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项目为引,夯旅游环境之“基”。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提标、村容村貌提升、绿化美化提质等方面,提档升级庙安花果山景区,完善公厕2座、改建停车场2个、新建(扩建)旅游步道10余公里、新建游客接待中心1座、新增分类垃圾桶10余处、完善标识标牌30余处;提档达州主城区到庙安连接通道,改建庙安—天宝—天生旅游环线道路;通过文化底蕴挖掘、村级规划定位、旅游环境提升,打造新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努力实现“颜”和“质”双提升。
(二)以文化为魂,造乡村旅游内涵之“美”。借助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名片,深度挖掘“有‘李’庙安”文化,丰富“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等精品业态,促进文旅产业向“可见、可感、可学、可用”的活态化方向转变,打造了爱“李”、等“李”、遇“李”、有“李”等一批文化景观和网红打卡点,同时以周边磐石月湖景区、洋烈水乡景区等资源为纽带,打造了“观漫山李花、品果实之甜美、游乡村美景”3条精品旅游环线,串联起“农业观光、摄影采风、休闲养生、采摘体验、吃游购娱”的文化赋能发展模式。
(三)以人民为本,搭旅游致富之“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拓宽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通过“农业旅游”双轮驱动,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脆红李、青脆李等特色产业,种植脆李达2.28万亩。同时通过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衍生出露营基地、休闲垂钓、婚纱摄影地和森林KTV等新业态;培育农家乐、民宿等新型乡村旅游经营主体20余家。每年庙安李子花开时节,日均游客突破3000人次以上,人均实现增收达600元,实现了以农为本,以旅为翼,让百姓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四)以活动为媒,扬有“李”庙安之“名”。深化“节庆活动+新闻媒体+市场营销”的立体化策略,持续办好“李花节”“采摘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首创“赏花跑步”运动方式,举办迷你山地马拉松比赛活动,吸引了川渝两地大量跑步爱好者参赛,被四川经济日报专题报道,庙安花果山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宣汉脆李又火遍全网。今年“云海端•李花间”迷你山地马拉松活动期间,游客总量达2.4万人次,同比增长258%;旅游收入800余万元,同比增长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