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乡村振兴简报(第8期)
来源:县乡村振兴局
发布日期:2023-08-29
点击数:人次

​​第8

 导读目录

●经验做法

宣汉县多举措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

石铁乡“三促三变”助推基层治理提能增效

●工作动态

宣汉县惠民政策进院坝,医保上门成常态

●简讯

 

经验做法

宣汉县多举措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

 

近年来,宣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坚持规划引领、改革赋能、生态兜底、产业富民,规划打造“月亮坪(毛坝—红峰—胡家—普光)、君塘—大成、巴山大峡谷(樊哙—渡口—三墩—龙泉—漆树)、东乡—庙安—天生、南坪—峰城”五大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全域乡村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竞相发展,2022年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连续5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

规划引领,释放示范先行的发展空间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两项改革为契机,立足乡村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科学规划县域内七个农村发展片区:普光工业片区、巴山大峡谷农文旅片区、南坝商贸工矿片区、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大成现代农牧片区、白岩滩高山农业片区、中河流域特色农业片区,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腾挪出巨大发展空间。精心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示范区建设方案,以片区主导产业为牵引,持续放大巴山大峡谷沿线、“君塘—大成”乡村振兴示范区辐射效应,大力推进“东乡—庙安—天生、毛坝—红峰—胡家—普光、南坪—峰城”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建成“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等省市现代农业园区5个,带动全县乡村产业提质发展。

改革赋能,激活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乡村治理质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大力推广“四会管村、五步议事、三项监督”—“453模式”创新推进村(社区)依法治理,开展“忠勇信义•德驻我家”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化,对群众行为量化分值,提升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形成“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全县评选县级模范户5900户、乡镇模范户23600户。加大移风易俗治理力度,印发《宣汉县2023年度乡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积分制、清单制的试点推广,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立村级组织权力清单、协助政府工作清单、村级工作负面事项清单等“四项清单制度”,减少部门和乡镇延伸到村事项真正为村“减负松绑”。

生态兜底,擦亮绿水青山的和美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乡村振兴与建设生态文明家园紧密结合起来,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2022年新改建农村无害化户厕8650户,建成“美丽宣汉•宜居乡村”100个,白马镇入选全省“十大魅力乡镇”,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严格落实《宣汉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评和问责办法》,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严格落实乡镇煤矿开采管理、垃圾集中填埋处理、沿河禁养管理等制度,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取缔沿河沿路1890余处“污染源”,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

产业富民,锚定共同富裕的时代坐标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按照“高山药茶、半山水果、低山种养、全域农旅”产业布局,连片发展“牛果药茶菌”等特色产业,建成有100头以上肉牛标准化养殖场32个,种植中药材26万亩,全县水果总产值4.5亿元,“蜀宣花牛+优质牧草”成功创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南坝“粮油肉牛”、龙泉中药材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持续深化农旅融合,大力推进“农业 ”,发展乡村近郊游,建成4A级景区3个、3A级7个,2022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511.8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9亿元。积极探索盘活集体资产、土地承包流转、入股实体经济等模式,以“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为载体,全县落地实施项目346个,2022年34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600万元,超过20万元的村达23个,带动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县乡村振兴局)

 

石铁乡“三促三变”助推基层治理提能增效

 

近年来,石铁乡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的原则,聚焦基层治理难题,凝聚党建合力,推行“三促三变”模式,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抓统筹促党群同力,变“单兵作战”为“协同并进”。聚焦网格力量分散,实效不高问题,整合机关干部职工、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等队伍力量,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推选25人担任“红色网格长”,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工作。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立志愿服务队20支,采取“群众吹哨、网格报到”模式,开展“健康义诊”“退役军人日巡”“农技指导”等多项服务,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截至目前,已办理各类网格事件450件,解决辖区群众困难诉求115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强举措促党群同心,变“群众跑腿”为“干部上门”。聚焦群众诉求反映成本高、便民服务时效长问题,成立5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整合民生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服务事项,制作发放代办人员服务名片,公开代办服务清单,一次性告知代办事项需提交的全部材料和办理程序,并针对特殊人群采取上门办理模式,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零距离服务群众。截至目前,发放代办人员名片1000余张,村级代办站共办理各类事项85件,干部上门办理生存认证、医保征缴、高龄补贴享受等事项200余次。

优改革促党群同行,变“陈规陋习”为“文明新风”。聚焦宴席大操大办、精神文化生活单一问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践行城乡宴席新风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签订承诺书、悬挂宣传标语、依托村务公开栏、微信群、“村村响”、“红黑榜”等载体,宣传新时代“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相关知识,减轻群众“人情消费”负担。不断巩固拓展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等精神文明阵地,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思想阵地。截至目前,开展文艺汇演、文明劝导、村庄清洁等活动230余次,签订乡风文明承诺书1600余份,劝停违规操办宴席2起。(石铁乡)

 

工作动态

 

宣汉县惠民政策进院坝,医保上门成常态

 

近期,宣汉县医疗保障局正大力开展“送医保政策上门”活动,由局党委书记亲自带队深入乡镇村(社区)进行院坝宣传,机关干部、业务人员轮番上阵,分领域详细解读特殊门诊政策,群众现场“出题”、专家现场“答卷”,场面一度热闹非凡。

为让参保群众全面享受到医保政策红利,宣汉县将“特殊门诊政策宣传不到位,办理不方便”纳入“全县2023年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之一,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县医疗保障局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从政策覆盖最薄弱、困难群众最多的乡镇、村(社区)入手,采取院坝宣讲、“医保蓝”宣传员与医务人员入户宣传和排查、各级医疗机构设置“特殊门诊服务窗口”、县级医疗机构“发现一起 办理一起”、基层医疗机构跑腿代办等多种方式,送医保政策上门、现场答疑解难、为群众帮办代办医保业务等,带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医疗机构全面参与,集中下沉宣传医保政策,让群众更有“医靠”。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共组织院坝宣传80余场,通过院坝宣讲、上门宣传等途径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上门排查参保患者1.8万余人,为700余名参保患者新办了特殊门诊,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据悉,为持续巩固扩大医保政策宣传成果,宣汉县医疗保障局及时总结经验,将“院坝宣讲医保政策”“上门代办医保业务”等赢得群众一致点赞的活动转化为常态工作,建章立制稳步推进。(县医疗保障局)

 

简讯

●近期,宣汉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组成工作组,前往浙江省舟山市、杭州市,对宣汉籍农民工就业现状、企业用工需求、农民工维权等开展调研并进行走访慰问,深入了解农民工在外工作生活现状,传达家乡的发展变化。此次慰问共看望宣汉籍农民工42名,发放慰问金2.1万元,旨在切实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和做好在外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帮助农民工实现省外稳定就业,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及时送到农民工身边,不断增强在外务工人员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县农民工服务中心)

●东乡街道采取“线上线下”全面宣传动员方式组织街道、村、社区网格员深入村、组、农户,通过村村响、微信群、院坝会和上门动员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针对开展拉新工作,指导群众注册使用好“川善治”平台。截至目前,已吸引1300余名村(居)民入驻本村社,21个村(社区)“川善治”平台注册率100%,5星村庄1个,3星村庄3个,超额完成现阶段目标任务。(东乡街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