目前,已建成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医全科转岗、西学中等培训基地,县中医院中医师占比达64.2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占比均达25%以上,村级卫生室(站)均配备1名以上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医生。

二是夯实中医基础,构建“四院九中心”发展格局突出壮大4家县级公立医院和9个中心卫生院,争取中央资金15600万元、省级资金841万元、县级资金2645.2万元用于提升县中医的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县中医院西区整体搬迁,推动建成“三乙”中医院,完成感染科、治未病科、康复科等临床科室规范设置,建成省级重点专3个、市级重点专科4个。县人民医院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思路,按照编制床位5%设置中医科病区,建立智慧中药房,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结成配方颗粒皮肤病外治联盟。县妇幼保健院规范设置中医科,推广实施盆底康复、小儿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集中打造南坝、普光等9乡镇中医发展,实现中医优质资源县域全覆盖。

三是强化中医体系,推行城乡一体化联动服务。探索开展带编考核招聘县招乡用岗编分离改革试点,由4家县级医院带动各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中医科室提档升级中医人员带教培训、联动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互补等工作,构建“县级医院+医疗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衡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十百千”工程和基层中医药服务“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建成中医馆42个、中医阁51个,100%基层医疗机构均能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10项中医药服务,80%村卫生室(站)能开展4类6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抓好中药产业发展,答好民生卷

一株艾蒿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这是中国中医药的魅力所在!拥有丰富中药材资源优势的宣汉县,则抓住发展机遇,在中药材种植、加工、品牌上,打造宣汉特色中药材产业基地。

一是壮大产业面积。积极创建中药材标准示范园、培育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产业大镇,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打造现代化中药材产业带。目前,全县共有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6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约12.7万亩,年产量约2.52万吨,年产值10亿元,综合产值18亿元,有效带动211个贫困村、5.76万户、20.58万人脱贫致富,是四川省中药材种植重点县居达州市第一。

二是加强院校合作先后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鉴定中心副主任郭宝林教授、四川大学孙飞教授等知名专家来宣指导,成功建立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与浙江海洋大学建立东西部协作机制,合作研究天麻新活性成分筛选及精深产品开发关键技术;与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切实筑牢全县中药材发展技术支撑。

三是塑造产业品牌。大力开展科研攻关,打造一批特色产业、拳头产品。成功培育国家级森林康养项目1个林草示范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1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2个、森林食品基地1个、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市级秦巴药乡3个、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1个。从事加工龙头企业5家,龙泉土家族乡罗盘村木香成功入选中药国家地理杂志产地目录,“木香种植连作法”获国家专利批号,琦云药业成功研发出12种中成药,辛夷鼻炎丸、除湿白带丸等4种药品成功上市被列入医保报账目录。

抓好中医文化发展,答好振兴卷

宣汉县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独特作用,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厚植文化土壤,为健康宣汉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为铸就中华传统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一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通过以“阵地+媒体”“线上+线下”等形式宣传,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常态化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累计建成宣传阵地529个,市级宣传教育基地3个。获得省级廉政文化与中医药创作大赛三等奖,媒体宣传多次获得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通报表扬。

二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教育。率先在全开展医师(中医)教师”“双师结对,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推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活动。创新推进中医药与体育、演艺等有效融合,筛选推广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一批中医传统养生运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三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旅游养老。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巴山大峡谷、月亮坪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养老服务等。为辖区游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文化宣传等,着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集中药材观光、中医药养生、休闲娱乐、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成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2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