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峡镇:“煤镇”变“美镇”,转型突破引振兴
来源:上峡镇
发布日期:2024-01-29
点击数:人次

上峡镇是宣汉县产煤大镇,高峰期境内煤矿达1000余家。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政策的变化,大批煤矿关闭退出,全镇煤矿锐减至2家。上峡镇调整转变发展思路,因地制宜,从地下到地上,退“黑”还“绿”,摸索吃上“生态饭”。上峡镇积极响应“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新发展理念。上峡镇党委、政府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巧抓市场机遇,依托本地资源,强化政策引领,着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来夯实群众增收基础。2024年,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探索“订单式农业”生产模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让土地“撂荒地”变身“丰收田”,让种植抓稳“菜篮子”,让村民鼓起“钱袋子”。利用打好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市场赋能的组合拳,探索出一条资源型乡镇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

党建引领聚治理,做好“夯根基”。一是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全镇700余名在家党员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争创“美丽上峡”、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争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力军”。成立12支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先锋队”,深入到一线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切实发挥农村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积极提升优化便民服务质量。轮流安排5名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到村(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开展服务,为偏远或者行动不便等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社保缴纳、证明开具等便民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为全镇12个村(社区)的群众提供便民服务3000余人次。三是积极借力“三个平台”畅通民意诉求。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工作联络委员会、群众院坝会“三个平台”,以党员为骨干、吸引企业、商户、村(社区)民代表等共同参与,采取实地“看”、现场“说”、坐下“议”等方式,引导多方民主协商,先后解决了沙尘污染、居民下水管道堵塞、邻里纠纷等280余件民生问题。

解放思想谋突破,做好“引进来”。为破解农民自有生产资金不足与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峡镇转变思路,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突破,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大胆引进深圳市深农集团、宣汉观池集团等企业,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产业赋能,激活生态农业生产价值。同时以“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为基础,打通销售渠道,用好产业资金,盘活村集体经济链条,增加蔬菜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质化,保障土地资产和农民的收益。2024年,全镇预计种植芦笋100亩、大蒜30亩、生姜40亩、胡萝卜50亩,各类蔬菜共计300余亩。“订单式”下单种菜不仅盘活了土地,保证了村民享受乡村振兴发展红利,通过党员在村集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订单公司教技术、教管理、讲经验,带动了一批村民就地创业。实现土地价值的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的发展和重构。

真抓实干促发展,做好“走出去”。上峡镇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企业实力雄厚,具有独具一格的地域农业发展基础。上峡镇党委、政府瞄准这一发展潜力,及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将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与文旅融合作为振兴农业经济的突破口。上峡镇与重庆开州区三汇口乡,探索打造文旅产业的“杨柳关”品牌,通过生产、包装、宣传、销售打通品牌渠道,推动杨柳关红色资源联动保护、联动挖掘工作。一是完成杨柳关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宽杨柳关入口到红军广场道路,硬化红军广场外1000余平方米空坝;二是推动“杨柳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依托两地农特产品展销平台,统一贴牌共同推广销售特色农产品;三是深化杨柳关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加快成立两地联合党支部,加强遗址生态环境保护和日常巡查修缮,制作景区导视图,统一两地解说内容、解说服装,推动两地一体化规划建设。结合乡村机理,打造文化场景。通过精细化运营,将一、二、三产业带动起来,坚定不移推进好乡村振兴战略,真正把两地山山水水变成金山银山,提升两地群众幸福感。

上峡镇党委书记张力谈道:由资源型乡镇向农业生态型乡镇转型的阵痛,我们探索实践,寻求突破,实现订单式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以示范点带动周边村(社区)协同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种(养)加销一体化,实现纵向融合,通过拓展多元价值,发展农文旅多种业态,实现横向融合,以联农带农富农、实现利益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我们相信,“煤镇”变“美镇”,党建引领,转型突破,乡村振兴的发展将打开上峡镇绿色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