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来源:宣汉县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3-05-22
浏览次数:


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文本)

 

宣汉县人民政府

中申华达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二三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片区规划

第一节现状分析

第二节定位与目标

第三节底线约束

第四节用地布局

第五节产业发展

第六节设施配套

第七节品质提升

第八节乡村振兴

第三章镇区规划

第一节天生镇镇区规划

第二节清溪镇镇区规划

第三节庙安镇镇区规划

第四节柏树镇镇区规划

第四章规划传导

第五章实施措施

第一节近期建设

第二节实施保障

附则:

附表1片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现状表

附表2片区规划指标体系表

附表3片区国土空间用途结构调整表

附表4片区规划指标分解表

附表5天生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附表6清溪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附表7庙安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附表8柏树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第一章 总则

一、规划背景

2019年初,四川省谋划和启动了一场涉及面广泛、群众关注、影响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即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两项改革”是四川结合省情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大基础性原创性改革,是四川省委作出的打基础、利长远、系全局的重大改革部署,也是近年来四川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改革之一。

宣汉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一干多支”、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创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等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宣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县域内各片区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向,科学确定片区布局,全县共划分乡镇级片区8个(其中,城乡融合片区1个、农村片区7个)。紧盯达州中心城区建成“双200”目标定位,做强县城主城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能力,辐射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划定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按照省“5+1”、市“3+3+N”产业布局,结合天然气、锂钾优势资源分布情况,争创国家级经开区,优先划定普光工业片区;做大县域副中心,持续推进南坝新城建设,划定南坝商贸工矿片区;按照省委“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市委“建设文化旅游中心”部署,充分发挥巴山大峡谷景区龙头带动作用,结合五马归巢森林运动康养度假区发展前景,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巴文化高地,划定巴山大峡谷农文旅片区、五马归巢森林康养片区2个文旅康养片区;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为引领,依据全县农业类型、产业规模、分布等情况,突出农业大县底色,划定大成现代农牧片区、白岩滩高山农业片区、中河流域特色农业片区3个农业发展片区。其中,本次规划片区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

以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本底资源为基础,按照上位规划明确的发展战略、空间格局和管控要求,进一步理清片区发展思路、规划定位和主要目标,在优化空间布局、细化管控措施、统筹空间与各类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兼顾保护与开发,整合优势资源,统筹安排片区及相应镇区各项建设活动,推动集聚发展和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合理高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联动区域,促进片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1.12通过);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5.《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20年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法》(2021.04通过);

9.《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2019年修正);

10.《四川省河道管理条例》(2019年);

11.《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2010年);

12.《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年)。

(二)技术标准规范

1.《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2020);

2.《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3.《四川省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21年修订版;

4.《防洪标准》(GB50201-2014);

5.《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

6.国家、省、市的其他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三)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在编);

2.《四川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在编);

3.《川东北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_2035年)》(在编);

4.《达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在编);

5.《宣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在编);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7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

8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87号);

9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

10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的函(自然资办函〔2020〕127号);

1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27号);

12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

13《关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19〕343号);

14《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试行2019);

15《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16号);

16《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2020);

17《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指南》(试行2019.6);

18《关于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意见》(2021.10);

19《四川省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办法》(川自然资办发〔2019〕56号);

20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县域内片区划分的指导意见》《关于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意见》(川委厅〔2021〕53号);

21.国家、省、市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文件;

22.片区其他相关规划、政策文件。

三、规划期限

以2020年为基期年,规划时间段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四、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件、表格和矢量数据库,文本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附件等。

五、规划原则

(一)底线思维、绿色发展

根据下达的目标任务,合理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明确规划措施,切实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全面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风险隐患管控的具体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统筹协调、一体发展

充分衔接上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根据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方案的要求,对片区专项规划进行统筹整合,全面优化片区国土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布局,推动片区一体化发展。

(三)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地理格局和历史人文背景等条件,综合片区人口、土地、产业等各类关键因素,准确把握片区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相应确定编制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对策、布局与管控要求,推动片区内优势互补、彰显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

(四)以人为本、民主决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顺应群众诉求期盼、把握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按照尊重规律、依法依规、严格程序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将共谋、共建、共享、共治贯穿到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切实增强规划工作的战略性、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六、规划层次与范围

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包括片区规划和镇区规划两个层次。

片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对片区全域的国土空间和相关资源要素进行统筹安排,范围为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区域(中心城区除外),含东乡街道、蒲江街道、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柏树镇,总面积617.53平方公里(其中东乡街道150.63平方公里,蒲江街道140.37平方公里,清溪镇104.25平方公里,天生镇112.75平方公里,庙安镇46.62平方公里,柏树镇62.91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对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进行布局安排(其中东乡街道和蒲江街道上述区域为中心城区,属中心城区详细规划管理范围,故本规划未纳入镇区详细规划内容之中)。范围为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和柏树镇城镇开发边界围合区域,总面积为104.54公顷。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和柏树镇场镇城镇集中建设区面积分别为33.50公顷、41.01公顷、7.79公顷和22.24公顷。

七、规划作用

本规划是对宣汉县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细化落实,是对一定时期内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工作做出的具体安排,是指导片区内城乡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开展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制定空间发展策略的空间蓝图,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编制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法定依据。

八、规划审批与实施

本规划经宣汉县人民政府和达州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逐级审查同意后,由宣汉县人民政府报达州市人民政府审批,并由达州市人民政府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备案。本规划由东乡街道、蒲江街道、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和柏树镇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宣汉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本规划,确需修改本规划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修改,并及时更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信息。

九、强制性内容

本规划文中明确强制性条款采用带下划线的加粗字体表示,并在相关专业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中进一步明确。

片区规划强制性内容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范围、面积及管控要求;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面积、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林地保有量等规划指标体系中的约束性指标落实及分解下达至各村的情况;重要生态廊道及生态系统保护控制要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范围和控制要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重大交通枢纽、重要线性工程网络、邻避设施等设施布局。

镇区规划强制性规定应当包括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的配建标准和布局,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的控制要求等。

强制性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违法建设的,属严重影响片区规划行为。


第二章  片区规划

第一节现状分析

一、片区概况

1、区位人口

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六个乡镇(街道)位置毗邻,均位于宣汉县西南部,连接紧密。北接普光镇、老君乡;西连达州市通川区;南靠开江县;东与芭蕉镇、黄石乡接壤。辖区面积617.53平方公里,包含,含东乡街道、蒲江街道、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和柏树镇6个乡镇(街道)。耕地面积17248.91公顷,林地面积32798.90公顷。22个社区、5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32.0666万人,常住人口约29.6536万人。

2、地形地貌

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地处宣汉西南部,整体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310.24米,最高点1231米,位于清溪镇马伏村;最低点214米,位于清溪镇茶店村;整体地势,北部及东部河谷低,四周高的特征。

3、交通概况

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拥有达宣快速、S202、达万高速、县城至天生快速通道以及在建高速铁路西渝高铁,连接达州市和开江县,交通条件具有优势。片区内部村庄通达率达到100%,道路硬化率达100%。

客运中心主要依托县城游客中心和老城客运站,主要客源输送至达州、万源、渠县、开江等周边市县,各个乡镇设有客运站,沿交通干线设招呼站,满足各村人员、物资运输需求,各乡镇客运站主要是保障片区内部人员在县城内部的运输流转需求。

4、自然资源

山:片区位于川东平行褶皱岭谷区铜锣山脉余脉,境内主要有花果山、峨城山、观音山,花果山矗立于片区中部,主要位于庙安镇区域内;峨城山、观音山南北向贯穿片区东部,主要位于天生镇、柏树镇区域内。

水:片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州河、后河、清溪河、天生河、新宁河等水系资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快,有小型水库23个,含木耳山水库、阴洞岩水库、陈家沟、黑水池水库、周家沟水库、秧田湾水库、天池子水库、大田沟水库、王家山水库、红旗水库、插旗水库、马家沟、范家营水库、刘家罐水库、堰沟扁水库、石板沟水库、曹家沟水库、薛家坝水库、猫头岩水库、罗家沟水库、王家湾水库、甘家沟水库、九军坪水库。

林:片区林地资源丰富,达32798.90公顷,主要分布在片区东西两侧及北部,占片区国土空间面积53.10%。

田:片区耕地面积17248.91公顷,主要分布在片区北部及东部河谷,其他地区均匀分布,占片区国土空间总面积的27.93%。

其他资源:片区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和旅游资源,含有1个传统村落(庙安镇龙潭河村),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宏文校工字楼、插旗山曾氏家族墓),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宝盖寺遗址、曾氏宗祠),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白莲教起义群雕、红三十三军成立纪念碑暨王维舟同志塑像、袁廷蛟塑像、徐向前总指挥前线指挥部纪念地、东乡镇县苏维埃政府纪念地、红三十三军成立大会纪念地、柏树镇关岳庙)。

5、产业现状

农业种养殖初具规模,全域旅游发展势头旺盛。

第一产业:片区现状一产以优质粮油种植、生猪养殖、有机蔬菜与特色水果等种植为主,农业基础扎实、特色鲜明、产业类型丰富、初具规模化,但农业产业链偏短,以种养殖和初加工为主。东乡街道依托现有白茶、柠檬产业基础、品牌、渠道等优势,以规模化种植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并发展以规模化食用菌、生态蔬菜种植为具体抓手的菜篮子保障工程;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主区域位于天生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主要发展“粮油 蔬菜”现代农业;柏树镇依托生猪养殖场、养牛场等养殖业大力发展种养循环模式;庙安镇脆李产业尤为突出,全域规模发展脆李种植,种植面积达2.2万亩,同时宣汉脆李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第二产业:片区现状二产以初级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为主,分布零散、产业能级较低。主要集中于东乡街道、蒲江街道。片区其余零散分布大量农业产业加工厂,规模小,生产不规范。

第三产业:现状三产农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东乡街道借助宣南路复线建设契机,依托区域内现有近郊旅游基础(铁溪河村巴乡水岸,长扁村石板梁,宣南路复线现代高标准农田产业带),大力实施以生态、文化、农业产业综合休闲体验为主及其配套产业发展的近郊旅游业;依托洋烈水乡4A级景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旅游业;清溪镇红色文化底蕴丰厚,以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宏文校“工”字楼、故居为载体,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同时清溪镇地理优势明显,距离县城近,近郊旅游农家乐发展基础良好,现锣寨村和龙伏村已初具规模,共有农家乐6家。

二、底图底数

根据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数据,按《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的要求确定工作底数。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国土面积606.51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525.19平方公里,占片区面积86.59%;建设用地26.71平方公里,占片区面积4.40%;其他用地54.62平方公里,占片区面积9.01%。详见:附表1国土空间保护利用现状表。

农用地52519.33公顷。其中耕地17110.6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32.58%;林地32707.1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62.28%;园地1429.5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2.72%;农业设施建设用地752.3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1.43%,坑塘水面及沟渠合计519.72公顷,占农用地0.99%。

建设用地1256.33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066.71公顷,占建设用地77.3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0.60公顷,占建设用地1.52%;商业服务业用地16.35公顷;占建设用地0.61%;工矿用地160.72公顷,占建设用地6.02%;仓储用地6.49公顷,占建设用地0.24%;交通运输用地340.70公顷;占建设用地12.76%;公用设施用地26.60公顷,占建设用地1.00%;特殊用地12.57公顷,占建设用地0.47%。

其他用地5461.59公顷。其中湿地53.60公顷,占其他用地0.98%,其他草地210.66公顷,占其他用地3.86%,陆地水域2156.22公顷,占其他用地39.48%,其他土地3041.11公顷,占其他用地55.68%。

三、问题及特征

(一)保护与发展空间交错、统筹协调不足。片区内永久基本农田等保护空间与乡村发展空间的布局缺乏统筹安排,村落宅前屋后大都被永久基本农田所包围,村落和现代化农业设施建设的预留空间不足,乱占耕地建房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耕地保护难、建设落地难。

(二)城乡建设不足、村里土地利用效率低。村庄建设用地不集约,农村人口持续减少但农房占地不断增加,2020年人均村庄建设用地298.04平方米,远高于四川省163.64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城镇建设用地不足,拥挤现象严重。

(三)洪涝灾害频发,生态风险高。片区属于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东乡街道、蒲江街道、清溪镇、天生镇、柏树镇及部分沿河村社受洪水威胁严重。夏季暴雨几率大,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现状防洪设施建设略微滞后,仅东乡街道、蒲江街道修建了部分防洪设施,不能很好保障片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现代农业初具规模,产业融合延伸欠缺。片区农业产业整体发展较为分散、规模小、集聚效应不强,缺乏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集体联动,导致产业链延伸不足,融合度不高;农业设施配套较为欠缺,产业发展难以保障。

(五)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服务半径和水平不足。片区基础设施类型基本齐全,但存在服务能效不高等问题。乡村道路存在部分村道未硬化、已修道路损坏等问题;部分村社因地形受限等原因存在用水、用气困难的问题;环卫设施方面存在配建不足,不能很好的保障片区健康运行。

(六)低效闲置存量大,盘活利用难度高。片区闲置低效用地体量较大且零散分布,达5.38公顷,以天生镇周边区域为主,其余地区零散分布。闲置类型主要为生源流失停办的闲置学校、旧村委会、闲置供销社、闲置农机局、闲置卫生院及其他闲置用地,闲置用地中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类型为闲置村委会和学校,其中学校面积3.69公顷(25个),村委会1.22公顷(7个)。片区闲置用地目前小部分用于出租、行政办公使用或者安置居住,大部分用地闲置未利用,总体上片区闲置用地土地利用效益低下;部分闲置资产因权属问题盘活存在一定困难;许多远离场镇或集中居住点的闲置用地,盘活再利用难度较大。

(七)村民聚居较为分散,人居环境亟待提升。受耕作半径、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村民集聚意愿不强烈,集聚度仅为9.5%,导致基础设配套资金投入大;村庄集中居民点建设风貌较为统一,配套服务设施齐全,但散居的宅基地风格风貌亟需提升。

四、双评价传导与管控

1、双评估

在宣汉县各级部门的认真贯彻落实下,2013—2020期间城市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功能结构、城市建设等方面与宣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基本保持一致。

根据四川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基于“打破行政区、坚持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规划编制要求,原总规发展重点涉及乡村区域内容较少,局限于行政区的规划编制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不能作为城镇科学发展的依据和引领性文件,亟需进行整体统筹规划。

表2-1各乡镇城镇建设实施情况一览表

单位:公顷

 

城市发展方向

城镇性质

功能结构

总体规划

采取“西进东活,南延北扩“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达州特大城市卫星城市,巴人文化展示中心,以发展天然气能源工业、商务服务与休闲旅游服务为主,宜居宜游山水田园城市。

铁路:襄渝铁路、襄渝高铁;

国道:G210;

高速路:达巴高速、达渝高速、达万高速、达陕高速;

其他公路:省道201线、宣双路、达宣快速通道等。

实施情况

基本一致

基本一致

基本一致

通过对《达州市宣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的实施评估,片区现状耕地(17110.66公顷)与规划的耕保(19454.18公顷)保护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因为农业结构调整部分耕地变为园地,以及生态退耕部分耕地变为林地。建设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均未超规划目标,总体管控较好。

表2-2各乡镇土地利用情况一览表

单位:公顷

名称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耕地保有量

园地

林地

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上轮总规片区指标

15120.35

19454.18

789.21

24593.83

4383.48

4018.02

1139.62

片区现状

13836.20

17110.66

1429.53

32707.10

2670.73

3070.46

192.68

2、双评价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在县级“双评价”成果基础上,结合乡镇级数据精度,进一步优化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明确片区在资源保护、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空间利用、农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优化评价阈值,对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进行细化和传导落实。

片区内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主要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因子影响,主要沿片区东南部峨城山、观音山系南北向以及片区中部沿后河中心城区水源保护地区域分布。生态保护极重要区规模4163.87公顷,占片区总规模6.74%;片区内农业生产适宜性主要受坡度因子的影响,大部分区域适宜农业生产,仅在片区西部和东部深丘存在少量25以上不适宜区。农业生产适宜区规模46209.93公顷,占片区总规模的74.82%;片区内城镇建设适宜性主要受坡度、洪涝及地质灾害的影响,城镇建设适宜区主要在片区中部、北部及东部河谷区域分布,与农业生产适宜区部分重叠。规模29838.91公顷,占片区总规模的48.31%。

表2-3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表

类别

面积(公顷)

占比(%)

生态保护极重要区

4163.87

6.74

生态保护重要区

40818.96

66.09

生态保护一般重要区

16780.68

27.17

表2-4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表

类别

面积(公顷)

占比(%)

农业生产适宜区

46209.93

74.82

农业生产一般适宜区

1998.78

3.24

农业生产不适宜区

13554.80

21.95

表2-5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表

类别

面积(公顷)

占比(%)

城镇建设适宜区

29838.91

48.31

城镇建设一般适宜区

25323.38

41.00

城镇建设不适宜区

6601.22

10.69

第二节定位与目标

一、规划衔接

(一)《宣汉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在编)落实规划确定的国土空间格局、三区三线和历史文化保护名录等各项要求。充分体现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对片区的指引作用,实现全域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一体化发展。

县域空间格局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三区两廊连一屏,三核一环带多极”的高质量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片区位于南部丘陵农业片区,前河蓝廊与后河蓝廊交汇区域,以县城为主,多个乡镇为辅的综合发展极核,推进产村融合、农旅融合发展。

农业发展格局:以现状农业分布特征为基础,构建“一环四片一区多园”的农业发展格局。片区依托农旅融合发展环线、都市休闲农业片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建设秦巴玉叶现代农业园区、脆李现代农业园区,红心蜜柚现代农业园区、“水果 ”现代农业园区。

生态空间格局:落实秦巴国家生态安全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使命,构建“一区两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片区围绕两廊、多点,加强前河、后河以及汇流后形成的州河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强化宣汉国家森林公园、清溪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城镇空间格局:形成以“一主两副五点支撑”的总体城镇空间格局。片区以宣汉县城为核心,优化城市布局,做强县城主城区,坚持“公园城市”理念,全力打造山环水绕的生态滨江城;发展西南部都市农业片区,推进产村融合发展;结合自身资源和产业特色,走特色化城镇发展路径,推进天生特色场镇建设,同步辐射周边乡镇协同发展。

县域三区三线指标传导

根据“三区三线”划定结果,片区内永久基本农田13836.20公顷,其中:东乡街道3229.71公顷、蒲江街道2661.80公顷、清溪镇2477.84公顷、天生镇2554.10公顷、庙安镇956.40公顷、柏树镇1956.35公顷;生态保护红线1778.30公顷,其中东乡街道、清溪镇和庙安镇均未涉及,蒲江街道70.57公顷、天生镇689.78公顷、柏树镇1017.95公顷;城镇开发边界1229.55公顷(含中心城区),其中,东乡街道229.52公顷(含中心城区)、蒲江街道883.93公顷(含中心城区)、清溪镇33.50公顷、天生镇43.71公顷、庙安镇16.49公顷、柏树镇22.40公顷。

县域历史文化保护

表2-6片区历史文化保护一览表

保护类别

保护对象

文物保护单位

(11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宏文校工字楼、插旗山曾氏家族墓。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曾氏宗祠、宝盖寺遗址。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白莲教起义群雕、红三十三军成立纪念碑暨王维舟同志塑像、徐向前总指挥前线指挥部纪念地、袁廷蛟塑像、东乡镇苏维埃政府纪念地、红三十三军成立大会纪念地、柏树镇关岳庙。

传统村落(1处)

国家级传统村落(1处):庙安镇龙潭河村。

(二)《宣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表2-7涉及片区规划一览表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产业发展

1、县城商贸物流园提档升级,天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2、天生归原田园项目。

3、打造以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为主的文旅型城镇:清溪红色文化旅游示范镇。

4、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提升洋烈水乡旅游景区整体品质。

城镇化建设

1、布局实施黄金槽城市公园、洋烈环湖公园,打造龚家明月坝滨江新城、县城滨江绿道。

2、建设城市智慧停车场。

3、城市道路升级改造,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城镇雨污管网建设。

交通保障

1、西渝高铁(宣汉段),建设县城-宣汉南高铁站,县城-宣汉南高铁站快速通道,宣汉南高铁客运站。

2、高铁站点和应急停机坪建设。

3、建设宣汉-清溪-普光-毛坝旅游环线。

4、建设东乡物流配送中心。

5、改造提升洋烈水乡客运码头、东乡街道北门客运码头等码头渡口运输能力。

能源供应保障

蒲江街道黄金槽村110kV输变电工程。

教育发展

宣汉中学高中蒲江校区建设、改扩建华融学校。

乡村振兴

启动打造“东乡-庙安-天生”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区。

水利

新建或改扩建曹家沟等小型水库,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造提升提灌站。

(三)宣汉县相关部门“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及要求

表2-8部门“十四五”规划衔接一览表

责任部门

专项规划名称

涉及片区相关内容

农业农村

宣汉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1、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洋烈社区)。

2、落实茶叶、水果、中药材、蔬菜、水稻、羊肚菌、珍稀菇种植,建设以天生等为核心的羊肚菌示范基地,以东乡、蒲江为核心的珍稀菇生产基地;打造绿色生态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西南部城郊鲜销保供蔬菜基地、枳壳基地、柠檬基地、水稻制种基地、茶叶加工车间,粮油“稻香杯”优质稻产业基地。

3、生态水产、生猪养殖,新建休闲渔业基地,普光-清溪生态水产养殖基地

4、宣汉县清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宣汉县庙安脆李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打造以“宣汉脆李”为核心的庙安-柏树脆李示范区,形成东乡-清溪-南坝柑橘产业示范带,蒲江-君塘枇杷产业示范带。

5、盆周山区“天府粮仓”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在天生、清溪新建2个区域性“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教育科技

宣汉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1、新(改扩)建宣汉中学蒲江校区。

2、柏树镇中心校:增加并“落实于农村中小学”。

卫生健康

宣汉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1、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水务

宣汉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1、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工程。在东乡街道等乡镇(街道)新建(整治)渠道、山坪塘、管网等。

2、改扩建小型水库、山坪塘整治,开展防洪治理、水资源综合治理。

3、东林抽沝蓄能工程。利用现在罗江口水库作为下水库,在东乡街道红界村(原东林乡红界村)境内新建上水库,总库容约800万方;新建输水系统及装机容量为120万KW电站和输配电系统。

4、城区取水点上移,新建输水管(渠)。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新建水源工程、净水构筑物、输配水管网等。

5、开江城区饮水工程(宣汉段),新建水源及管渠。

宣汉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报告

1、新建东乡镇黄金槽供水工程,修建水源点蓄水池1口。

交通运输

宣汉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1、积极推进一批运输枢纽建设:新建天生高铁客运站,一级站,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建设东乡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乡镇物流园区。

2、加快推进西渝高铁、成南达万高铁、成宣大邻高速、省道202公路建设。

3、改造提升洋烈水乡客运码头、清溪古门潭渡口,新建多个渡口和便民码头的泊位。

4、力争2023年前开工建设宣汉县城—天生—开江快速通道,全长约18.9公里

5、改扩建清溪客运站、庙安客运站,三级,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

文化体育和旅游

宣汉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1、构建“一圈两核五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圈,推进天生归原农文旅融合建设和全民健身骑行道建设。

2、打造清溪红色文旅示范镇、峨城山生态旅游示范区,综合提升洋烈水乡品质,对王维舟纪念馆进行整体提升。

应急管理

宣汉县“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1、建设航空防灭火停机坪1处,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

生态环境

宣汉县“十四五”生态环境发展规划

1、生态修复,河道整治,态屏障建设,建设河堤,河底清淤、给排水管网、生态廊道带等。

2、公园提档升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固废综合利用,天生归原。

住建

宣汉县十四五规划(2021.1.15住建部分

1、建设综合型城镇,城市景观洋烈环湖公园。

商务

宣汉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1、明月新城城市综合建设、生活服务和健康养老服务建设、峨城竹海居民养老服务中心、商贸物流园、西区商贸中心、上亿机电建材广场、仓储(冷链)物流园,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提升旅游标准化创建。

2、建设“互联网 5G”综合医疗信息化平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及实验用房、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

3、打造特色美食产业品牌,美食特色餐饮示范培育。

4、红色文化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小镇及老君红色文化村落。

乡村振兴

宣汉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规划

1、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建设,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建设,村容村貌治理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建设农旅景观亮点。

关于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的实施方案

1、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

 

二、功能定位

立足片区资源优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围绕全县“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靓县、开放活县”的发展战略,严格落实《宣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宣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衔接其他专项规划要点,将片区整体定位为:达州城市副中心的核心腹地;宣汉南向门户;宣汉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三、发展思路

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以“四尊重、六优化”为指引,在落实底线约束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片区功能,切实支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需要。融入区域新发展格局,以县城为中心,依托高铁站点,培育天生镇为片区发展新引擎,提升柏树镇、庙安镇、清溪镇发展质量,盘活农村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优化土地增量投放,促进人口和产业合理集聚,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大承载空间。

四、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至2035年,片区常住人口规模11.58万人。其中,东乡街道常住人口规模1.64万人,蒲江街道常住人口规模2.56万人,清溪镇常住人口规模2.63万人,天生镇常住人口规模2.52万人,庙安镇常住人口规模0.75万人,柏树镇常住人口规模1.48万人。

片区城镇人口(不含中心城区)规模4.2万人。其中,清溪镇城镇人口规模1.0万人,天生镇城镇人口规模0.8万人,庙安镇城镇人口规模0.3万人,柏树镇城镇人口规模0.4万人。

片区乡村人口规模7.59万人。其中,东乡街道、蒲江街道乡村人口分别1.58万人、2.83万人,清溪镇乡村人口规模1.63万人,天生镇乡村人口规模1.72万人,庙安镇乡村人口规模0.45万人,柏树镇乡村人口规模1.08万人。

2、城镇化水平

至2035年,根据《宣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得到片区城镇化水平达到33.88%。其中,东乡街道、蒲江街道的城镇人口绝大部分位于宣汉县中心城区,不在本次规划范围内。清溪镇城镇化水平达到38.03%,天生镇城镇化水平达到31.73%,庙安镇城镇化水平达到39.86%,柏树镇城镇化水平达到27.10%。

五、指标体系

立足本片区定位和规划目标,确定本片区规划指标体系由片区及镇区2个层级3类21个指标组成,其中约束性指标11个,预期性指标10个。到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428.61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246.46公顷,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内,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523.94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836.20公顷。(见附表2片区规划指标体系表)

第三节底线约束

一、三区统筹

(一)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规模为35015.56公顷,占全域面积41.51%其中林地面积22959.23公顷,河流水面和水库水面2162.27公顷,湿地54.39公顷。

(二)农业空间

农业空间规模为33091.44公顷,占全域面积54.56%。其中耕地面积20288.15公顷,园地面积1460.02公顷,林地面积9839.67公顷,农业设施建设用地面积758.94公顷,沟渠及坑塘水面面积527.73公顷,草地216.94公顷。

(三)城镇空间

建设空间规模为2384.32公顷,占全域面积的3.93%其中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27.85公顷,村庄建设用地面积1920.50公顷,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面积335.98公顷。

二、三线划定

(一)生态保护红线

片区依据三线划定成果,落实片区生态保护红线,片区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778.30公顷。

(二)永久基本农田

片区落实上位规划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共13836.20公顷,占规划范围的22.81%。

(三)城镇开发边界

依据三线划定成果,落实片区城镇开发边界,片区共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不含中心城区)127.85公顷。

三、其他控制线

(一)历史文化保护线划定

片区共国家级传统村落1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2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落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插旗山曾氏家族墓保护要求,向西外延16米至曾祥富住房,向南外延8米至曾凡吉住房,向东外延13米至河沟,向北外延10米至桑树坪;宏文校工字楼以工字楼房滴水为界,后以现有岩坎为限,前、左、右三方各划30米,共9000平方米为重点保护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氏宗祠,其保护范围为祠堂四面边缘以外25米,拟划定2000平方米的重点保护区,按其地形特点在重点保护区之外向四边分别延伸10米,再划定1000平方米的一般保护区。该墓群保护范围共计3000平方米;宝盖寺遗址其保护范围为遗址东、南、西、北四面边缘以外20米,拟划定12000平方米的重点保护区,按其地形特点在重点保护区之外向四边分别延伸10米,划定10000平方米的一般保护区。该遗址保护范围共计22000平方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柏树镇关岳庙、白莲教起义群雕、红三十三军成立纪念碑暨王维舟同志塑像、徐向前总指挥前线指挥部纪念地、袁廷蛟塑像、东乡镇苏维埃政府纪念地、红三十三军成立大会纪念地。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范围1.17公顷。

2-9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划定一览表

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级别

类别

名称

时代

地址

1

国家级

古村落

庙安镇龙潭河村

 

庙安镇

2

省级

近现代

宏文校工字楼

1923

清溪镇

3

省级

古墓葬

插旗山曾氏家族墓

东乡街道

4

市级

古建筑

曾氏宗祠

东乡街道

5

市级

古遗址

宝盖寺遗址

柏树镇

6

县级

近现代

白莲教起义群雕

1991

东乡街道

7

县级

近现代

红三十三军成立纪念碑暨王维舟同志塑像

1986

东乡街道

8

县级

近现代

徐向前总指挥前线指挥部纪念地

1933

东乡街道

9

县级

近现代

袁廷蛟塑像

1988

东乡街道

10

县级

近现代

东乡镇苏维埃政府纪念地

1933

东乡街道

11

县级

近现代

红三十三军成立大会纪念地

1933

东乡街道

12

县级

古建筑

柏树镇关岳庙

柏树镇

(二)地质灾害防护线

根据地质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分类划定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护线。群测群防17处。其中中型滑坡6处,小型滑坡9处,中型崩塌1处,小型崩塌1处,规模3160180m,威胁3881299人,威胁财产5750万元。

(三)水资源管理线

强化水资源保护,提升水环境质量,建立水环境管控机制;积极开展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明确水源保护范围,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强化河湖水系保护,乡镇河段按防洪标准对应的洪水位划定水域控制线,河道管理控制线为水域控制线外扩5-10m。片区共有28处取水口,划定一级保护区水域55.55公顷,二级保护区水域47.3公顷,一级保护区陆域124.99公顷,二级保护区陆域1154.38公顷,一级保护区地下水0.15公顷。明确取水口周围区域纳入水源保护范围,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

2-10水资源管理划定一览表

序号

位置

名称

等级

类型

面积(公顷)

1

庙安镇

庙安镇井湾一级保护区陆域

一级

陆域

3.11

庙安镇井湾二级保护区陆域

二级

陆域

3.16

庙安镇井湾一级保护区水域

一级

水域

0.36

2

柏树镇

柏树镇九军坪一级保护区水域

一级

水域

9.47

柏树镇九军坪一级保护区陆域

一级

陆域

14.85

柏树镇九军坪二级陆域

二级

陆域

193.27

3

天生镇

天生镇曹家沟一级陆域

一级

陆域

26.61

曹家沟一级保护区水域

一级

水域

2.85

天生镇曹家沟二级陆域

二级

陆域

48.02

4

天生镇

天生镇王一庙地下水一级

一级

地下水

0.15

天生镇王一庙地表一级水域

一级

水域

5.31

天生镇王一庙一级陆域

一级

陆域

2.49

天生镇王一庙一级陆域

一级

陆域

1.20

天生镇王一庙二级陆域

二级

陆域

26.28

5

清溪镇

清溪镇乱石滩河吴家湾一级保护区水域

一级

水域

21.04

清溪镇乱石滩河吴家湾二级保护区水域

二级

水域

11.99

清溪镇乱石滩河吴家湾二级保护区陆域

二级

陆域

649.86

清溪镇乱石滩河吴家湾二级保护区水域

二级

水域

6.36

清溪镇乱石滩河吴家湾一级保护区陆域

一级

陆域

33.13

6

东乡街道

东乡街道州河三河大桥头二级保护区陆域

二级

陆域

178.42

东乡街道州河三河大桥头一级保护区陆域

一级

陆域

24.43

东乡街道州河三河大桥头一级保护区水域

一级

水域

15.20

东乡街道州河三河大桥头二级保护区水域

二级

水域

25.84

7

东乡街道

东乡街道黑水池一级保护区陆域

一级

陆域

19.17

东乡街道黑水池二级保护区陆域

二级

陆域

25.58

东乡街道黑水池一级保护区水域

一级

水域

1.32

东乡街道秧田湾二级保护区陆域

二级

陆域

29.79

东乡街道秧田湾二级保护区水域

二级

水域

3.11

 

第四节用地布局

一、总体格局

(一)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

落实上位规划要求,综合目标定位、区域发展协调、产业发展布局和镇村空间格局,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为“一心引三片,三带串多点”

“一心”: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县城形成片区综合服务核心;“三片”:即综合服务发展片区、现代农旅融合发展片区、爱国主义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片区依托县城在片区人口、经济、生活、产业、商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引领三个片区融合发展;“三带”:即乡村协同发展带,依托东西向州河、南北向省道202、东西向恩广高速形成三条乡村协同发展带,“多点”:即西域高铁宣汉南站、清溪爱国教育农文旅发展园区、天生归原蔬菜现代农旅园区、庙安脆李现代农业园区、柏树粮油水果复合种植园区、洋烈水乡4A级风景区、峨城竹海国家森林公园、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花果山3A风景区等,片区由三条乡村协同发展带串联片区多个重要节点,带动乡村协同发展。

(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格局

落实秦巴国家生态安全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使命,片区构建“一区两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一区:即宣汉县域中部中河生态保护区,并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管控。加强珍稀动植物、地质景观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动文化旅游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两廊:即前河、后河以及汇流后形成的州河,是片区内两条重要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控制廊道,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多点:即以国家森林公园峨城山景区、观音山景区、百里峡风景名胜区江口湖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洋烈水乡、国家3A级旅游景区庙安花果山、新宁河、天生河、龙潭河等大中小型湖库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区域,强化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二、农用地格局

(一)耕地

遵循底线思维、保护优先原则,延续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锚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先将三调长期稳定利用耕地、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充分考虑粮食安全。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连片度,以适应规模化、机械化耕种为目标,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鼓励农业用地复合高效利用,严控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增加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确保完成耕地保护目标16786.73公顷,将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其他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等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主的区域划为农业空间面积51011.49公顷,占全域面积85.84%

1、耕地保护目标: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在现状耕地17248.91公顷的基础上,落实划定耕地保护目标。规划至2035年,“宣汉县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786.73公顷。达到宣汉“三区三线”划定方案(2022年11月版)的耕地保护目标。

2、管控要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将“进出平衡”制度纳入年度管理计划,实现项目管理,加强现有耕地管理与利用。

(二)园地

开展现状园地分析评价,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明确分阶段退园还耕计划。现状园地面积1460.01公顷,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园地,在满足耕地保护目标的前提下,控制现有园地规模,结合片区果树、药材等的种植需求,通过产业园、种植基地等优化园地布局,规划期末园地面积1377.96公顷,较现状减少82.05公顷。

(三)林地

推进生态空间中的林地建设,优化整合零散林地,优化片区林地布局。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林地保有量,按照片区生态红线保护要求,对生态红线内林地实施严格保护。优化整合零散林地,结合道路、沟渠、河流和农村居民点布局微生态网络,减少源是低效林地、残次林地、即可恢复等林地用于补充耕地,至2035年,林地面积达到32366.53公顷,较现状减少432.37公顷。

(四)草地

规划严格管控现状草地资源,建设用地占用部分草地,其余草地保持现状,不新增草地,规划期末,草地面积203.23公顷,较现状减少13.71公顷。

三、建设用地格局

顺应人口向中心城区和镇区流动趋势,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综合人口变化规律、年龄结构,科学预测人口规模。

(一)人口预测

以宣汉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公安局2016-2020年人口数据为基础,片区现状总人口296536人,其中城镇人口197581人,乡村人口98955人,城镇化率为66.63%。东乡街道现状总人口79787人,其中城镇人口63254人,乡村人口16533人,城镇化率79.28%;蒲江街道现状总人口142393人,其中城镇人口116564人,乡村人口25829人,城镇化率81.86%;清溪镇现状总人口26496人,其中城镇人口5108人,乡村人口21388人,城镇化率19.28%;天生镇现状总人口25404人,其中城镇人口7984人,乡村人口17420人,城镇化率31.43%;庙安镇现状总人口7583人,其中城镇人口1934人,乡村人口5649人,城镇化率25.50%;柏树镇现状总人口14873人,其中城镇人口2737人,乡村人口12136人,城镇化率18.40%。

规划采用趋势外推预测法,预测片区2035年常住人口29.43万人,城镇人口20.14万人,乡村人口9.29万人,城镇化率为68.43%。东乡街道预测总人口7.92人,其中城镇人口6.34万人,乡村人口1.58万人,城镇化率80.00%;蒲江街道预测总人口14.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31万人,乡村人口2.82万人,城镇化率80.00%;清溪镇预测总人口2.63人,其中城镇人口1万人,乡村人口1.63万人,城镇化率38.03%;天生镇预测总人口2.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8万人,乡村人口1.72万人,城镇化率31.73%;庙安镇预测总人口0.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3万人,乡村人口0.45万人,城镇化率39.86%;柏树镇预测总人口1.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4万人,乡村人口1.08万人,城镇化率27.10%。

片区常住总人口减少2216人,其中东乡街道减少596人,蒲江街道少1064人,清溪镇减少198人,天生镇减少190人,庙安镇减少57人,柏树镇减少111人。

片区常住城镇人口增加3834人,其中东乡街道增加98人,蒲江街道减少2501人,清溪镇增加4892人;天生镇增加16人,庙安镇增加1066人,柏树镇增加1263人。

片区城镇化率增加1.8%,平均年增速约0.12%,其中东乡街道增加0.72%,蒲江街道减少1.86%,清溪镇增加18.75%;天生镇增加0.3%,庙安镇增加14.36%,柏树镇增加8.7%。

(二)村镇体系规划

依据上位规划结合片区各镇村发展基础,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和提高治理效能为目标,优化中心城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布局,规划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的五级城乡体系。共划定15个村级片区,其中:东乡街道3个,蒲江街道3个,清溪镇2个,天生镇2个,庙安镇2个,柏树镇3个。

中心城区:东乡街道、蒲江街道。

一般镇: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柏树镇。

中心村:铁溪河村、大梁村、红界村、牛背村、洋烈社区、永安村、新红村、锣寨村、王家坝社区、进步社区、新芽村、石板梁村、九军村、左右场村、八庙村、中山村。

其他村:长扁村、大山村、福溪社区、樟木沟村、磨峡村、秧田村、南岸社区、城南社区、桐油村、墩坡村、大垭村、曾山村、插旗村、黄金槽村、兴隆村、茅岭村、龙背村、金楠村、官渡村、茶店村、龙伏村、沙溪村、白鹤村、宏文村、长青村、马伏村、五道口村、峨城社区、天生社区、大路村、西山社区、油石村、马蹄村、民主村、塔坝村、七里社区、月潭村、大沙村、龙昌社区、太坪寨村、峨凤村、东岳村、洞子村、胜观村、龙潭河村、龙安社区、茶子村、香楼村、复兴社区。

(三)农村居民点

统筹农村居民点建设,坚持“一户一宅”制度,完善权益保障。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要求,引导农村居民点适度集聚。逐步腾退闲置宅基地和废弃宅基地;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激发农村土地资源活力。村庄建设用地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不占或少占耕地。坚持河谷平坝区域“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高山深丘区域“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建设理念,遵循“五避让”、“三远离”、“三融入”选址原则,遵循人口流动趋势,尊重群众意愿,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等涉农项目实施农村居民点建设,腾退村庄建设用地,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搜集村民意愿,片区内闲置宅基地、破败房屋、土坯房、一户多宅等整理潜力一般,同时对聚居点及产业用地也有用地需求。预计整理规模49.62公顷,新增居民点规模16.95公顷,可腾挪结余指标32.67公顷。

(四)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所有建设行为应按照详细规划进行精细化管理,结合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确保城镇规模与发展定位相适应、与人口流动趋势相一致。城镇发展区内的特别用途区也应明确生态、文化等各类资源的保护要求与特色功能建设的管控要求,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形态,提升城镇宜居环境品质。将城镇现状建成区、规划拓展区等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的区域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加大片区公共资源投放力度,通过高等级设施配置,强化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休闲等服务质量,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引导人口和要素流向中心城区以及镇区。

(1)城镇建设用地:至目标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27.52公顷,较现状增加13.45公顷。其中居住用地78.85公顷;道路用地13.2公顷;广场用地0.93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52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4.93公顷;公用设施用地12.24公顷;仓储用地6.13公顷;工业用地4.79公顷;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0.93公顷。

(2)村庄建设用地:顺应农村人口流动趋势和产业发展规律,引导农村居民适度聚居,合理利用村内用地,规划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增加44.99公顷

(五)区域基础设施用地

充分衔接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落实重大区域型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防灾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推动片区民生工程落地,保障片区安全健康运行。

片区现状区域基础设施用地规模335.98公顷,规划区域基础设施用地880.44公顷,占片区国土面积的1.45%,较基期年增加544.46公顷。主要包括片区内的西渝高铁(宣汉段),县城-宣汉南高铁站,县城-宣汉南高铁站快速通道和宣汉南高铁客运站工程建设。

四、其他用地格局

保护片区州河及其支流后河和前河、新宁河、天生河及片区内小一型、小二型水库,严格落实片区河流水库管理范围。主要是禁止除农田水利工程、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小体量游憩设施外的其他建设行为。规划期末,河流水面和水库水面面积2139.99公顷。

五、用地结构优化

统筹优化片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布局,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与用途结构调整表。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实施生态搬迁工程和村民适度聚居,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本片区居民点建设、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片区建设用地总面积4549.39公顷,其中规划城乡建设用地面积3428.61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246.47公顷。

第五节产业发展

一、产业发展思路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立足片区第一、三产业资源优势,壮大发展第一产业,逐步发展第二产业,优化提升第三产业,形成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农业为基础、旅游为主导、商贸物流为支撑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实现全域绿色增长。

以红色文化、巴文化为特色,发挥生态、历史人文与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红色研学旅行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农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提振农村经济,构建环县城片区“城郊休闲旅游圈”。

二、产业空间结构

(一)总体格局

以现代农业、商贸服务业为基础,以城乡融合为目标,构建“商贸服务”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形成“一环三轴、一核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1)“一核”指的是综合服务支撑核,依托县城在片区人口、经济、生活、产业、商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建设片区综合服务的核心,支撑整个片区产业融合发展与产业链延伸。

2)“一环”为产业融合发展环。产业融合发展带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服务业和旅游业为延伸,依托省道S202串联片区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商贸服务和物流运输产业集群,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三轴”依托S202S303和达万高速打造片区综合产业发展轴,形成以交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共同富裕的产业经济模式。依托S202打造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轴,重点布局文化旅游、民宿度假、生态休闲、农业体验等项目产业,重点发展物流仓储、集散中转、近郊旅游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三区”分别为综合服务发展片区、现代农旅融合发展片区、爱国主义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

综合服务发展片区:以东乡街道、蒲江街道等为核心,充分发挥该片区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白茶、柠檬等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和规模化食用菌、果蔬种植与水产样子;农业体验、近郊度假、乡村旅游服务;仓储冷链运输,商务物流等项目产业。

现代农旅融合发展片区:以天生镇、柏树镇、庙安镇的现代农业园区、蔬菜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为基础,联动宣汉国家森林公园、天生峨城山等优势旅游资源,集良种繁育、农业博览、康养度假、教育研学、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功能为一体。

爱国主义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依托片区农业基础,挖掘宏文校工字楼、王维舟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红色文化体验的农文旅融合产业。

(二)第一产业布局

以东乡、蒲江、天生、清溪等乡镇为重点,建设30万亩的稻香杯”优质稻产业基地、1500亩的千亩粮油生产示范片以及1万亩的宣汉县天生粮油产业示范区,以种植和相关配套为基础,推行“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减耗、控膜减污”,集成高质高效标准化水稻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优质稻种植为基底,打造大地景观、粮食主题公园,配套住宿、餐饮等旅游设施,促进农旅融合。

以天生、柏树为核心,以蓝池集团为龙头,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3个、能繁母猪基地,推广“畜--果(菜)、生态养殖沼气(户用)沼渣沼液利用高效种植、林下养殖粪便还林”等多样化的生态养殖循环发展模式。

以蒲江、东乡、天生等乡镇为重点,建设西南部城郊鲜销保供蔬菜基地以及千亩天生归原蔬菜基地,利用其靠近宣汉城区、中心集镇的地域优势、人口优势,以供应鲜销型蔬菜为重点,发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鲜销蔬菜。

以蒲江、东乡、清溪为核心,建设普光-清溪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利用生态溪流自然资源优势,探索水循环流动的养殖模式。

以庙安、柏树为核心,建设庙安脆李现代农业园区、宣汉县脆李种植基地示范区,建成5.1万亩高标准脆李产业基地;以东乡为核心,建设宣汉县东乡柠檬白茶(6000亩)高标准园区。

以茶叶基地园区自然风光和产业景观做乡村旅游文章,推动宣汉茶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二)第二产业布局

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按照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与销区对接、向园区集中的原则,点引进、扶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上下游产品衔接的加工体系,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依托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建设以及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干线运输、城乡运输物流配送体系,扩大物流企业的营运能力,推动物流、仓储、商贸、冷链等产业项目建设。

(三)第三产业布局

深挖当地文化资源,依托巴山红军公园、红三十三军纪念馆、王维舟纪念馆、清溪宏文校工字楼等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清溪到县城红色滨水景观休闲带、红色文化景观长廊等,打造红色研学旅行基地;依托东乡街道的白茶基地,建设“茶叶 ”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搭建茶文化研讨、茶品鉴赏、茶艺表演、茶史展示等茶旅体验休闲度假产品;围绕天生归原农文旅融合、巴乡水岸等项目的建设,打造乡村旅游产品。

三、保障落实各类产业用地

(一)留白用地预留指标

科学划定一定比例的留白区域,为未来产业发展预留空间。预留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留白指标约2.58公顷(位于镇区南侧)。在供地时进一步明确为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或物流仓储用地,不得用于商品房开发。

(二)产业用地保障

规划片区新增重点产业项目用地约208.97公顷(含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其中:新增农业设施建设用地74.13公顷,新增加工仓储物流类用地6.31公顷,新增旅游服务类建设用地4.82公顷,新增采矿用地123.71公顷。鼓励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复合利用农村宅基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乡村用地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表2-11一产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位置

面积(公顷)

宣汉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

东乡、蒲江、柏树、清溪

6.1

“稻香杯”优质稻产业基地

东乡、蒲江、天生、清溪

450

盆周山区“天府粮仓”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

天生、柏树

30

西南部城郊鲜销保供蔬菜

基地

蒲江、东乡、天生

30

普光-清溪生态水产养殖

基地

清溪

1.5

脆李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项目

庙安

76.5

绿色生态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

东乡、庙安

3

茶园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

东乡

10.5

千亩粮油生产示范片

蒲江街道

2.25

宣汉县天生粮油产业示范区项目

天生

15

天生归原蔬菜基地

天生

1.5

桑葚、佛手产业园

天生

4.5

西山社区药材 玉米基地

天生

0.3

天生白茶 果园基地

天生

1.1

柠檬园建设项目

东乡

1

生猪养殖基地

东乡

0.35

畜禽养殖基地

清溪

5.21

粮油肉牛基地

柏树

0.03

表2-12二产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位置

面积(公顷)

庙安脆李加工、冷链中心

庙安

0.86

宣汉县步步传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蒲江

0.5

邮政仓储物流中心

蒲江

0.28

达州宣汉货运枢纽中心

蒲江

3.8

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项目

蒲江

0.27

宣汉县东乡鹰溪村砂岩矿区

东乡

23.75

宣汉县磊鑫采石厂

天生

8.86

宣汉县磊鑫航务有限责任公司蒋家湾采石场

东乡

2.40

炉坪煤矿主井

东乡

13.32

南仙福利煤矿主井

天生

5.73

南仙福利煤矿风井

天生

0.9

大路煤矿北井

天生

6.82

大路煤矿风井

天生

0.16

大路煤矿南井

天生

17.46

七里峡煤矿主井

天生

4.30

表2-13三产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位置

面积(公顷)

脆李展示馆

庙安

0.1

观景平台

庙安

0.01

农家乐

东乡

0.23

王维舟纪念馆

清溪

0.25

第六节设施配套

一、公共服务设施

(一)规划目标

以人为本、全域统筹,推动公共服务设施精准投放。结合乡村振兴要求,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落实“城镇社区生活圈”和“乡村社区生活圈”理念,按照“中心镇-副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五级标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级配体系,优化和强化教育、文体、医疗、养老服务等设施的布局,引导公共服务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形成中心镇辐射全域,中心村服务片区的梯级城镇及乡村社区生活圈模式。

(二)配置原则

参照《镇规划标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四川省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21年修订版)》《四川省村级规划编制指南(2021年修订版)》《关于优化提升中心镇、其他镇、中心村、其他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标准的指导意见》等,结合民意调查结果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要求,立足片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群众满意的四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详见附表2-142-15

表2-14 镇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设施类型

中心镇

副中心镇

一般镇

行政服务

镇政府

便民服务中心

派出所

文化体育

文化活动中心

文化活动室

设施类型

中心镇

副中心镇

一般镇

文化体育

健身广场

教育医疗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卫生院

卫生室

养老院

日间照料中心

便民设施

停车场

农贸市场

便民店

超市

注:“●”为必设,“○”为选设,“—”为不设

2-15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设施类型

中心村

基层村

行政服务

村委会

便民服务中心

派出所

文化体育

文化活动中心

文化活动室

健身广场

教育医疗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卫生院

卫生室

养老院

日间照料中心

便民设施

停车场

农贸市场

便民店

超市

注:“●”为必设,“○”为选设,“—”为不设

(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行政服务

衔接便民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按照各乡镇结合镇政府办公场所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各村(社区)结合村活动阵地设便民服务站,撤并村村委会设置便民服务点的原则进行布局,结合片区实际,构建便民服务设施服务体系。

规划至2035年,将蒲江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搬至车站原驻地,并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对中心进行装修装饰。

按照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相关要求,对片区内其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进行亲民化改造和提档升级,通过合理的装扮修饰、科学的区域划分、暖心的家具添置,打造“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新环境。

对片区内8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开展亲民化改造,通过添花置绿、增设便民设施和适老化设施等方式打造贴心舒适的群众办事场点,给群众提供“家”一般的政务服务体验。

(2)教育设施

坚持“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的原则,片区教育设施规划做出以下布局:

幼儿园:保留片区内9所幼儿园;

小学:保留片区内51所小学;

中学:保留片区内3所中学;

九年一贯制学校:保留片区内5所中学。

(3)文体设施

保留片区内现有处文化活动室,在清溪镇新建处文化活动室,在天生镇新建处文化活动室,在庙安镇扩建并新建处文化活动室,在柏树镇扩建处并新建处文化活动室,其中文化活动室融合宣传、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农家书屋等设施,打造农村“十里文化圈”和“文化院坝”。

保留片区内现有处健身广场并完善配套健身设备,在清溪镇扩建1处健身广场,在天生镇新建1处健身广场,在庙安镇新建1处健身广场,在柏树镇新建1处健身广场。

(4)医疗设施

保留片区内6所卫生院,并提升卫生院配套设备,满足片区人口医疗需求。规划新建卫生院、卫生室、卫生站、卫生服务中心。保留片区内所有卫生室,在东乡街道新建2处卫生室、新建4处卫生站,在蒲江街道新建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清溪镇新建4处卫生室,迁建庙安镇1处卫生院,在柏树镇新建1处卫生院、新建4处村卫生室。满足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5)养老设施

保留片区内5座养老院。并分别在东乡街道新建笔架山养老中心和同济养老中心,每座养老院护理床位数均按总床位数的50%设置。

保留片区内70处日间照料中心,按照每千位老人60张床位比例补足床位数。本次按照优先选择中心村,其次在有闲置办公场地的村布设的原则进行安排养老设施,提升改造片区15处日间照料中心,其中东乡街道3处、蒲江街道3处、清溪镇2处、天生镇2处、庙安镇2处、柏树镇新建3处。逐步提高养老设施中护理型床位比增加到30%左右。

(6)便民设施

保留片区内21处停车场并配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东乡街道新建4处停车场,蒲江街道新建4处停车场,清溪镇新建1处停车场,天生镇新建1处停车场,在庙安镇新建1处停车场,在柏树镇新建1处停车场。以满足片区内居民停车充电需求。

保留片区6处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片区4处农贸市场,清溪镇1处,天生镇1处,庙安镇1处,柏树镇1处。以满足居民赶场需求。

(7)粮油供应设施

落实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布局,每个乡镇或街道应至少有一个应急供应网点,城区内人口集中的社区,每三万人应至少有一个应急供应网点,并配套相应的应急加工企业、储备设施和配送中心,从而健全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明确全县粮油应急供应网络目标,在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和柏树镇分别建设1处粮油应急供应网点,构建起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油安全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8)闲置公共服务设施再利用

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分类处置、创新盘活”的总体思路,全面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分层分类盘活镇、村(社区)闲置国有资产。优先保障镇村办公用房,调整为镇政府、村委会等。补齐公服设施短板,调整为便民服务站点、党群活动阵地、文化活动场所、医疗服务站点、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农业服务设施等便民利民场所。学校闲置资产可改建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幼儿园或学生活动之家;卫生院闲置资产在片区内统筹调配,主要调剂给改革后的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产业发展,与片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转为经营性产业。

二、交通体系

(一)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依托现有的达万高速、国道210、省道201、达宣快速通道四条路作为衔接宣汉县其他片区、达州市与开江县的交通主线,形成片区对外交通衔接的四大骨架。另外,规划的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经过宣汉并设置高铁宣汉南客运站,以及通宣开高速、成宣大邻高速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加片区与周边交通枢纽的可达性。

(二)干线交通

规划改建国道210毛坝至宣汉城区段,规划对省道202宣汉县七里互通至达川区段、省道202宣汉县至天生段、省道202宣汉县普光至清溪段进行改造升级,规划新建S303宣汉城区至南坝段建设工程,规划对芭蕉镇至清溪界段进行改建,以上项目的建设将加强周边区域以及片区内部的交通联系,促使本片区形成“一纵三横”的干线交通骨架网络。一纵:由省道202组成,形成一条纵向对外快速交通;三横:由达宣快速通道-省道201、国道210、达万高速作为横向的对外交通快速路;县乡道形成片区内部交通网络。

(三)农村公路

加强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强农村公路与高速、国、省、县道之间的联系,加强农村公路与产业道路之间的联系,加强农村公路与防火通道衔接,提升乡村交通配套能级,规划形成“干支衔接、农旅结合、串联周边、标准适当”的农村公路网。持续实施乡村振兴农村公路工程,以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直连道路为基础进行规划,实现与周边县、镇的村道连接。

县道:实现各个镇区和社区之间15分钟到达。规划县道达到三级公路、路基宽度7.5m。

村道:打通断头路、扩容瓶颈路、新建直连路,联通各聚居点、农业设施,串联打通接壤县、镇的村道。新增村道规划应尽量利用农村机耕道、森林防火通道和园区道路进行提档升级,确需新选线的村道应尽量避开永久基本农田。规划村道达到四级公路、路基宽度5.5m以上,有条件区域将村道升级为产业示范环线路,路基宽度保证2车道通行。

打通断头路、扩容瓶颈路、联通各聚居点、农业设施、产业节点的道路,对连接中心村(社区)与其他村(社区)的农村道路进行改造提升,保证主要村道路宽度不低于5.5米。

推进“五网合一”的乡村综合运输网络,实现农村客运网、物流网、电商网、邮政网、商业网融合发展。

(四)客运体系

衔接城镇客运、金通工程,形成城-镇-村三级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网络;实现镇区、中心村城乡公路100%覆盖,打破行政村概念,依据便捷度进行覆盖;引进中大型企业运营乡村公交,同时政府应给予专项资金补贴亏损公交路线。片区内各乡镇均设有乡村客运班车路线,其中天生场镇设有客运站及公共停车场,规划新建庙安镇客运站及公共停车场,提升居民出行便捷度。

三、市政基础设施

(一)给水工程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应适当超前,并预留一定弹性。预测城镇人口4.2万(不含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农村人口7.38万,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定额250升/人 f 天,农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130升/人 f 天,未预见水量系数0.1,预测用水量2.21万吨/天。

保留片区内现状15座供水厂(站);新建4处水厂、1处取水点;规划片区距城区、各场镇3km以内的社区、人口较多的农村聚居点,供水纳入城镇给水管网,由宣汉县城区自来水厂供水,取水水源为后河。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沿镇区道路完善环状供水管网并向周边农村聚居点延伸,管径不小于DN100,管网末端压力不低于28m,以提高自来水的普及率;在自来水不能覆盖的社区以及农村聚居点,采用集中打井方式发展农村集中供水,人口较为集中地段采用管道至用户,人口较为分散的区域设供水站。

2-16规划水厂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建设年限

用地规模

新增建设用地

1

东乡街道办城南社区5组曾家梁水厂

新建

2020-2035年

0.0232

0.0009

2

东乡街道办城南社区5组廖家湾水厂

新建

2020-2035年

0.0211

0.0022

3

东乡街道办秧田村1组水厂

新建

2020-2035年

0.1079

0.0059

4

庙安镇龙安社区1组猴子寺水厂

新建

2020-2035年

0.1566

0.0874

5

宣汉城区取水点工程

新建

2020-2035年

0.1742

0.1742

(二)排水工程规划

片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预测城镇4.2万(不含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农村人口7.38万,根据片区需水总量,同时参照《镇(乡)村给水工程规划规范》(CJJ/T246-2016)等规范标准,结合相关规划,综合确定本次规划片区内城镇污水收集率为80%,农村污水收集率为65%,排污系数90%。预测污水处理总规模1.43万吨/天。

保留片区内现状7座污水处理厂,迁建扩容天生镇污水处理厂,在建有集中安置点的村落配置农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一体化设施;加强禽畜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管控,确保禽畜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置率达到100%。

雨水排放遵循就近排放原则,充分利用片区内现有河流和渠系。

雨水管网系统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以分散就近排放为原则,就近排入自然水体。雨水管道应平行道路布置,宜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最小雨水管径采用DN300。村庄雨水排水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采用道路两侧明沟排水和暗渠排水相结合的方式,就近自流进入水体。

2-17污水处理厂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设计规模(m/d)

1

宣汉县污水处理厂

25000

2

宣汉县新建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

15000

3

浦江街道污水处理厂

4500

4

清溪镇污水处理厂

1200

4

天生镇污水处理厂

1500

5

庙安镇污水处理厂

800

6

天宝污水处理厂

 

7

柏树镇污水处理厂

1200

(三)供电工程规划

预测城镇人口4.2万(不含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农村人口7.38万,用电标准城镇2500kWh/人 f 年,农村1500kWh/人 f 年。考虑5%的弹性系数,年用电量:2.27亿kWh。

保留片区内现清溪、洞子口、梁原、黄金槽、东乡、天生6座110kV配电站,保留片区内现宣汉、东南、七里高速路、大路沟、七里沟5座35kV配电站,规划新建黄金槽110kV输变电工程、天生110kV输变电工程;增强乡村供电保障能力,农村电网以改造升级为手段,加强线路联络,降低供电半径,使得片区供电可靠率达99%以上。

220kv高压走廊宽度控制在30-40米,110kv高压走廊宽度控制在15-25米,35kv高压走廊宽度控制在15-20米。

2-18规划输变电工程项目情况表

序号

名称

建设

建设年限

用地规模(公顷)

建设规模(公顷)

1

达州宣汉黄金槽11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

2022-2025年

1.95

1.33

2

达州宣汉天生11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

2020-2035年

0.02

0.59

3

达州II(宣汉南)22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

2022-2025年

3.49

3.35

4

达州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

2022-2025年

4.09

 

5

西渝高铁达州樊哙牵引站220kV外部供电工程

新建

2022-2025年

0.06

 

6

西渝高铁达州宣汉南牵引站220kV外部供电工程

新建

2022-2025年

0.12

 

7

达州I(开江)22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

2022-2025年

0.04

 

(四)通信工程规划

规划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城镇60线/百人,农村40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城市130卡号/百人,农村100卡号/百人;宽带用户普及率城镇45户/百人,农村30户/百人。

根据规划2035年片区预测预测城镇人口4.2万(不含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农村人口7.38万。则预测用户需求数为城镇固定电话2.52万线,移动电话5.46卡号,宽带用户1.89万户;农村固定电话2.95线,移动电话7.38万卡号,宽带用户2.21万户。

规划保留镇区现状电信局所和邮政支局,并在各村村委会附近设置邮政服务点,实现村村通邮。镇区按照1㎞服务半径设立5G基站,农村以各行政村为单位设1处5G基站。

(五)供气工程规划

片区内分为东乡供气片区和天生供气片区,规划保留提升东乡储配站、天生储配站,预测城镇人口4.2万(不含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农村人口7.38万,片区内城镇人口均综合用气指标300立方米/人 f 年,气化率98%;农村人口综合用气指标250立方米/人 f 年,气化率80%,日高峰用气系数1.1,预测日用气8.25万方/天。

加强配气网络建设,稳定片区气压,补充用气缺口,以提高农村供气保障水平为目标,完善农村“最后一公里”末端气网建设。保留片区内现金城配气站;对未通气和未完全通气村落敷设管线并配备调压阀;加强各村组配气末端网络建设以提升片区供气能力。

(六)环卫工程规划

预测城镇人口4.2万(不含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农村人口7.38万,规划城镇人口人均生活垃圾产量指标取1.0千克/天,农村人口人均生活垃圾产量指标取0.85千克/天。垃圾回收量总规模104.73吨/天。

按照“分类推进、逐步销号”思路,分类收集处理垃圾,探索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和源头减量措施,提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保留提升片区内各乡镇(街道)垃圾转运站,新建5个垃圾中转站,东乡街道、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和柏树镇各1个。新建完善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引导村民将易腐垃圾分类投放。片区内垃圾压缩收集后转运至宣汉县生活垃圾处理厂。

四、防灾设施

(一)防灾设施建设目标

规划形成集应急指挥、避难、救援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合理布局各项防灾设施,整体提高片区抗击灾害韧性、灾害应对力,加快灾后恢复力、加强灾害适应力,减少灾害对片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好社会稳定。

(二)自然灾害防治

(1)地质灾害防治

片区所处位置多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片区内共有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有小型滑坡点、中型滑坡点、小型崩塌点、中型崩塌点。其中15处滑坡点、2处崩塌点。规划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分类整治,拟采用监测预警、排危除险、工程治理、避险搬迁等多种防灾手段综合治理;重要项目及聚居点选址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

(2)洪涝灾害防治

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和《防洪标准》(SL723-2006),蒲江街道和东乡街道城区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和柏树镇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村庄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山洪设防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位加0.6米安全超高标准设防。规划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对片区内主要河道和重点防洪区域进行重点治理,加强城镇雨洪管理,综合治理镇村内涝。全面推进完善流域和区域防洪减灾体系。

(3)森林防火

巩固提升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优化完善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智能高效的监测监控体系和快速反应的扑救体系,确保出现火情及时扑灭,确保现场扑火人员和清守人员安全。推进物资储备库、消防水池、消防通道、阻隔系统、检查卡点等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火灾扑救的专属装备和以水灭火、空地协同等扑火装备配备,全面提升森林防灭火能力水平。在片区森林区域增设森林消防通道、监测监控、瞭望塔、林区隔离带、消防水池、消防取水码头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等。

(4)震灾害防御

本片区按照六度抗震设防烈度标准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严格执行《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特殊设防类与重点设防类建筑与市政工程应提高一级标准进行设防。城镇建设及乡村居民点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严禁在断裂、滑坡等危险地带和地震可能引起火灾、水灾、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地区选址。全域应做详细地质勘察,规划建设应保证建设条件安全可靠,如需建设,在建设前必须先进行专门不良地质灾害评估,并根据评估报告进行治理,取得相关部门同意后方能开展。在片区内中小学操场、镇区广场、公共绿地等空地设置8个应急避难点。至2035年,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3m2以上。

(三)应急体系建设

(1)消防站(队)规划

消防站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普通消防站责任区面积在4-7平方公里,至2035年,片区新建一级消防站1座,按标准建设和管理。乡镇以镇政府为组织单位成立不少于20人乡镇应急队,每个村(社区)组建不少于10人的应急分队。在中心镇建设应急指挥联动中心,配备相关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和网络,并与县级应急指挥平台联网运行。

(2)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推进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按照“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避难场所面积不小于1/人的要求,根据片区国土规划、各镇地形地貌特点、人口分布状况、建筑物密度及居民疏散要求等,充分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公园、广场、学校、社区等空旷地,各乡镇新(改)建分布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应急避难场所,满足居民紧急避难需求。

至2035年,片区规划建设1处III级应急避难场所,位于黄金槽公园,规划建设面积约10.4公顷,可容纳1.7万人避难。

(3)应急物资储备库(点)规划

按标准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做好个人防护类、抢险救援类、应急通信类、应急照明类、生活类等应急物资储备计划。教育引导家庭个人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和防灾减灾与救生避险装备。统筹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点布局和建设,制定镇、村(社区)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配、运输、回收、报废(轮换)、紧急征用和补偿等管理制度。

片区规划在蒲江街道、天生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

第七节品质提升

一、人居环境整治

(一)有序引导农村居民点集聚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立足村庄本底特色,分类差异化引导农村居民点建筑风格风貌,鼓励村庄人口、产业、用地适当集聚,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保留村庄特色风貌,彰显独特地域文化,激发美丽乡村建设创新活力。按照“修旧如旧、补新以新”方式修缮居民点,保持传统建筑风格风貌;与镇区相邻的地区,采取新中式建筑风格建设农村居民点;其他乡村地区,按一般乡村民居建筑风格进行建筑风貌管控。

片区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含附属用房和庭院)原则上控制在75平方米左右。合理保障农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需求,依托乡镇初步选点,结合村民意愿,考虑交通、地灾等因素,合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公益林,规划农村聚居点163个,总面积为44.99公顷,预计安置人数5998人,安置户数2389户。聚居点选址采用“大分散、小聚居”模式,河谷地区采用“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丘陵区依山就势,按照避让洪涝易发区、地质灾害高发区、远离过境公路、远离高压线的基本原则,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村民选址意愿,尽量不占耕地,保持传统文化等;其他居民点尽量在现状建设情况较好、聚居规模较大等特色资源的居民点基础上进行扩建。

(二)塑造山水田园村相融空间

农村居民点建设应充分结合片区地形特点,尽可能多地保留乡村原有地貌和自然形态,顺应山形地势和紧密联系水系水体,强化川东北建筑特色,将近郊乡村旅游与民居风貌进行有机融合,建成一批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塑造山水田园与乡村聚落相融合的空间形态。

(三)推动镇村总体风貌改造提升

针对各镇区、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实施风貌改造提升,凸显乡村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通过因地制宜建设滨水生态驳岸、打造滨水慢行空间、美化建筑第五立面、利用边角闲置地建设公园广场、协调统一建筑风貌、改造农村建筑外立面、优化整合居民点建筑空间等措施,进一步美化提升镇村风貌,提高宜居品质,建设美丽镇村。

(五)补齐人居环境建设短板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提升行动。保留东乡街道、龙凤镇蒲江街道、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柏树镇现有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分区分类治理;农村居民点分散地区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农村黑臭水体。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达95%以上。

实施农村厕所革命专项提升行动。按照群众接受、简便实用、节约美观、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全面普及农村卫生厕所,积极推动新改户用厕所入院、厕所入室,新建农房建设卫生厕所及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建设乡村公厕;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在水冲式厕所改造中积极推广节水型、少水型水冲设施;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农村卫生厕所100%全覆盖改造提升,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提升行动。落实“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模式,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加快补齐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设施,每个村至少有1个以上垃圾收储设施,每个乡(镇)有垃圾转运车辆。加大农村垃圾收运设施、无害化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简单可行、经济可靠、管理可持续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完善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确保转运站稳定持续运行,及时更新补充垃圾收运车辆。构建稳定长效保洁机制。确保农村垃圾回收处理率100%以上。

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项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地膜污染防治、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采取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秸秆粉碎还田、尾菜收集加工、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加大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肥料化”五化利用;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建设,配套粪污消纳用地,实现资源化和循环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六)实现人居环境品质提档升级

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突出乡村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规划农房风貌以川东民北居风貌为主,按照“五子登科”(房子功能化、院子景观化、林子生态化、路子产业化、票子股权化)发展思路,实施农村“五旁”(宅旁、路旁、田旁、山旁、水旁)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有效改善当前人居环境,实现“五子登科”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分期、分批推进乡村人居环境美化工程。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自留地、非耕地、林盘空间打造“五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田园、小花园、小公园),加快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提档升级。

二、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

(一)农用地综合整治

实施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片区内农用地防涝减灾能力;合理布局完善田间沟、渠、路、林,保障农业生产灌溉;提高耕地质量,适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田生态效益。重点开展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坡改梯、耕地开发等建设工程。

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引入市场化机制,探索运用直接收回、规划调整、兼并重组、强制清退、合作开发等多种途径,合理盘活利用闲置工矿厂房用地、闲置交通场地、乡镇村撤并整合闲置机关团体用地、生源流失的闲置学校等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可盘活再利用的低效建设用地,若靠近场镇和集中居民点,优先盘活建设集中居民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用地,完善城镇或村(社区)级服务功能;若远离场镇和集中居住点的大面积闲置厂房,通过依法转让、合作开发等方式盘活利用,优先用于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提升土地利用效益。远离场镇和集中居住点的其他难以盘活闲置用地,实行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挂钩机制,通过增减挂钩、拆旧复垦等方式活化存量用地,腾挪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通过农村宅基地和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全盘统筹安排盘活总量,用于新建集中居民点、建设乡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及城镇建设等,为片区居民安置、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空间。

(二)建设用地整治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任务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脱贫攻坚战略,以“空心村、废弃地、闲置地”整治和乡(镇)企业用地整治为重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促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建设与保护。

严格控制增减挂钩规模与范围,拆旧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复垦为耕地,合理使用节余指标,确保土地增值收益返还农村。片区全域现状农村宅基地1987.32公顷。根据乡镇座谈、现场调研及问卷调查,将有聚居意愿村民的宅基地进行拆迁,复垦获取建新指标,用于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同时,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中村”改造,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加快新城镇、新型社区建设。建设用地整治目标为优先落实重大设施建设,以“片区指标自我平衡”为原则,采取“先拆旧、后建新、再更新”的方式,对建设用地进行腾退复垦,用地更新,挖掘用地潜力,盘活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和乡村产业布局,提高建设用地配置效率。

(三)生态保护与修复

全面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着力于加强脆弱敏感空间和问题突出区域的生态治理、生态系统价值重要区域的维护和生态修复,分类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处理工作,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地灾治理总规模316.018万立方米。片区共计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东乡街道观湖社区与蒲江街道金竹村拖木沟为中小型崩塌,其余均为滑坡。群测群防17处,专业监测15处(规模3065380m)。

针对性开展水域、湿地修复。清理河道河岸、坑塘水面垃圾,治理临水污染源,沿河建设排污管道,禁止将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坑塘水面。低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护岸整治、水体自净等措施,对新宁河、清溪河、天生河、宣汉前河、中河、后河、州河以及湖库区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清理河道垃圾、漂浮物,对河道两岸绿化及植被进行维护,规范河湖库有关活动行为。实施宣汉清溪河防洪减灾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长度2.4公里,州河、后河防洪工程新建提防8.211公里。培育结构合理的水源涵养林,提高截污纳污能力,保护河流库塘湿地水环境,新宁河流域新建生态护岸4.4公里、生态河滩47035平方米、植被缓冲带6公里,百节溪流域新建生态护岸18000平方米,建设植被缓冲带42600平方米。江口湖环湖新建生态护岸12公里,种植湿生木本植物、湿生草本植物、建设坡顶生态廊道等;建设植被缓冲带35公里。加强片区内新宁河、清溪河、天生河、州河及支流沿岸湿地的系统性保护,保障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柏树镇新建人工湿地2.91公顷,保护培育沿河湿地面积54.39公顷,严禁生产耕作和建设活动,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5%。

实施防护造林和山体生态修复。结合生态保护极重要性评价结果,对片区周边地势较高、生态脆弱的山区林地区域开展林地保护、植树造林增绿等工程,提升森林质量,提高综合植被盖度,增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对区内省道S202等交通干线低效林地进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交通干线防护林。逐步建设集中成片乔木林地,有效提升山体林地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筑牢片区东部华蓥山生态屏障。

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针对废弃矿山存在的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占用损毁、地下含水层破坏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原则,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利用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对片区内140.04公顷采矿用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系统性生态复绿、复耕。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原则,确保新建和在建矿山地质环境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并重。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矿产资源保护和储备工程,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至规划期末,全面完成区内绿色矿山建设。


第八节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策略

(一)集结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

依托宣汉特色文化和低缓丘陵、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优势,采取“龙头企业 专合组织 基地 农户”模式,发展绿色农业、林果示范、观光农业、生态养殖等产业,培育农业特色品牌。同时,吸纳规模农户,组建小农户生产联盟,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农科院等高校或科研院所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组建专家工作站、线上专家团队,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电子商务及“互联网+”,让脆李、柠檬、白茶与白茶文创产品等加入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积极与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开展深度合作,将片区农特产品登陆聚划算、淘宝、淘乡甜、兴农频道等进行资源推广。在政府主导下,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等的“政、地、人”优势,统防统治;鼓励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下游加工、销售链条,打造茶叶、水果、农副等成熟产品,结合自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巴山红军公园、清溪宏文校工字楼等积极培育本地农文创项目,丰富文创商品并建设产品体验店,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红色研学旅行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提振农村经济。

(二)保护乡村生态,提升环境质量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升片区耕地质量等级和综合生产力。进一步完善片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机制,注重农业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林地资源保护,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继续推动与实施“碧水蓝天”行动,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实施农村环境建设示范行动,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全面提升。

(三)、审视空间特色,优化空间格局

科学分析片区空间布局现状和自然生态条件,提倡城乡共生、社会效率和空间共享的发展模式,合理满足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用户导向,将乡村保护与乡村开发相结合,优化全域空间布局,保护自然资源,为乡村留足自由生长空间。

(四)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

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采取定区域、定方案、定责任、定纪律“四定”工作法,建立“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网格员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探索政府出一点、村里筹一点、村民凑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四个一点”农村保洁资金保障机制,深入开展“五清”行动,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和示范院落,将省道S202打造成为示范带,将片区建设成为“水清岸绿、渠沟通畅、路见本色、庭院整洁”的宜居新农村。

二、振兴体系构建

依据国家、省、市和县有关乡村振兴文件和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机遇和相关发展经验,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针对片区乡村发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推动城乡统筹、实现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明确城乡联动、振兴乡村产业的思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空间布局,保障乡村产业建设用地;提出片区村庄分类发展和分步推进的原则和要求,制定各类村庄发展的政策指引,明确村级片区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建设要求,确定乡村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按照构建乡村社区生活圈要求,明确乡村地区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置标准;深入分析片区山水、田园、文化、产业、建筑、人居等特色要素,明确城乡风貌特色分区,提出分区管控要求和指引,并提出保护乡村传统风貌和自然生态格局、整治乡村人居环境的具体要求,推动建设美丽宣汉、宜居乡村。

三、振兴路径及内容

(一)依托优势产业,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一是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推动农文旅主导产业;优化提升片区以旅游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壮大发展粮油、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二是转变经营方式,提升科技水平,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知识培训和普及,健全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向有意愿、有能力、有诚心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围绕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步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改革进程。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与科技支撑,加强生态本底建设,推进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强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与应用,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四是要树立品牌形象,大力扶持和引导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安全;按照“区域品牌 企业品牌”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片区名优产品经营主体申报进入“四川扶贫”区域商标,加快特色品牌商标注册,加大农产品营销宣传力度,显著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优化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根据片区交通格局、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农业产业基础,深化“旅游 ”、“农业 ”融合发展理念,形成“一环两带四区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形成发展要素集聚、产业特色突出、区域联系紧密的乡村产业振兴空间发展格局。“一环”即以县城为中心的产业融合发展环;“两带”即东乡-清溪柑橘产业示范带,蒲江枇杷产业示范带;“四区”即天生粮油 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庙安脆李现代农业园区、清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东乡白茶 柠檬现代农业园区;“多点”即稻香杯”优质稻产业基地、“天府油菜”种植基地、西南部城郊鲜销保供蔬菜基地、清溪生态水产养殖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脆李产业基地、绿色生态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柠檬基地、白茶基地、羊肚菌示范基地、珍稀菇生产基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基地、庙安花果山田园休闲基地等。同时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盘活存量,用好流量,辅以增量,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振兴战略,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延伸拉长产业链条。着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形成多模式推进、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加大脆李、粮油、蔬菜、柠檬、茶叶、生态猪等农产品开发力度,注册商标、创立品牌,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引导专业大户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龙头企业 专合组织 基地 农户”等模式,带动小农户就业创业、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加强农产品市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打响农产品品牌,依托省道S202串联片区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商贸服务和物流运输产业集群,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现有旅游资源为依托,结合绿水青山、优势特色农业、历史人文与红色文化等资源,推动乡村各类资源景观化,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设备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结合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和农业产业布局,加速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发茶旅体验、山水观光、生态康养、民宿度假等旅游产品。四是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产电商,培育乡村产业融合载体,加快乡村文农旅融合发展。

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原则,统筹推进各项乡村产业设施装备建设,全面提升设施装备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为片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一是加快农村路网构建,以推动产业发展为核心,规划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发展,镇区汽车客运站兼容公交站功能,建成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镇村客运公交网络。推动镇区与片区内各中心村之间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科学规划道路交通网,加强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网的有机衔接,围绕红心蜜柚、秦巴玉叶、天生粮油 蔬菜、脆李、“水果 ”等现代农业园区,加快通村通组道路建设,保证农产品及时、便捷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二是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投入力度,采取“蓄、引、提”相结合的措施,切实解决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自然灾害损失,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改进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完善农业物质装备,积极推广适应特色产业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新型农机具,促进农业产业化高度融合。

(二)梯次构建镇村体系,合理指引村庄建设

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根据镇(乡)乡村人口规模预测,顺应乡村发展规律,树立“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规划理念,坚持尊重现状、因地制宜、适度聚集、有利生产和方便生活的原则,以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等模式,指引乡村发展。

制定村庄建设指引。一是城郊融合类村庄建设指引,城乡融合,设施共享,与城镇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村庄选址可适度靠近城镇,在形态上仍保持乡村风貌,与城镇面貌既有区别也有交流;打破城乡二元隔阂,村庄建设需要与周边城市环境对话,建筑风格融合传统与现代,建筑功能需为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预留空间。二是集聚提升类村庄建设指引,集聚村庄,提升规模,村庄扩建选址依托现有村庄,改善其与山地、河谷平坝的关系,村庄靠近山坡,近山不上山,让出农田好地,形成“背山面水”的山地河谷村庄格局;显山露水,山村共融,强调山地建筑的特点,集约使用土地,同时对现状建筑进行风貌整治,提升村庄环境;完善设施,美化公共空间,整合村庄与农田,完善市政与公共设施,美化公共空间和微田园。三是特色保护类村庄建设指引,保护现状,传承文化,村庄选址应尊重现状,在现有传统村庄基础上进行规划,关注传统风水格局,继承村庄与周边山水的共生关系;填空补缺,完善院落,新建建筑以“填空补缺”的形式融入现存院落之中,完善传统院落肌理,优化建筑“堂屋”式平面格局;功能更新,重现生机,修复传统院落景观,更新传统建筑内部功能,赋予荒废的建筑新的用途,完善市政设施,提升生活质量,让传统院落重新焕发活力。四是撤并重组类村庄建设指引,注重安全,合理选址,村庄选址应避开地灾隐患,选择自然环境优越、背山面水的区域集中新建,逐渐整合周边散居农户;新建建筑应融入乡土,作为新建建筑,应参照片区传统建筑形式,而非照抄城市户型,结合农户生产生活需要,建筑功能对于人口的变化应具有前瞻性;设施建设,提高标准。作为新村建设,市政和公共设施规划应适当提升标准,满足村庄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村庄风貌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村庄风貌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理念,充分体现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科学分析村庄风貌结构,针对区域风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村庄风貌建设指引。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推进“三清两改一提升”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四、精准配置提升国土空间质量和效率

(一)用地调控总体思路

耕园林草地调控。根据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和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论,合理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以此来确定农用地调控规模和整治区域,特别是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园地林地的调控。

农村居住用地调控。根据片区人口预测规模,合理确定片区人均建设指标,以此来计算片区农村建设用地调控规模和整治潜力。

乡村产业建设用地调控。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盘活存量,用好流量,辅以增量,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二)控制总量

统筹协调产业发展空间。全面推进片区内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内部空间布局,调整用地结构,统筹安排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对片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确有需求,但是短期内难以落地布局的项目,可采取“留白”的方式,在片区规划当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并明确用途管制要求,项目实施后核减、核销用地规模。

乡村产业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机制,统筹农业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各地要积极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编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保障农村产业发展。指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县级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按照不低于30%比例留给项目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满足集中安置区建房需求的基础上,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

(三)乡村振兴项目指标落实

乡村振兴落实项目统计表

乡镇名称

村庄名称

项目名称

项目分类

面积(公顷)

庙安镇

洞子村

庙安脆李加工、冷链中心

农业产业

0.86

龙安社区

脆李展示馆

农业产业

0.10

茶子村

观景平台

旅游

0.01

小计

0.97

蒲江街道

永安村

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

工业产业

0.27

周桥村

西区农批市场新建

商业

1.84

兴隆村

邮政仓储物流中心

物流仓储

0.28

黄金槽村

达州宣汉货运枢纽中心

物流仓储

3.80

街道办事处

宣汉县步步传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农业产业

0.50

小计

6.69

东乡街道

峰岩村

同济养老中心

社会福利

1.22

桐油村

烘干房

农业产业

0.07

冷冻库

农业产业

0.76

磨峡村

笔架山养老中心

社会福利

1.68

柠檬冻库

农业产业

2.23

柠檬加工房

农业产业

0.11

环山村

柠檬库房

农业产业

0.08

柠檬园

农业产业

0.51

农家乐

商业

0.17

停车场

交通场站

0.21

牛背村

民宿

商业

0.47

红界村

柠檬园

农业产业

0.49

红豆村

农家乐

商业

0.06

城南村

养殖合作社

农业产业

3.20

南岸社区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基础设施

2.6

鹰溪村

生猪养殖基地

农业产业

0.35

小计

14.21

天生镇

天生社区

花果山健身广场

广场

0.42

西山社区

便民服务点

机关团体

0.34

小计

0.76

清溪镇

锣寨村

文化建设广场

 

0.41

王家坝社区

王维舟纪念馆

文旅

0.25

宏文村

宏文校迁建项目

教育

1.58

畜禽养殖

农业产业

0.12

白鹤村

畜禽养殖

农业产业

4.97

茶店村

养殖场

农业产业

0.12

小计

7.45

总计

30.08


第三章镇区规划

第一节天生镇镇区规划

一、镇区范围

衔接《宣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规划内容,落实“三区三线”的划定范围,天生镇划定开发边界总规模为43.71公顷,其中2.70公顷位于马蹄村,根据《四川省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镇区规划范围为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城镇开发边界以内,本次规划天生镇镇区范围为天生镇人民政府驻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范围,规划规模为41.01公顷,马蹄村2.70公顷开发边界规划布局在片区层面进行体现。

二、现状概况

天生镇位于宣汉县南部,距宣汉县城17公里,东与芭蕉镇、开江县回龙镇接壤,南与柏树镇交界,西临庙安镇,北依东乡街道办。S202横贯全镇,辖内有达万高速七里出口,可通往开江、达州、重庆、陕西等地。天生镇全镇辖区面积约110.49平方公里,“七普”数据显示全镇常驻人口为25404人,城镇常住人口为7984人;全镇常住人口在全县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66,相较“六普”所占比重3.3有所减少。

镇区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依赖S202,对外交通联系单一。S202在由北向南穿越镇区,联系镇区内部各项功能设施,结合镇区内部主干道路,形成“一环三横”的内部交通网络。由于现状镇区规模较小,现状道路网络基本满足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天生镇区内部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较为完善,包含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院、党群服务中心等,基本满足现状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场镇内部已经实现电力、网络、燃气全覆盖,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位于场镇最南侧,各项市政设施完善。

天生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梳理表

设施类别

设施名称

具体位置

用地面积(㎡)

详细情况备注

行政管理

镇政府

仙桥社区峨城中路66号

1295

 

便民服务室

仙桥社区、天生社区均设有

 

天生社区无独立用地,需要新建

派出所

峨城北路64号正西方向110米

616

 

国土所

 

1218

 

党群服务中心

仙桥社区、天生社区

2554

 

人民法庭

柳树街28号

1301

 

工商所

 

452

开发边界外

教育设施

初中

 

16411

 

小学

檬树街16号

4875

 

幼儿园

檬树街11号

1992

新建幼儿园在开发边界外,规划拟将其改为小学

新建幼儿园

开发边界外

 

21年新建公立,在开发边界外,变更调查未记录

私立幼儿园

开发边界外

1224

私立幼儿园

医疗设施

天生镇中心卫生院

峨城中路122号

2346

 

敬老院

大路沟村

 

开发边界外

方舱医院

天生社区

 

开发边界外

文化活动设施

文化活动站

仙桥社区、天生社区

 

与仙桥党群服务中心合设

健身广场

仙桥社区

 

与仙桥党群服务中心合设

 

天生镇区市政设施现状梳理表

设施名称

具体位置

用地面积(㎡)

备注

供水站

天生社区

5927

开发边界外

污水处理厂

镇区南侧

3132

日处理量400m/d

燃气

 

 

镇区为燃气管线直通

垃圾中转站

镇区南侧

526

需原址改扩建

 

天生镇镇区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面积(公顷)

耕地

旱地

  

0.24

水田

  

2.15

林地

乔木林地

  

0.09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

24.18

三类城镇住宅用地

0.31

农村宅基地

二类农村宅基地

1.95

公共管理与公

机关团体用地

  

0.70

教育用地

幼儿园用地

0.20

中小学用地

2.34

医疗卫生用地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0.23

商业服务业用

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0.13

商业用地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17

  

0.13

工矿用地

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2.62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道路用地

  

3.54

公路用地

  

1.16

交通场站用地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0.14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0.36

公用设施用地

环卫用地

  

0.05

排水用地

  

0.31

总计

41.01

 

三、镇区发展方向

天生镇镇区西靠深丘山林,东临天生河,城镇建设沿河带状分布,规划天生镇镇区主要用地拓展空间在镇区南侧,主要拓展规模约2.19公顷。

四、定位规模

发展定位:生态农旅型小镇,以发展绿色农业、康养旅游为主的休闲宜居城镇。

城镇职能:以旅游服务接待、基本公共服务为主的农旅服务型城镇。

城镇规模:规划至2035年,天生镇镇区常住人口0.65万人,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1.01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建设面积为63.09㎡/人。

五、用地布局

详见:附表5天生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一)居住用地

镇区现状多以居住用地为主,现状居住用地在镇区的占比为64.49%;镇区部分建筑已经老旧闲置,规划将拆旧建新,统一场镇风貌。延续场镇居民“上住下商”的生活习惯,规划将部分沿街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兼容居住功能;临街道居住用地以底层商业的形式兼容商业功能。规划居住用地为22.72公顷,较现状减少3.73公顷,占总用地比例55.39%。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机关团体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的镇政府、仙桥社区服务中心、派出所、国土所、人民法庭等机关团体用地,在开发边界外的天窗空间新建天生社区服务中心,保留现状位于开发边界外的工商所。规划机关团体用地0.67公顷,由于规划道路网网络构建,造成规划机关团体用地与现状0.70公顷相差0.01公顷。

2.教育用地

保留现有中学、小学,搬迁镇区内部幼儿园至开发边界外的新建幼儿园,将现状幼儿园用地作为现状小学的扩建空间。盘活利用镇区南侧闲置老小学,将其调整为商业用地。保留镇区内部私立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和托管功能的补充服务设施。规划教育用地2.32公顷,占总用地比例5.66%,与现状教育用地2.54公顷相比,减少0.22公顷,主要由于闲置老小学改做商业用地。

3.医疗卫生用地

保留现状乡镇卫生院,将镇区南侧开发边界外的方舱医院作为传染疾临时病救护所;保留位于大路村的敬老院,作为全镇养老设施服务。规划医疗卫生用地0.22公顷,占总用地比例0.54%,较现状减少0.01公顷,主要由于落实镇区内部道路造成面积略微减少。

(三)商业服务业用地

规划保留镇区批发市场,将沿主干街道的部分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兼容居住功能,规划零售商业、餐饮、旅馆等相关商业功能。将镇区内闲置耐火厂区的工业用地整改为镇区商业中心,划分旅馆、娱乐、零售等商业功能街区,支撑全镇旅游产业发展的吃、住、游、购、娱功能,丰富镇区内部商业配套。此外。在镇区商业功能完备的体系下,中心村设置便利的商业网点,在基层村设置生活用品小卖部、小吃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分布的商业网络。镇区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4.70公顷,占总用地比例11.46%,较现状增加4.28公顷。

(四)工矿用地

规划将镇区内部具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石材厂、闲置的耐火厂整改为商业服务用地,保留麻花厂工业用地,规划后续可作为全镇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的工业空间。

(五)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保留镇区内部污水处理厂,在开发边界外紧邻污水处理厂的北侧规划污水处理厂的拓展空间,满足镇区未来发展,污水处理扩容的需求。垃圾中转站在原址上进行改扩建,方便运渣车辆进入,进行压缩、装载等处理工作。镇区供水站位于镇区开发边界外,规模0.59公顷,满足镇区以及周边集中农村聚居点的供水需求。镇区现状实现天然气全覆盖,天然气由县城天然气管线直通。

(六)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镇区沿河狭长分布,周边农田、林地环抱,拥有自然绿化空间,城镇内部主要以居住、商业、行政等功能为主,公共绿化较少,开敞空间主要为广场用地,合并设置健身设施,建设多功能空间。

(7)留白用地

镇区南端的独立划定开发边界的区域,作为镇区未来的拓展空间,规划为留白用地,面积为2.19公顷,根据未来镇区发展需求确定该空间的具体用途。

六、交通设施

(一)对外交通

规划宣汉至大竹至邻水的高速公路从镇区东侧隔天生河平行而过,高速公路出入口设于镇区北端,规划高速公路连接线与镇区内部主干交通S202进行衔接。

(二)内部交通

由于镇区沿河狭长分布,场镇东西向纵深长度较短,内部交通网络简单,鹅城北路、新区北路作为镇区主干环线道路,檬树街、柳树街等街道作为东西方向的镇区次干道,规划镇区内部形成“一环多横”的交通网络。

 

七、市政设施

(一)给水工程

现状镇区已经实现自来水全覆盖,规划根据《四川省用水定额》的规定标准,城镇居民每人每天综合用水定额为350L/(人•d),规划预测镇区城镇人口为6500人,镇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50L c 6500人 d 1000=2275m/d。规划保留现状天生镇供水厂,供水量可满足片区用水需求,供水管道沿镇区道路进行铺设,采用环-枝结合的水管网络,并向镇区周边农村居民点延伸,最小管径不小于DN200。

(二)排水工程

镇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管道沿道路铺设,就近排放入天生河当中,雨水管径不小于DN400。结合镇区日最高用水总量,按照用水量60%预测污水处理量,镇区每天污水量为1365m/d。现状天生镇区每日污水处理量为400m/d,无法满足污水处理需求,规划在开发边界外现状天生镇污水处理厂旁边扩建污水处理厂,满足镇区污水处理需求。镇区污水管网沿道路进行铺设,并向周边聚居农村居民点延伸,管径应不小于DN400。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三)电力工程

参考《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并结合天生镇镇区现状用电情况,镇区主要为居住功能,工业用地需求较小,因此按照人均用电指标为3000kWh/人.a,用电量约为1950万kWh/a,用电最大负荷4.23MW/d。

镇区供电以环式配电网为主,电源来自35kV天生站,现状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规划期间逐步整改,采用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镇区新建10kV线路,一律采用直埋或电缆敷设形式;补齐镇区10kV开关站和配电箱等电力设施。

镇区西侧上空落实省级重点输电项目,规划预留20米宽110Kv高压电力线廊道,新建、改扩建建筑与架空高压线的水平距离按照两侧水平退距10米进行管控。

(四)燃气工程

镇区现状燃气普及率达已到100%,镇区燃气供应有县城采用管道直供的方式。规划期间做好相应燃气管道和相关配气设施检修,优化镇区供气管网为中压环网管径为DN100,并延伸中压环网为周边农村居民点供气。

(五)通信工程

规划至2035年,场镇人口6500人,电话装机量按40门/百人计算;规划远期电话装机量约2600门。

规划保留天生镇邮政所,同时社区设置邮政代办网点,开展综合服务业务,加快邮政储蓄业务发展。遵循“大容量少局所”布局原则。规划新增一处通信机房,无需独立占地,可设置于公共设施或公共绿地内,也可依附于建筑物内,保障镇区通信业务。

电信线路规划。按照“多网融合、设施共建”理念,统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包括5G)、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物联网等网络建设,加快镇区信息化建设,实现高速、稳定的光纤宽带全覆盖。保留现状通信机房,城镇主、次干道采用电缆穿PVC51波纹管埋地敷设。

(六)环卫设施

规划按照《城市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T50337-2018)、垃圾清运量和运输距离等因素来改扩建现状垃圾中转站,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规划垃圾收集之后统一运送至县城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镇区保留现状镇政府公厕,规划在商业中心广场、客运站新建2处公厕,公共厕所达到布局合理、美观、卫生,在主要繁华街道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750-1000米。公厕类别全部为一、二类公厕,其中一类公厕比例达到20%以上。

(七)管线综合

镇区内各类工程管线的水平和垂直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八、防灾设施

(一)防洪防涝规划

镇区临近天生河,按照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通过建设排洪渠增加场镇排水能力。

(二)消防规划

规划结合镇政府、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微型消防室,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装备和人员。镇区消防供水由市政管网供给,室外消火栓沿各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

(三)抗震减灾规划

天生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应要求进行设防。镇区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及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按照气度标准设防。

(四)应急避难场所

结合广场、绿地公园、社会停车场等开敞空间,共计面积为1.28公顷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共建设施可作为临时安置点。

(五)救灾物资储备库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与镇政府和社区服务中心合并建设,储存应急救援物资和相关的救援设备。

九、风貌管控

注重镇区景观风貌与周边农田、山水景观相协调,城镇内部建设起伏高低与农林空间相融合,做到“高望山林,低赏良田”。保留镇区现有街巷格局,尽量保持原有空间尺度,严控车行道宽度和建筑退距,保持原有街道的空间感受。建筑体量应与现状街道尺度相呼应,建筑风格整体现代简约,建筑高度以多层为主,建筑色彩采用明快的暖色系。重点对县道S202与新区北路进行景观轴线打造,结合学校、商业中心等人流汇集的核心,以及广场、绿化公园等绿地开敞空间,塑造街巷尺度宜人、风貌整体协调的舒适宜居小镇。

十、四线管控

蓝线范围内,严禁违反城镇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镇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以及其它对城镇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天生镇区城镇开发边界内未涉及水体,范围内无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故未划定蓝线范围。

绿线是指各级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范围。在城镇建设区内35kV电力线两侧应设置12—20米的防护绿地;110kV电力线两侧应设置15—25米的防护绿地。城镇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天生镇区划定公园绿地、广场用地为城市绿线范围,面积0.39公顷,严格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相关要求进行管控。

黄线是指对城镇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镇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包括城镇交通设施--长途汽车站;城市供水设施--水厂、取水口等;城镇市政设施--污水处理厂;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燃气储备站;城镇供电设施--水电站、变配电站、高压线走廊等;城镇通信设施--邮政局、广播电台、电视台;城镇消防设施;城镇防洪设施--防洪堤、防洪闸、坝等;城镇抗震防灾设施,以及其它对城镇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镇基础设施用地范围。黄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符合黄线有关管理规定,土地的使用用途不得随意变更,严禁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镇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天生镇黄线划定规划邮政局、污水处理厂在城市黄线范围,面积0.37公顷。

紫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紫线范围内应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和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要求,严禁破坏和影响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安全与风貌的行为。控制范围应当包括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天生镇镇区范围内无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未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内容,故未划定城市紫线范围。

第二节清溪镇镇区规划

一、镇区范围

衔接《宣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规划内容,落实“三区三线”的划定范围,清溪镇划定开发边界总规模为33.50公顷,位于锣寨村,根据《四川省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镇区规划范围为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城镇开发边界以内,本次规划清溪镇镇区范围为清溪镇人民政府驻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范围,规划规模为33.50公顷。

二、现状概况

清溪镇位于宣汉县东北部,距宣汉县城13公里,东与黄石乡桃花乡接壤,南接东乡街道、三河乡,西与柳池乡毗连,北邻普光镇、老君乡。S202横贯全镇,可通往开江、达州、重庆、陕西等地。清溪镇全镇辖区面积约102.15平方公里,“七普”数据显示全镇常驻人口为26496人,城镇常住人口为5108人;全镇常住人口占全县常住人口0.54%。

镇区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依赖S202,对外交通联系单一。S202在由北向南穿越镇区,联系镇区内部各项功能设施,结合镇区内部主干道路,形成“一环一横”的内部交通网络。由于现状镇区规模较小,现状道路网络基本满足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清溪镇区内部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较为完善,包含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院、党群服务中心等,基本满足现状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场镇内部已经实现电力、网络、燃气全覆盖,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位于场镇最南侧,各项市政设施完善。

 

清溪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梳理表

设施类别

设施名称

具体位置

用地面积(㎡)

行政管理

镇政府

将军东路105号

657

便民服务室

将军东路105号

 

派出所

津昌路7号

919

国土所

 

 

党群服务中心

将军东路105号

657

人民法庭

津昌路5

919

工商所

 

 

教育设施

初中

符家祠堂1号

15479

小学

将军东路368号

5059

幼儿园

将军东路105号

1846

新建幼儿园

 

 

私立幼儿园

锣寨村

1315

医疗设施

天生镇中心卫生院

将军西路20号

5000

敬老院

王家坝社区

3102

方舱医院

 

 

文化活动设施

文化活动站

王家坝社区

510

健身广场

王家坝社区

510

 

清溪镇区市政设施现状梳理表

设施名称

具体位置

用地面积(㎡)

备注

供水站

锣寨村

6223

开发边界外

污水处理厂

锣寨村

3268

日处理量400m/d

燃气

锣寨村

 

镇区为燃气管线直通

垃圾中转站

锣寨村

878

需原址改扩建

 

清溪镇镇区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面积(公顷)

耕地

旱地


0.19

水田


1.56

林地

乔木林地


0.04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

18.72

三类城镇住宅用地

0.40

农村宅基地

二类农村宅基地

1.85

公共管理与公

机关团体用地


0.80

教育用地

幼儿园用地

0.08

中小学用地

2.37

医疗卫生用地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0.50

商业服务业用

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0.15

商业用地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10


0.09

工矿用地

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1.74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道路用地


3.21

公路用地


1.08

交通场站用地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0.12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0.21

公用设施用地

环卫用地


0.06

排水用地


0.23

总计

33.50

三、镇区发展方向

清溪镇镇区东北部靠深丘山林,东部海拔最高,州河支流后河从镇区中部贯穿而过,镇区位于支流交汇处,城镇建设沿河带状分布,规划清溪镇镇区主要用地拓展空间在镇区南侧,主要拓展规模约2.58公顷。

四、定位规模

发展定位:爱国主义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发展爱国教育、近郊旅游 生态康养、种养殖为主的红色农文旅特色城镇。

城镇职能:以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宏文校“工”字楼、故居为载体,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地理优势,发展近郊旅游农家乐。

城镇规模:规划至2035年,清溪镇镇区常住人口1万人,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5.5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建设面积为35.50m2/人。

五、用地布局

详见:附表6清溪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一)居住用地

镇区现状多以居住用地为主,现状居住用地在镇区的占比为62.60%;镇区部分建筑已经老旧闲置,规划将拆旧建新,统一场镇风貌。延续场镇居民“上住下商”的生活习惯,规划将部分沿街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兼容居住功能;临街道居住用地以底层商业的形式兼容商业功能。规划居住用地为19.85公顷,较现状减少1.12公顷,占总用地比例59.25%。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机关团体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的镇政府、王家坝社区服务中心、派出所、国土所、人民法庭等机关团体用地,在开发边界外的天窗空间新建王家坝社区服务中心。规划机关团体用地0.93公顷,由于规划道路网网络构建,造成规划机关团体用地与现状0.80公顷相差0.01公顷。

2.教育用地

保留现有中学、小学,搬迁镇区内部幼儿园至开发边界外的新建幼儿园,将现状幼儿园用地作为现状小学的扩建空间。盘活利用镇区闲置老小学,将其调整为商业用地。保留镇区内部私立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和托管功能的补充服务设施。规划教育用地2.18公顷,占总用地比例5.62%,与现状教育用地2.45公顷相比,减少0.27公顷,主要由于闲置老小学改做商业用地。

3.医疗卫生用地

保留现状乡镇卫生院,将镇区开发边界内的人民医院作为临时病救护所;保留位于马伏村和宏文村的敬老院,作为全镇养老设施服务。规划医疗卫生用地0.5公顷,占总用地比例1.49%,与保持现状。

(三)商业服务业用地

规划保留镇区批发市场,将沿主干街道的部分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兼容居住功能,规划零售商业、餐饮、旅馆等相关商业功能。将镇区内闲置耐火厂区的工业用地整改为镇区商业中心,划分旅馆、娱乐、零售等商业功能街区,支撑全镇旅游产业发展的吃、住、游、购、娱功能,丰富镇区内部商业配套。此外。在镇区商业功能完备的体系下,中心村设置便利的商业网点,在基层村设置生活用品小卖部、小吃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分布的商业网络。镇区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3.1公顷,占总用地比例9.25%,较现状增加2.85公顷。

(四)工矿用地

规划将镇区内部具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石材厂、闲置的耐火厂整改为商业服务用地,规划后续可作为全镇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的工业空间。

(五)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保留镇区内部污水处理厂,在开发边界外紧邻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水处理厂的拓展空间,满足镇区未来发展,污水处理扩容的需求。垃圾中转站在原址上进行改扩建,方便运渣车辆进入,进行压缩、装载等处理工作。镇区供水站规模0.45公顷,满足镇区以及周边集中农村聚居点的供水需求。镇区现状实现天然气全覆盖,天然气由县城天然气管线直通。

(六)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镇区沿河狭长分布,周边农田、林地环抱,拥有自然绿化空间,城镇内部主要以居住、商业、行政等功能为主,公共绿化较少,开敞空间主要为广场用地,合并设置健身设施,建设多功能空间。

(7)留白用地

镇区南端的独立划定开发边界的区域,作为镇区未来的拓展空间,规划为留白用地,面积为2.58公顷,根据未来镇区发展需求确定该空间的具体用途。

六、交通设施

(一)对外交通

规划通宣开高速公路从镇区西北侧与州河垂直而过,高速公路出入口设于镇区东端,规划高速公路连接线与镇区内部主干交通S202进行衔接。

(二)内部交通

由于镇区沿河狭长分布,场镇东西向纵深长度较短,内部交通网络简单,环湖路、将军西路作为镇区主干环线道路,其他街道作为东西方向的镇区次干道,规划镇区内部形成“一环多横”的交通网络。

七、市政设施

(一)给水工程

(一)给水工程

现状镇区已经实现自来水全覆盖,规划根据《四川省用水定额》的规定标准,城镇居民每人每天综合用水定额为350L/(人•d),规划预测镇区城镇人口为10000人,镇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50L c 10000人 d 1000=3500m/d。规划保留现状清溪镇供水厂,供水量可满足片区用水需求,供水管道沿镇区道路进行铺设,采用环-枝结合的水管网络,并向镇区周边农村居民点延伸,最小管径不小于DN200。

(二)排水工程

镇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管道沿道路铺设,就近排放入天生河当中,雨水管径不小于DN400。结合镇区日最高用水总量,按照用水量60%预测污水处理量,镇区每天污水量为2100m/d。现状清溪镇区每日污水处理量为400m/d,无法满足污水处理需求,规划在现状清溪镇污水处理厂旁边扩建污水处理厂,满足镇区污水处理需求。镇区污水管网沿道路进行铺设,并向周边聚居农村居民点延伸,管径应不小于DN400。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三)电力工程

参考《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并结合天生镇镇区现状用电情况,镇区主要为居住功能,工业用地需求较小,因此按照人均用电指标为3000kWh/人.a,用电量约为3000万kWh/a,用电最大负荷4.23MW/d。

镇区供电以环式配电网为主,电源来自35kV清溪站,现状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规划期间逐步整改,采用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镇区新建10kV线路,一律采用直埋或电缆敷设形式;补齐镇区10kV开关站和配电箱等电力设施。

镇区西侧上空落实省级重点输电项目,规划预留20米宽110Kv高压电力线廊道,新建、改扩建建筑与架空高压线的水平距离按照两侧水平退距10米进行管控。

(四)燃气工程

镇区现状燃气普及率达已到100%,镇区燃气供应有县城采用管道直供的方式。规划期间做好相应燃气管道和相关配气设施检修,优化镇区供气管网为中压环网管径为DN100,并延伸中压环网为周边农村居民点供气。

(五)通信工程

规划至2035年,场镇人口10000人,电话装机量按40门/百人计算;规划远期电话装机量约4000门。

规划保留清溪镇邮政所,同时社区设置邮政代办网点,开展综合服务业务,加快邮政储蓄业务发展。遵循“大容量少局所”布局原则。规划新增一处通信机房,无需独立占地,可设置于公共设施或公共绿地内,也可依附于建筑物内,保障镇区通信业务。

电信线路规划。按照“多网融合、设施共建”理念,统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包括5G)、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物联网等网络建设,加快镇区信息化建设,实现高速、稳定的光纤宽带全覆盖。保留现状通信机房,城镇主、次干道采用电缆穿PVC51波纹管埋地敷设。

(六)环卫设施

规划按照《城市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T50337-2018)、垃圾清运量和运输距离等因素来改扩建现状垃圾中转站,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规划垃圾收集之后统一运送至县城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镇区保留现状镇政府公厕,规划在商业中心广场、客运站新建2处公厕,公共厕所达到布局合理、美观、卫生,在主要繁华街道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750-1000米。公厕类别全部为一、二类公厕,其中一类公厕比例达到20%以上。

(七)管线综合

镇区内各类工程管线的水平和垂直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八、防灾设施

(一)防洪防涝规划

镇区紧邻州河,按照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通过建设排洪渠增加场镇排水能力。

(二)消防规划

规划结合镇政府、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微型消防室,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装备和人员。镇区消防供水由市政管网供给,室外消火栓沿各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

(三)抗震减灾规划

清溪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应要求进行设防。镇区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及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按照气度标准设防。

(四)应急避难场所

结合广场、绿地公园、社会停车场等开敞空间,共计面积为0.83公顷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共建设施可作为临时安置点。

(五)救灾物资储备库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与镇政府和社区服务中心合并建设,储存应急救援物资和相关的救援设备。

九、风貌管控

注重镇区景观风貌与周边农田、山水景观相协调,城镇内部建设起伏高低与农林空间相融合,做到“高望山林,低赏良田”。保留镇区现有街巷格局,尽量保持原有空间尺度,严控车行道宽度和建筑退距,保持原有街道的空间感受。建筑体量应与现状街道尺度相呼应,建筑风格整体现代简约,建筑高度以多层为主,建筑色彩采用明快的暖色系。重点对县道S202与规划的通宣开高速公路进行景观轴线打造,结合学校、商业中心等人流汇集的核心,以及广场、绿化公园等绿地开敞空间,塑造街巷尺度宜人、风貌整体协调的舒适宜居小镇

十、四线管控

蓝线范围内,严禁违反城镇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镇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以及其它对城镇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清溪镇区城镇开发边界内未涉及水体,范围内无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故未划定蓝线范围。

绿线是指各级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范围。在城镇建设区内35kV电力线两侧应设置12—20米的防护绿地;110kV电力线两侧应设置15—25米的防护绿地。城镇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清溪镇区划定公园绿地、广场用地为城市绿线范围,面积0.28公顷,严格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相关要求进行管控。

黄线是指对城镇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镇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包括城镇交通设施--长途汽车站;城市供水设施--水厂、取水口等;城镇市政设施--污水处理厂;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燃气储备站;城镇供电设施--水电站、变配电站、高压线走廊等;城镇通信设施--邮政局、广播电台、电视台;城镇消防设施;城镇防洪设施--防洪堤、防洪闸、坝等;城镇抗震防灾设施,以及其它对城镇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镇基础设施用地范围。黄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符合黄线有关管理规定,土地的使用用途不得随意变更,严禁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镇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清溪镇黄线划定规划邮政局、污水处理厂在城市黄线范围,面积0.26公顷。

紫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紫线范围内应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和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要求,严禁破坏和影响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安全与风貌的行为。控制范围应当包括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清溪镇镇区范围内无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未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内容,故未划定城市紫线范围。


第三节庙安镇镇区规划

一、镇区范围

衔接《宣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规划内容,落实“三区三线”的划定范围,庙安镇划定开发边界总规模为16.49公顷。根据《四川省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镇区规划范围为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城镇开发边界以内,本次规划庙安镇镇区范围为庙安镇人民政府驻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范围,规划规模为16.49公顷。

二、现状概况

庙安镇位于宣汉县西南部,东接天生镇,南邻通川区盘石乡,东南靠柏树镇,北连蒲江街道。辖区总面积28.50平方千米,庙安镇下辖2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七普”数据显示全镇常驻人口为6534人。

镇区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依赖S202和乡道,对外交通联系单一且出入不便。乡道由北向南穿越镇区,联系镇区内部各项功能设施,结合镇区内部主干道路和地形起伏,形成“自由式”的内部交通网络。由于现状镇区规模较小,现状道路网络基本满足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庙安镇区内部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较为完善,包含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院、党群服务中心等,基本满足现状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场镇内部已经实现电力、网络、燃气全覆盖,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位于场镇最南侧,各项市政设施完善。

庙安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梳理表

设施类别

设施名称

具体位置

用地面积(㎡)

详细情况备注

行政管理

镇政府

八庙村

2011

 

群众工作组

八庙村

228

合建

派出所

八庙村

309

 

国土所

八庙村

-

 

党群服务中心

八庙村

450

 

人民法庭

八庙村

-

 

工商所

八庙村

289

 

教育设施

初中

八庙村

-

 

小学

八庙村

3587

 

幼儿园

八庙村

2498

 

医疗设施

庙安镇中心卫生院

八庙村

4678

 

敬老院

八庙村

-

 

文化活动设施

文化活动站

八庙村

254

 

健身广场

八庙村

865

 

 

庙安镇区市政设施现状梳理表

设施名称

具体位置

用地面积(㎡)

备注

供水站

八庙村

4580

开发边界外

污水处理厂

八庙村

3469

日处理量400m/d

燃气

八庙村

长输管线

垃圾中转站

八庙村

300

需原址改扩建

 

庙安镇镇区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面积(公顷)

耕地

旱地

  

0.15

水田

  

0.86

林地

乔木林地

  

0.09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

8.54

三类城镇住宅用地

0.29

农村宅基地

二类农村宅基地

0.34

公共管理与公

机关团体用地

  

0.7

教育用地

幼儿园用地

0.2

中小学用地

0.76

医疗卫生用地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0.23

商业服务业用

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0.13

商业用地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17

  

0.13

工矿用地

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0.87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道路用地

  

1.72

公路用地

  

0.45

交通场站用地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0.14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0.36

公用设施用地

环卫用地

  

0.05

排水用地

  

0.31

总计

16.49

 

三、镇区发展方向

庙安镇镇区西靠深丘山林,城镇建设集中紧凑布局,规划庙安镇镇区主要用地拓展空间在镇区南侧,主要拓展规模约11.45公顷。

四、定位规模

发展定位:生态农旅型小镇,有机果业与粮食生产保障性宜居城镇。

城镇职能:粮油生产保障,近郊生态有机鲜食林果基地。

城镇规模:规划至2035年,庙安镇镇区常住人口0.25万人,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49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建设面积为65.96㎡/人。

五、用地布局

详见:附表7庙安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一)居住用地

镇区现状多以居住用地为主,现状居住用地在镇区的占比为55.49%;镇区部分建筑已经老旧闲置,规划将拆旧建新,统一场镇风貌。延续场镇居民“上住下商”的生活习惯,规划将部分沿街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兼容居住功能;临街道居住用地以底层商业的形式兼容商业功能。规划居住用地为6.34公顷,较现状减少2.73公顷,占总用地比例49.54%。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机关团体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的镇政府、八庙村服务中心、派出所等机关团体用地,在开发边界外的天窗空间新建庙安社区服务中心,保留现状位于开发边界外的工商所。规划机关团体用地0.67公顷,由于规划道路网网络构建,造成规划机关团体用地与现状0.70公顷相差0.01公顷。

2.教育用地

保留现有中学、小学、幼儿园,规划教育用地2.32公顷,占总用地比例5.66%,与现状教育用地2.54公顷相比,减少0.22公顷,主要由于闲置老小学改做商业用地。

3.医疗卫生用地

保留现状乡镇卫生院,作为全镇养老设施服务。规划医疗卫生用地0.22公顷,占总用地比例0.54%,较现状减少0.01公顷,主要由于落实镇区内部道路造成面积略微减少。

(三)商业服务业用地

规划保留镇区批发市场,将沿主干街道的部分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兼容居住功能,规划零售商业、餐饮、旅馆等相关商业功能。将镇区内闲置耐火厂区的工业用地整改为镇区商业中心,划分旅馆、娱乐、零售等商业功能街区,支撑全镇旅游产业发展的吃、住、游、购、娱功能,丰富镇区内部商业配套。此外。在镇区商业功能完备的体系下,中心村设置便利的商业网点,在基层村设置生活用品小卖部、小吃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分布的商业网络。镇区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2.70公顷,占总用地比例11.46%,较现状增加1.28公顷。

(四)工矿用地

规划将镇区无工矿用地。

(五)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保留镇区内部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在原址上进行改扩建,方便运渣车辆进入,进行压缩、装载等处理工作。镇区供水站位于镇区开发边界外,规模0.36公顷,满足镇区以及周边集中农村聚居点的供水需求。镇区现状实现天然气全覆盖,天然气由县城天然气管线直通。

(六)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镇区沿河狭长分布,周边农田、林地环抱,拥有自然绿化空间,城镇内部主要以居住、商业、行政等功能为主,公共绿化较少,开敞空间主要为广场用地,合并设置健身设施,建设多功能空间。

(7)留白用地

规划留白用地0公顷。

六、交通设施

(一)对外交通

规划乡道接省道202经天生镇至县城,规划乡道连接达宣快速公路连接线县城。

(二)内部交通

由于镇区根据地形集中紧凑布局,内部交通网络简单,规划镇区内部形成“自由”的交通网络。

七、市政设施

(一)给水工程

现状镇区已经实现自来水全覆盖,规划根据《四川省用水定额》的规定标准,城镇居民每人每天综合用水定额为350L/(人•d),规划预测镇区城镇人口为2500人,镇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50L c 2500人 d 1000=875m/d。规划保留现状庙安镇供水厂,供水量可满足片区用水需求,供水管道沿镇区道路进行铺设,采用环-枝结合的水管网络,并向镇区周边农村居民点延伸,最小管径不小于DN200。

(二)排水工程

镇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管道沿道路铺设,就近排放入庙安河当中,雨水管径不小于DN400。结合镇区日最高用水总量,按照用水量60%预测污水处理量,镇区每天污水量为525m/d。现状庙安镇区每日污水处理量为450m/d,无法满足污水处理需求,规划在开发边界外现状庙安镇污水处理厂旁边扩建污水处理厂,满足镇区污水处理需求。镇区污水管网沿道路进行铺设,并向周边聚居农村居民点延伸,管径应不小于DN400。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三)电力工程

参考《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并结合庙安镇镇区现状用电情况,镇区主要为居住功能,工业用地需求较小,因此按照人均用电指标为3000kWh/人.a,用电量约为1950万kWh/a,用电最大负荷1.61MW/d。

镇区供电以环式配电网为主,电源来自35kV庙安站,现状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规划期间逐步整改,采用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镇区新建10kV线路,一律采用直埋或电缆敷设形式;补齐镇区10kV开关站和配电箱等电力设施。

镇区西侧上空落实省级重点输电项目,规划预留20米宽110Kv高压电力线廊道,新建、改扩建建筑与架空高压线的水平距离按照两侧水平退距10米进行管控。

(四)燃气工程

镇区现状燃气普及率达已到100%,镇区燃气供应有县城采用管道直供的方式。规划期间做好相应燃气管道和相关配气设施检修,优化镇区供气管网为中压环网管径为DN100,并延伸中压环网为周边农村居民点供气。

(五)通信工程

规划至2035年,场镇人口2500人,电话装机量按40门/百人计算;规划远期电话装机量约1000门。

规划保留庙安镇邮政所,同时社区设置邮政代办网点,开展综合服务业务,加快邮政储蓄业务发展。遵循“大容量少局所”布局原则。规划新增一处通信机房,无需独立占地,可设置于公共设施或公共绿地内,也可依附于建筑物内,保障镇区通信业务。

电信线路规划。按照“多网融合、设施共建”理念,统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包括5G)、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物联网等网络建设,加快镇区信息化建设,实现高速、稳定的光纤宽带全覆盖。保留现状通信机房,城镇主、次干道采用电缆穿PVC51波纹管埋地敷设。

(六)环卫设施

规划按照《城市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T50337-2018)、垃圾清运量和运输距离等因素来改扩建现状垃圾中转站,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规划垃圾收集之后统一运送至县城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镇区保留现状镇政府公厕,规划在商业中心广场、客运站新建2处公厕,公共厕所达到布局合理、美观、卫生,在主要繁华街道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750-1000米。公厕类别全部为一、二类公厕,其中一类公厕比例达到20%以上。

(七)管线综合

镇区内各类工程管线的水平和垂直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八、防灾设施

(一)防洪防涝规划

镇区周边无大型溪流,但场镇地势起伏较大,需要注意排涝。规划按照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通过建设排洪渠增加场镇排水能力。

(二)消防规划

规划结合镇政府、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微型消防室,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装备和人员。镇区消防供水由市政管网供给,室外消火栓沿各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

(三)抗震减灾规划

庙安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应要求进行设防。镇区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及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按照气度标准设防。

(四)应急避难场所

结合广场、绿地公园、社会停车场等开敞空间,共计面积为0.35公顷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共建设施可作为临时安置点。

(五)救灾物资储备库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与镇政府和社区服务中心合并建设,储存应急救援物资和相关的救援设备。

九、风貌管控

注重镇区景观风貌与周边农田、山水景观相协调,城镇内部建设起伏高低与农林空间相融合,做到“高望山林,低赏良田”。保留镇区现有街巷格局,尽量保持原有空间尺度,严控车行道宽度和建筑退距,保持原有街道的空间感受。建筑体量应与现状街道尺度相呼应,建筑风格整体现代简约,建筑高度以多层为主,建筑色彩采用明快的暖色系。重点对县道S202与新区北路进行景观轴线打造,结合学校、商业中心等人流汇集的核心,以及广场、绿化公园等绿地开敞空间,塑造街巷尺度宜人、风貌整体协调的舒适宜居小镇。

十、四线管控

蓝线范围内,严禁违反城镇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镇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以及其它对城镇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庙安镇区城镇开发边界内未涉及水体,范围内无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故未划定蓝线范围。

绿线是指各级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范围。在城镇建设区内35kV电力线两侧应设置12—20米的防护绿地;110kV电力线两侧应设置15—25米的防护绿地。城镇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庙安镇区划定公园绿地、广场用地为城市绿线范围,面积0.39公顷,严格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相关要求进行管控。

黄线是指对城镇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镇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包括城镇交通设施--长途汽车站;城市供水设施--水厂、取水口等;城镇市政设施--污水处理厂;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燃气储备站;城镇供电设施--水电站、变配电站、高压线走廊等;城镇通信设施--邮政局、广播电台、电视台;城镇消防设施;城镇防洪设施--防洪堤、防洪闸、坝等;城镇抗震防灾设施,以及其它对城镇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镇基础设施用地范围。黄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符合黄线有关管理规定,土地的使用用途不得随意变更,严禁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镇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庙安镇黄线划定规划邮政局、污水处理厂在城市黄线范围,面积0.15公顷。

紫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紫线范围内应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和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要求,严禁破坏和影响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安全与风貌的行为。控制范围应当包括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庙安镇镇区范围内无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未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内容,故未划定城市紫线范围。

第四节柏树镇镇区规划

一、镇区范围

衔接《宣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规划内容,落实“三区三线”的划定范围,柏树镇划定开发边界总规模为22.40公顷,根据《四川省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镇区规划范围为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城镇开发边界以内,本次规划柏树镇镇区范围为柏树镇人民政府驻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范围,规划规模为22.40公顷。

、现状概况

柏树镇位于宣汉县西南部,距宣汉县城30公里,东与开江县回龙镇、长田乡、达县花红乡、檀木乡、麻柳镇相接南接达县江阳乡、亭子,西靠通川区磐石乡,北邻天生镇、庙安镇。S202横贯全镇,辖内有达万高速七里出口,可通往开江、达州、重庆、陕西等地。柏树镇全镇辖区面积约58.13平方公里,“七普”数据显示全镇常驻人口为14873人,城镇常住人口为2737万人;全镇常住人口在全县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01%

镇区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依赖S202,对外交通联系单一。S202在由北向南穿越镇区,联系镇区内部各项功能设施,结合镇区内部主干道路,形成“一环三横”的内部交通网络。由于现状镇区规模较小,现状道路网络基本满足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柏树镇区内部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较为完善,包含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院、党群服务中心等,基本满足现状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场镇内部已经实现电力、网络、燃气全覆盖,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位于场镇最南侧,各项市政设施完善。

柏树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梳理表

设施类别

设施名称

具体位置

用地面积()

详细情况备注

行政管理

镇政府

龙昌社区观月街34号

1101.84

 

便民服务室

龙昌社区2组

30

 

派出所

龙昌社区

 

 

国土所

龙昌社区

 

 

党群服务中心

龙昌社区、太平寨村

260

 

人民法庭

龙昌社区

320

开发边界外

工商所

 

 

 

教育设施

初中

月潭村4组

60000

 

小学

龙昌社区2组

15000

 

幼儿园

龙昌社区1组、4组

9000

 

新建幼儿园

 

 

 

私立幼儿园

 

 

 

医疗设施

柏树镇中心卫生院

太平路227号正东70米

200

 

敬老院

 

 

开发边界外

方舱医院

 

 

 

文化活动设施

文化活动站

龙昌社区

150

 

健身广场

龙昌社区2组、5组、大沙村3组

6600

 

 

柏树镇区市政设施现状梳理表

设施名称

具体位置

用地面积(㎡)

备注

供水站

九军村

3216

开发边界外

污水处理厂

龙昌社区

2015

日处理量400m/d

燃气

 

 

镇区为燃气管线直通

垃圾中转站

镇区南侧

351.56

需原址改扩建

 

柏树镇镇区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面积(公顷)

耕地

旱地

  

0.13

水田

  

1.15

林地

乔木林地

  

1.28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

12.01

三类城镇住宅用地

0.12

农村宅基地

二类农村宅基地

0.95

公共管理与公

机关团体用地

  

0.40

教育用地

幼儿园用地

0.20

中小学用地

1.75

医疗卫生用地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0.12

商业服务业用

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0.19

商业用地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09

  

0.06

工矿用地

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0.92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道路用地

  

1.72

公路用地

  

0.61

交通场站用地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0.20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0.19

公用设施用地

环卫用地

  

0.06

排水用地

  

0.25

总计

22.40

 

镇区发展方向

柏树镇镇区西靠深丘山林,东临天生河,城镇建设沿河带状分布,规划柏树镇镇区主要用地拓展空间在镇区南侧,主要拓展规模约2.19公顷。

、定位规模

发展定位:依托观音山森林公园,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的旅游型城镇。

城镇职能:脆李农业园、生猪养殖基地。

城镇规模:规划至2035年,柏树镇镇区常住人口0.40万人,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2.24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建设面积为55.61㎡/人。

五、用地布局

详见:附表8柏树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一)居住用地

镇区现状多以居住用地为主,现状居住用地在镇区占比为73.21%;镇区部分建筑已经老旧闲置,规划将拆旧建新,统一场镇风貌。延续场镇居民“上住下商的生活习惯,规划将部分沿街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兼容居住功能;临街道居住用地以底层商业的形式兼容商业功能。规划居住用地为14.68公顷,较现状减少1.72公顷,占总用地比例7.6%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机关团体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的镇政府、龙昌社区服务中心、派出所、国土所、人民法庭等机关团体用地,在开发边界的天窗空间新建龙昌服务中心,保留现状位于开发边界外工商所。规划机关团体用地0.67公顷由于规划道路网网络构建造成规划机关团体用地与现状0.70公顷相差0.01公顷。

2.教育用地

保留现有中学、小学,搬迁镇区内部幼儿园开发边界幼儿园将现状幼儿园用地作为现状小学的扩建空间盘活利用镇区南侧闲置老小学,将其调整为商业用地。保留镇区内部私立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托管功能补充服务设施。规划教育用地1.37公顷占总用地比例5.66%与现状教育用地1.95公顷相比,减少0.58公顷,主要由于闲置老小学改做商业用地。

3.医疗卫生用地

保留现状乡镇卫生院,镇区南侧开发边界外的方舱医院作为传染疾临时病救护所;保留位于大路的敬老院,作为全镇养老设施服务。规划医疗卫生用地0.11公顷,占总用地比例0.52%,较现状减少0.01公顷,主要由于落实镇区内部道路造成面积略微减少

(三)商业服务业用地

规划保留镇区批发市场,将沿主干街道的部分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兼容居住功能,规划零售商业、餐饮、旅馆等相关商业功能。将镇区内闲置耐火厂区的工业用地整改为镇区商业中心,划分旅馆、娱乐、零售等商业功能街区,支撑全镇旅游产业发展、住、游、购、娱功能,丰富镇区内部商业配套。此外在镇区商业功能完备的体系,中心村设置便利的商业网点,在基层村设置生活用品小卖部、小吃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分布的商业网络。镇区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2.43公顷占总用地比例11.46%,较现状增加2.28公顷

(四)工矿用地

规划将镇区内部具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石材厂、闲置的耐火厂整改为商业服务用地,保留麻花厂工业用地,规划后续可作为全镇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的工业空间

(五)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保留镇区内部污水处理厂,在开发边界外紧邻污水处理厂的北侧规划污水处理厂的拓展空间满足镇区未来发展,污水处理扩容的需求。垃圾中转站原址上进行改扩建,方便运渣车辆进入,进行压缩装载等处理工作。镇区供水站位于镇区开发边界外,规模0.31公顷,满足镇区以及周边集中农村聚居点的供水需求镇区现状实现天然气全覆盖,天然气由县城天然气管线直通

(六)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镇区沿河狭长分布周边农田、林地环抱,拥有自然绿化空间,城镇内部主要以居住、商业行政等功能为主,公共绿化少,开敞空间主要为广场用地,合并设置健身设施,建设多功能空间

(7)留白用地

规划留白用地0公顷。

六、交通设施

(一)对外交通

规划乡道接省道202经天生镇至县城,规划乡道连接达宣快速公路连接线县城。

(二)内部交通

由于镇区根据地形集中紧凑布局内部交通网络简单,规划镇区内部形成自由交通网络。

 

七、市政设施

(一)给水工程

现状镇区已经实现自来水全覆盖,规划根据《四川省用水定额》的规定标准,城镇居民每人每天综合用水定额350L/(人•d)规划预测镇区城镇人口为4000镇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50L c 4000人 d 1000=1400m/d。规划保留现状柏树镇供水厂,供水量可满足片区用水需求,供水管道沿镇区道路进行铺设,采用环-枝结合的水管网络并向镇区周边农村居民点延伸,最小管径不小于DN200

(二)排水工程

镇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管道沿道路铺设,就近排放天生河当中,雨水管径不小于DN400。结合镇区日最高用水总量,按照用水量60%预测污水处理量,镇区每天污水量为1365m/d。现状柏树镇区每日污水处理量为400m/d,无法满足污水处理需求,规划在开发边界外现状柏树镇污水处理厂旁边扩建污水处理厂,满足镇区污水处理需求。镇区污水管网沿道路进行铺设,并向周边聚居农村居民点延伸,管径应不小于DN400。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三)电力工程

参考《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并结合柏树镇镇区现状用电情况,镇区主要为居住功能,工业用地需求小,因此按照人均用电指标为3000kWh/人.a,用电量约为1950万kWh/a,用电最大负荷4.23MW/d。

镇区供电以环式配电网为主,电源来自35kV天生站,现状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规划期间逐步整改,采用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镇区新建10kV线路,一律采用直埋或电缆敷设形式;补齐镇区10kV开关站和配电箱等电力设施。

镇区西侧上空落实省级重点输电项目,规划预留20米宽110Kv高压电力线廊道,新建、改扩建建筑与架空高压线的水平距离按照两侧水平退距10米进行管控。

(四)燃气工程

镇区现状燃气普及率达已到100%,镇区燃气供应县城采用管道直供的方式。规划期间做好相应燃气管道相关配气设施检修,优化镇区供气管网为中压环网管径为DN100,并延伸中压环网为周边农村居民点供气。

(五)通信工程

规划至2035年,场镇人口4000人,电话装机量按40门/百人计算;规划远期电话装机量约1600门。

规划保留柏树镇邮政所,同时社区设置邮政代办网点,开展综合服务业务,加快邮政储蓄业务发展。遵循“大容量少局所”布局原则。规划新增一处通信机房,无需独立占地,可设置于公共设施或公共绿地内,也可依附于建筑物内,保障镇区通信业务。

电信线路规划。按照“多网融合、设施共建”理念,统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包括5G)、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物联网等网络建设,加快镇区信息化建设,实现高速、稳定的光纤宽带全覆盖。保留现状通信机房,城镇主、次干道采用电缆穿PVC51波纹管埋地敷设。

(六)环卫设施

规划按照《城市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T50337-2018)、垃圾清运量和运输距离等因素来改扩建现状垃圾中转站,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规划垃圾收集之后统一运送至县城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镇区保留现状镇政府公厕,规划在商业中心广场、客运站新建2处公厕,公共厕所达到布局合理、美观、卫生,在主要繁华街道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750-1000米。公厕类别全部为一、二类公厕,其中一类公厕比例达到20%以上。

(七)管线综合

镇区内各类工程管线的水平和垂直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八、防灾设施

(一)防洪防涝规划

新宁河流经镇区,按照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通过建设排洪渠增加场镇排水能力。

(二)消防规划

规划结合镇政府、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微型消防室,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装备和人员。镇区消防供水由市政管网供给,室外消火栓沿各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

(三)抗震减灾规划

柏树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应要求进行设防。镇区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及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按照气度标准设防。

(四)应急避难场所

结合广场、绿地公园、社会停车场等开敞空间,共计面积为1.28公顷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共建设施可作为临时安置点。

(五)救灾物资储备库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与镇政府和社区服务中心合并建设,储存应急救援物资和相关的救援设备。

九、风貌管控

注重镇区景观风貌与周边农田、山水景观相协调,城镇内部建设起伏高低与农林空间相融合,做到“高望山林,低赏良田”。保留镇区现有街巷格局,尽量保持原有空间尺度,严控车行道宽度和建筑退距,保持原有街道的空间感受。建筑体量应与现状街道尺度相呼应,建筑风格整体现代简约,建筑高度以多层为主,建筑色彩采用明快的暖色系。重点对县道S202与新区北路进行景观轴线打造,结合学校、商业中心等人流汇集的核心,以及广场、绿化公园等绿地开敞空间,塑造街巷尺度宜人、风貌整体协调的舒适宜居小镇。

十、四线管控

蓝线范围内,严禁违反城镇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镇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以及其它对城镇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柏树镇城镇开发边界内未涉及水体,范围内无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故未划定蓝线范围。

绿线是指各级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范围。在城镇建设区内35kV电力线两侧应设置12—20米的防护绿地;110kV电力线两侧应设置15—25米的防护绿地。城镇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柏树镇区划定公园绿地、广场用地为城市绿线范围,面积0.39公顷,严格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相关要求进行管控。

黄线是指对城镇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镇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包括城镇交通设施--长途汽车站;城市供水设施--水厂、取水口等;城镇市政设施--污水处理厂;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燃气储备站;城镇供电设施--水电站、变配电站、高压线走廊等;城镇通信设施--邮政局、广播电台、电视台;城镇消防设施;城镇防洪设施--防洪堤、防洪闸、坝等;城镇抗震防灾设施,以及其它对城镇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镇基础设施用地范围。黄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符合黄线有关管理规定,土地的使用用途不得随意变更,严禁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镇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柏树镇黄线划定规划邮政局、污水处理厂在城市黄线范围,面积0.19公顷。

紫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紫线范围内应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和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要求,严禁破坏和影响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安全与风貌的行为。控制范围应当包括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柏树镇镇区范围内无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未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内容,故未划定城市紫线范围。


第四章规划传导

一、村级片区划分

在乡镇级片区划定方案基础上,按照“地缘相近、资源相似、人缘相亲、治理有效、多规协调”的原则,综合考虑镇村体系、产业布局、交通联系、行政区划沿革等因素,充分听取地方意见,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6个乡镇(街道)共划分15个村级片区:其中东乡街道3个村级片区,包括三河近郊农旅产业发展村级片区(铁溪河村、长扁村、大山村、福溪社区、樟木沟村),大梁现代农业暨休闲服务村级片区(大梁村、磨峡村、秧田村、南岸社区、城南社区),红界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村级片区(红界村、桐油村、墩坡村、牛背村)。蒲江街道3个村级片区,包括洋烈农旅果蔬村级片区(洋烈社区、大垭村、曾山村、插旗村、黄金槽村),永安粮油示范村级片区(永安村、兴隆村、茅岭村、龙背村),新红乡村垂钓近郊旅游村级片区(新红村、金楠村、官渡村)。清溪镇2个村级片区,包括锣寨近郊旅游 生态康养村级片区(锣寨村、茶店村、龙伏村、沙溪村、白鹤村),王家坝爱国教育 种养殖业村级片区(王家坝社区、宏文村、长青村、马伏村、五道口村)。天生镇2个村级片区,包括进步高铁农旅融合发展村级片区(进步社区、峨城社区、天生社区、大路村、西山社区、油石村),新芽“粮油 蔬菜”现代农业村级片区(新芽村、马蹄村、民主村、塔坝村、七里社区)。庙安镇2个村级片区,包括庙安脆红李种植发展村级片区(八庙村、洞子村、胜观村、龙潭河村、龙安社区),天宝青脆李种植发展村级片区(中山村、茶子村、香楼村、复兴社区)。柏树镇3个村级片区,包括石板梁现代农业发展村级片区(石板梁村、月潭村、大沙村、龙昌社区),九军坪种养循环发展村级片区(九军村、太坪寨村、峨凤村),观音山农旅融合发展村级片区(左右场村、东岳村)。

二、村级片区功能指引

1)东乡街道3个村级片区,包括三河近郊农旅产业发展村级片区、大梁现代农业暨休闲服务村级片区、红界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村级片区。

1.三河近郊农旅产业发展村级片区包括铁溪河村、长扁村、大山村、福溪社区、樟木沟村,铁溪河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近郊农旅产业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片区内现有近郊旅游基础(铁溪河村巴乡水岸,长扁村石板梁,宣南路复线现代高标准农田产业带),实施以生态、文化、农业产业综合休闲体验为主及其配套产业发展的近郊旅游业。

2.大梁现代农业暨休闲服务村级片区包括大梁村、磨峡村、秧田村、南岸社区、城南社区,大梁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现代农业暨休闲服务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大力发展以民宿、商务休闲等行业为主的服务业,同时以配套服务业为目的,加快片区内产业调整。主导产业为现代农业,围绕高铁新城建设发展民宿、商务休闲为主的服务业。

3.红界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村级片区包括红界村、桐油村、墩坡村、牛背村,红界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现有的白茶、柠檬产业基础,规模化种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食用菌、生态蔬菜种植。主导产业为白茶、柠檬等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和规模化食用菌、蔬菜种植。

2)蒲江街道3个村级片区,包括洋烈农旅果蔬村级片区、永安粮油示范村级片区、新红乡村垂钓近郊旅游村级片区。

1.洋烈农旅果蔬村级片区包括洋烈社区、大垭村、曾山村、插旗村,洋烈社区石板梁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农旅果蔬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洋烈水乡和周边旅游业、特色果蔬。主导产业为农旅、特色水果、蔬菜。

2.永安粮油示范村级片区包括永安村、兴隆村、茅岭村、龙背村,永安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粮油示范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该片区有千亩粮油,主要集中发展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

3.新红乡村垂钓近郊旅游村级片区包括新红村、金楠村、官渡村,新红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乡村垂钓近郊旅游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该片区现状主要发展水产养殖、果蔬种植。

3)清溪镇2个村级片区:包括建锣寨近郊旅游生态康养村级片区、王家坝爱国教育种养殖业村级片区。

1.锣寨近郊旅游生态康养村级片区包括锣寨村、茶店村、龙伏村、沙溪村、白鹤村,锣寨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近郊旅游生态康养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地理优势明显,距离县城近,适合发展近郊旅游农家乐,现锣寨村和龙伏村已初具规模,共有农家乐6家;产业基础较好,锣寨村100亩葡萄园基地、龙伏村600亩柑橘种植基地、茶店村200亩辣椒基地均已规模投产。白鹤村500亩漆树产业园初见成效。

2.王家坝爱国教育种养殖业村级片区包括王家坝社区、宏文村、长青村、马伏村、五道口村,王家坝社区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爱国教育种养殖业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红色文化底蕴丰厚,王家坝社区(农村社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同志的故居,是革命的摇篮。宏文校也是王维舟同志创建,以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宏文校“工”字楼、故居为载体,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产业连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现有马伏村黄金蜜柚500亩,中药材基地200亩,五道口村榨菜基地500亩。

4)天生镇2个村级片区:包括进步高铁农旅融合发展村级片区、新芽“粮油蔬菜”现代农业村级片区。

1.进步高铁农旅融合发展村级片区包括进步社区、峨城社区、天生社区、大路村、西山社区、油石村,进步社区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农旅融合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该区域是镇域内高铁新区和天生归原项目建设的主区域,人口居住集中连片,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大。

2.新芽“粮油蔬菜”现代农业村级片区包括新芽村、马蹄村、民主村、塔坝村、七里社区,新芽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粮油蔬菜”现代农业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该区域是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主区域,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功能完善,主导产业均是“粮油蔬菜”,且集中连片。

5)庙安镇2个村级片区,包括庙安脆红李种植发展村级片区、天宝青脆李种植发展村级片区。

1.庙安脆红李种植发展村级片区包括八庙村、洞子村、胜观村、龙潭河村、龙安社区,八庙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脆红李种植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该片区为原庙安乡所辖区域,全域规模发展脆红李种植;交通便利,是庙安3A景区核心区。

2.天宝青脆李种植发展村级片区包括中山村、茶子村、香楼村、复兴社区,中山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青脆李种植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该片区为原天宝乡所辖区域,全域规模发展青脆李种植,交通便利。

6)柏树镇3个村级片区,包括石板梁现代农业发展村级片区、九军坪种养循环发展村级片区、观音山农旅融合发展村级片区。

1.石板梁现代农业发展村级片区包括石板梁村、月潭村、大沙村、龙昌社区,石板梁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现代农业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该片区位于达七公路主线,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大部分位于该片区,具备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主导产业为优质水稻、玉米、柑橘。

2.九军坪种养循环发展村级片区包括九军村、太坪寨村、峨凤村,九军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种养循环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大型能繁母猪养殖小区位于该片区,生猪养殖场、养牛场等养殖业较多,脆红李、柑橘和蔬菜种植面积大,具备种养循环的条件。主导产业为生猪养殖、脆红李、柑橘、蔬菜种植。

3.观音山农旅融合发展村级片区包括左右场村、东岳村,左右场村为中心村。

片区功能定位:农旅融合发展片区。

片区主要资源:该片区紧邻观音山景区,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依托周边农业产业和优美的自然生态,发展农旅融合产业。主导产业为乡村旅游、优质水果、花椒产业。

三、村级片区管制规则

按村级片区性质、规模、主体功能、资源保护等,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管制规则。并将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城乡建设用地、湿地等约束性指标分解至村级片区。针对重点产业指定产业准入规则。

四、相关专项规划指引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的传递重点应把握总体统筹与分类传导内容,确保对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传导。依据两项改革精神和宣汉县专项工作方案,与相关部门已编制或正在编制的各项专项规划进行对接,充分协调统筹,对相关行业部门的专项规划提出了相关要求,把握总体统筹与分类传导内容,确保对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传导。同时综合考虑刚性与弹性传导的尺度边界,既要保障总体规划的底线管控与战略意图传导到位,又要留出弹性范围以保证专项规划的深化和调整空间。总体而言,各类相关专项规划需要服从总体规划制定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及管控要求。

五、刚性传导内容

自上而下集中落实生态底线保护、战略发展方向、民生设施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强制性管控内容,要严格遵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管控要求。

1、生态保护与开发底限要求,包括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保护农田范围、城镇开发边界、城市“四线”、生态控制线等控制线和水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各类要素保护区、功能区的控制规模、边界范围和管理规定。

2、土地功能用途与开发时序要求,包括主体功能区、土地用途分类管制要求与时序利用计划。

3、社会民生重点保障与公共安全设施要求,包括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等结构体系、空间布局、规模数量、用地要求、配置方向与重点。

六、弹性传导内容

自下而上提供弹性空间允许相关专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规划指标。允许各类相关专项规划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管控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各行业有关规定进行优化和补充的内容。

深化专项设施用地的用途、面积、开发强度、配置标准及其周边用地的保护和控制要求、建设时序等,其主要内容要纳入详细规划。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中具体保护范围、保护要求以及保护措施等。

七、部份专项传导内容

对乡镇级片区相关专项规划进行统筹,指导相关部门和行业深化细化片区专项规划。与县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局、教育和体育局、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编制的片区专项规划进行充分衔接,确保其空间需求在本规划中精准落实。

1、协调落实县应急管理局关于片区应急救援和抗灾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持续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创新、制度建设、支撑保障、预案管理、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基本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力量更完备、制度更完善、工作更规范、管理更顺畅、责任更落实、保障更有力。建立片区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优先选择中心镇建立中心消防救援站,一般镇设乡镇应急队,行政村设村应急分队;采取就近疏散原则,利用广场、停车场等开阔空间建立应急避难场所,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各村、重点企业和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

2、协调落实县行政审批局关于片区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室规划建设内容。东乡街道、蒲江街道、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柏树镇分别保留原有处便民服务中心;各村社继续完善配置便民服务室。

3、协调落实县消防救援大队关于片区消防设施建设相关内容。东乡街道、蒲江街道使用现有县消防队,清溪镇、天生镇、庙安镇、柏树镇建立乡镇志愿消防队;各行政村、重点防控单位配备微型消防站,建立义务或志愿消防队;同步完善市政消火栓、天然水源消防取水点、消防水池建设。

4、充分衔接其他相关部门实际需求及其矢量数据,保障项目落地落实。


第五章实施措施

第一节近期建设

根据宣汉县“十四五”规划、各部门相关规划和乡镇发展需求,制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社会事业、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建设行动,建设77个重点项目。

第二节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由宣汉县人民政府与片区6个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共同负责规划实施,按片区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推进规划的实施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宣汉两项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按照项目计划制定年度工作安排,监督检查各年度工作的推进执行情况。完善规划决策体制和制度,建立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论证制度、重大建设项目公示与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充实规划管理力量,强化对基层管理干部的业务和政策培训,推行乡村规划师制度。加强各部门在公共财政投入、土地供应、重大项目推进与空间布局在建设时序上的相互协调,合理确定重点任务的年度安排和行动计划,实现部门联动、同步高效。乡镇在片区党政领导专班的带领下明确分工,保障规划落地实施,片区建设有序推进。构建相关部门衔接联动的规划基础平台、各部门协调推进工作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

二、实施计划

片区近期建设主要围绕道路交通建设及改善(高铁、快速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提升、教育设施、医疗服务设施等制订,并建立项目库。落实“三线”管控目标及其他约束性保护内容,严格依据规划,从严审核各类规划的用地规模和标准。

三、政策配套

探索下放新增集体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权限,由当地人民政府审批,集体建设用地报转时只报总量,不固定图斑,年底统一结算并定图斑、定数量,完善相关资料上报备案。

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片区集中使用,片区镇村利益共享机制,并与共富目标相衔接。探索集中居住激励政策。为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格局,引导村民适度聚居,建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经济补贴等方式鼓励村民搬迁到规划聚居点集中居住。村集体在一户一宅的前提下,采用集中居住后腾退的宅基地面积作价入股等方式,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原有宅基地的财产权。

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在土地、财政、融资等方面出台对城镇集中居住、农村集中归并、自愿退出宅基地配套支持政策。

四、监督评估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及乡村治理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并用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数据库汇入上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完善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评估、预警、考核机制,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查内容,建立规划实施考核制度,实行规划实施考核结果与实施主体责任、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

五、公众参与

坚持镇村民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乡镇村民参与到规划实施过程中。完善片区治理制度,对片区内各项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出要求。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切实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通过公开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建立由民主党派、新闻媒体、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社区群众代表等人员组成义务监察员制度,定期向群众征求意见;实施舆论监督,开设公众信箱,通过对空间布局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对有关意见及时处理。


附则:

附表1片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现状表

一级类

二级类

基期年

面积(公顷)

比例(%)

耕地

水田

4156.90

22.49

水浇地

1.06

0.01

旱地

4358.21

23.58

园地

果园

151.92

0.82

其他园地

501.17

2.71

林地

乔木林地

4513.47

24.42

竹林地

505.66

2.74

灌木林地

393.03

2.13

其他林地

100.19

0.54

草地

其他草地

126.28

0.68

湿地

内陆滩涂

48.67

0.26

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乡村道路用地

276.48

1.50

畜禽养殖设施建设用地

47.11

0.25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20.35

0.11

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

0.10

0.00

农村宅基地

1074.33

5.81

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用地

1.40

0.01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机关团体用地

7.08

0.04

教育用地

8.49

0.05

医疗卫生用地

1.61

0.01

社会福利用地

1.75

0.01

商业服务业用地

商业用地

0.55

0.00

商务金融用地

0.23

0.00

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2.09

0.01

工矿用地

工业用地

4.11

0.02

采矿用地

3.69

0.02

仓储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0.72

0.00

交通运输用地

公路用地

113.07

0.61

城镇道路用地

3.38

0.02

交通场站用地

0.70

0.00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0.11

0.00

公用设施用地

供水用地

1.38

0.01

排水用地

2.23

0.01

供电用地

0.26

0.00

供燃气用地

0.09

0.00

通信用地

0.52

0.00

环卫用地

0.14

0.00

水工设施用地

8.09

0.04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0.65

0.00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广场用地

0.30

0.00

特殊用地

宗教用地

0.73

0.00

殡葬用地

1.32

0.01

其他特殊用地

1.25

0.01

陆地水域

河流水面

316.78

1.71

水库水面

100.77

0.55

坑塘水面

280.14

1.52

沟渠

2.96

0.02

其他土地

田坎

1340.25

7.25

裸岩石砾地

0.49

0.00

 


附表2片区规划指标体系表

序号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划

规划

指标

指标

基期年

目标年

属性

层级

1

资源底线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公顷

13836.20

13836.20

约束性

片区

2

生态保护红线

公顷

1778.30

1778.30

约束性

片区

3

耕地保有量

公顷

16523.94

16523.94

约束性

片区

4

林地保有量

公顷

32366.53

32366.53

约束性

片区

5

基本草原面积

公顷

_

__

约束性

片区

6

湿地面积

公顷

53.14

53.14

约束性

片区

7

防洪堤防达标率

%

66.67

100.00

约束性

片区

8

水源保护区面积

公顷

 

 

约束性

片区

9

发展质量

建设用地总面积

公顷

2518.12

4549.39

约束性

片区

10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公顷

2182.14

3428.61

约束性

片区

11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

平方米

64.05

61.47

约束性

镇区

12

常住人口规模

296536.00

294320.00

预期性

片区

13

文物保护率

%

90

100

预期性

片区

14

服务能力

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

25

40

预期性

片区

15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4

9

预期性

片区

16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

%

90

100

预期性

片区

17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90

100

预期性

片区

18

农村污水处理率

%

80

90

预期性

片区

19

农村道路硬化率

%

80

100

预期性

片区

20

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

%

100

100

预期性

片区

21

道路网密度

千米/平方公里

7.63

9.74

预期性

镇区


附表3片区国土空间用途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地类名称

规划基期年

规划目标年

规划期间面积增减情况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耕地

17110.66

28.21%

16786.73

27.68%

-323.92

其中

永久基本农田

13836.20

80.86%

13836.20

82.42%

0.00

园地

1429.53

2.36%

1377.96

2.27%

-51.56

林地

32707.10

53.93%

32366.53

53.36%

-340.57

草地

210.66

0.35%

203.23

0.34%

-7.43

湿地

53.60

0.09%

53.14

0.09%

-0.45

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752.33

1.24%

806.82

1.33%

54.50

城乡建设用地

2182.14

3.60%

3428.61

5.65%

1246.46

其中

城镇建设用地

114.07

0.19%

127.52

0.21%

13.45

村庄建设用地

2068.08

3.41%

3301.08

5.44%

1233.01

区域基础设施用地

335.98

0.55%

880.44

1.45%

544.46

其他建设用地

0.00

0.00%

240.34

0.40%

240.34

陆地水域

2675.94

4.41%

2651.94

4.37%

-24.00

其他土地

3041.11

5.01%

2976.69

4.91%

-64.42

合计

60651.66

100.00%

60651.66

100.00%

0.00


附表4片区规划指标分解表

单位:公顷

片区

行政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生态红线保护面积

耕地保有量

建设用地总面积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林地保有量

基本草原面积

湿地面积

大梁现代农业暨休闲服务村级片区

东乡街道

东乡街道城南社区

11.12

0.00

52.02

14.56

10.97

103.55

0

0.17

东乡街道磨峡村

371.26

0.00

398.79

111.57

84.09

793.78

0

1.30

东乡街道大梁村

488.58

0.00

591.68

165.54

124.76

1177.72

0

1.93

东乡街道秧田村

332.49

0.00

410.42

114.82

86.54

816.91

0

1.34

东乡街道南岸社区

182.45

0.00

247.26

69.18

52.14

492.16

0

0.81

三河近郊农旅产业发展村级片区

东乡街道

东乡街道铁溪河村

248.89

0.00

297.42

83.21

62.71

592.01

0

0.97

东乡街道长扁村

186.84

0.00

197.56

55.27

41.66

393.24

0

0.65

东乡街道樟木沟村

255.92

0.00

312.96

87.56

65.99

622.94

0

1.02

东乡街道大山村

304.62

0.00

414.56

115.98

87.41

825.17

0

1.35

东乡街道福溪社区

18.38

0.00

36.38

10.18

7.67

72.42

0

0.12

红界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村级片区

东乡街道

东乡街道墩坡村

248.45

0.00

260.02

72.75

54.82

517.55

0

0.85

东乡街道红界村

288.04

0.00

309.80

86.67

65.32

616.63

0

1.01

东乡街道桐油村

100.26

0.00

101.76

28.47

21.46

202.55

0

0.33

东乡街道牛背村

192.37

0.00

205.74

57.56

43.38

409.51

0

0.67

新红乡村垂钓近郊旅游村级片区

蒲江街道

蒲江街道金楠村

358.91

0.00

405.76

113.52

85.56

807.65

0

1.33

蒲江街道官渡村

254.21

0.00

267.56

74.86

56.41

532.56

0

0.87

蒲江街道新红村

295.27

0.00

311.25

87.08

65.63

619.53

0

1.02

永安粮油示范村级片区

蒲江街道

蒲江街道永安村

185.26

0.00

242.50

67.84

51.13

482.68

0

0.79

蒲江街道兴隆村

279.88

0.00

364.78

102.06

76.91

726.07

0

1.19

蒲江街道龙背村

65.69

47.74

75.21

21.04

15.86

149.70

0

0.25

蒲江街道茅岭村

198.47

0.00

230.39

64.46

48.58

458.57

0

0.75

洋烈农旅果蔬村级片区

蒲江街道

蒲江街道插旗村

160.38

0.00

163.21

45.66

34.41

324.86

0

0.53

蒲江街道黄金槽村

185.12

0.00

285.37

79.84

60.17

568.02

0

0.93

蒲江街道洋烈社区

327.61

0.00

362.97

101.55

76.53

722.48

0

1.19

蒲江街道大垭村

198.97

0.00

205.81

57.58

43.39

409.65

0

0.67

蒲江街道曾山村

87.69

0.00

88.38

24.73

18.64

175.92

0

0.29

王家坝爱国教育 种养殖业村级片区

清溪镇

清溪镇宏文村

139.98

0.00

167.21

46.78

35.26

332.83

0

0.55

清溪镇五道口村

166.76

0.00

177.34

49.62

37.39

352.99

0

0.58

清溪镇长青村

172.80

0.00

201.99

56.51

42.59

402.05

0

0.66

清溪镇马伏村

258.19

0.00

274.43

76.78

57.86

546.25

0

0.90

清溪镇王家坝社区

297.89

0.00

345.37

96.63

72.82

687.44

0

1.13

锣寨近郊旅游 生态康养村级片区

清溪镇

清溪镇锣寨村

156.51

0.00

225.53

63.10

47.55

448.91

0

0.74

清溪镇龙伏村

226.04

0.00

245.13

68.58

51.68

487.91

0

0.80

清溪镇沙溪村

315.50

0.00

329.75

92.25

69.53

656.34

0

1.08

清溪镇茶店村

274.24

0.00

311.44

87.13

65.67

619.90

0

1.02

清溪镇白鹤村

469.93

0.00

519.88

145.45

109.62

1034.80

0

1.70

进步高铁农旅融合发展村级片区

天生镇

天生镇大路村

205.17

0.00

345.02

96.53

72.75

686.75

0

1.13

天生镇天生社区

188.10

0.00

331.87

92.85

69.98

660.57

0

1.08

天生镇进步社区

292.00

0.00

335.97

94.00

70.84

668.74

0

1.10

天生镇油石村

211.22

0.00

226.93

63.49

47.85

451.69

0

0.74

天生镇芭蕉楠竹林场

0.00

182.44

0.00

0.00

0.00

0.00

0

0.00

天生镇西山社区

289.24

0.00

304.37

85.16

64.18

605.84

0

0.99

天生镇峨城社区

185.44

265.59

281.87

78.86

59.43

561.04

0

0.92

新芽“粮油 蔬菜”现代农业村级片区

天生镇

天生镇洞宫社区

118.90

0.00

168.60

47.17

35.55

335.58

0

0.55

天生镇民主村

174.70

0.00

205.75

57.56

43.38

409.53

0

0.67

天生镇新芽村

327.24

0.00

372.58

104.24

78.56

741.60

0

1.22

天生镇塔坝村

267.14

241.76

342.77

95.90

72.27

682.26

0

1.12

天生镇马蹄村

294.95

0.00

322.31

90.18

67.96

641.55

0

1.05

庙安脆红李种植发展村级片区

庙安镇

庙安镇龙潭河村

61.36

0.00

66.28

18.54

13.97

131.92

0

0.22

庙安镇胜观村

104.02

0.00

106.09

29.68

22.37

211.18

0

0.35

庙安镇龙安社区

8.34

0.00

11.26

3.15

2.37

22.41

0

0.04

庙安镇八庙村

88.80

0.00

92.07

25.76

19.41

183.26

0

0.30

庙安镇洞子村

123.56

0.00

133.55

37.36

28.16

265.82

0

0.44

天宝青脆李种植发展村级片区

庙安镇

庙安镇茶子村

172.60

0.00

182.50

51.06

38.48

363.26

0

0.60

庙安镇香楼村

127.22

0.00

137.77

38.55

29.05

274.23

0

0.45

庙安镇中山村

146.98

0.00

164.11

45.91

34.60

326.66

0

0.54

庙安镇复兴社区

123.50

0.00

130.32

36.46

27.48

259.40

0

0.43

九军坪种养循环发展村级片区

柏树镇

柏树镇太坪寨村

344.88

0.00

369.94

103.50

78.00

736.36

0

1.21

柏树镇峨凤村

334.88

0.00

368.23

103.02

77.64

732.94

0

1.20

柏树镇九军村

134.60

0.00

182.34

51.01

38.45

362.93

0

0.60

石板梁现代农业发展村级片区

柏树镇

柏树镇月潭村

210.63

0.00

290.62

81.31

61.28

578.46

0

0.95

柏树镇大沙村

38.56

0.00

39.03

10.92

8.23

77.69

0

0.13

柏树镇石板梁村

257.40

0.00

279.78

78.28

58.99

556.89

0

0.91

观音山农旅融合发展村级片区

柏树镇

柏树镇东岳村

274.08

334.51

362.61

101.45

76.46

721.75

0

1.18

柏树镇飞播站

0.00

104.82

0.00

0.00

0.00

0.00

0

0.00

柏树镇左右场村

361.31

578.65

468.71

131.13

98.83

932.93

0

1.53

合计

13836.20

1778.30

16523.94

4549.39

3428.61

32366.53

0

53.14


附表5天生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规划基期年

规划目标年

规划期内增减(公顷)

面积(公顷)

比例(%)

面积(公顷)

比例(%)

耕地

旱地

 

0.24

0.58

0.00

0.00

-0.24

水田

 

2.15

5.24

0.00

0.00

-2.15

林地

乔木林地

 

0.09

0.23

0.00

0.00

-0.09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

24.18

58.96

20.96

51.10

-3.22

三类城镇住宅用地

0.31

0.77

0.00

0.00

-0.31

农村宅基地

二类农村宅基地

1.95

4.76

1.76

4.30

-0.19

公共管理与公

机关团体用地

 

0.70

1.70

0.69

1.67

-0.01

教育用地

幼儿园用地

0.20

0.49

0.00

0.00

-0.20

中小学用地

2.34

5.71

2.32

5.66

-0.02

医疗卫生用地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0.23

0.57

0.22

0.54

-0.01

商业服务业用地

商业用地

零售商业用地

0.13

0.31

1.61

3.93

1.48

批发市场用地

0.00

0.00

0.10

0.26

0.10

餐饮用地

0.00

0.00

0.57

1.40

0.57

旅馆用地

0.00

0.00

0.84

2.05

0.8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17

0.40

0.15

0.36

-0.02

娱乐康体用地

娱乐用地

0.00

0.00

1.21

2.94

1.21

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0.13

0.32

0.22

0.53

0.08

工矿用地

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2.62

6.39

0.00

0.00

-2.62

二类工业

0.00

0.00

0.16

0.39

0.16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道路用地

 

3.54

8.62

6.66

16.24

3.12

公路用地

 

1.16

2.82

0.00

0.00

-1.16

交通场站用地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0.14

0.35

0.14

0.34

0.00

社会停车场用地

0.00

0.00

0.14

0.34

0.14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0.36

0.87

0.36

0.87

0.00

公用设施用地

环卫用地

 

0.05

0.13

0.11

0.28

0.06

排水用地

 

0.31

0.76

0.22

0.55

-0.09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公园绿地

 

0.00

0.00

0.18

0.44

0.18

广场用地

 

0.00

0.00

0.20

0.50

0.20

留白用地

 

 

0.00

0.00

2.19

5.34

2.19

合计

41.01

100.00

41.01

100.00

0.00


附表6清溪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规划基期年

规划目标年

规划期内增减(公顷)

面积(公顷)

比例(%)

面积(公顷)

比例(%)

耕地

旱地

 

0.12

0.34

0.00

0.00

-0.12

水田

 

1.75

4.93

0.00

0.00

-1.75

林地

乔木林地

 

0.07

0.20

0.00

0.00

-0.07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

18.72

62.60

19.85

59.25

-1.12

三类城镇住宅用地

0.40

0.77

0.00

0.00

-0.31

农村宅基地

二类农村宅基地

1.85

5.21

1.76

4.96

-0.09

公共管理与公

机关团体用地

 

0.70

1.70

0.69

1.67

-0.01

教育用地

幼儿园用地

0.20

0.49

0.00

0.00

-0.20

中小学用地

2.34

5.71

2.32

5.66

-0.02

医疗卫生用地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0.23

0.57

0.22

0.54

-0.01

商业服务业用地

商业用地

零售商业用地

0.13

0.31

1.61

3.93

1.48

批发市场用地

0.00

0.00

0.10

0.26

0.10

餐饮用地

0.00

0.00

0.57

1.40

0.57

旅馆用地

0.00

0.00

0.84

2.05

0.8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17

0.40

0.15

0.36

-0.02

娱乐康体用地

娱乐用地

0.00

0.00

1.21

2.94

1.21

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0.13

0.32

0.22

0.53

0.08

工矿用地

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2.62

6.39

0.00

0.00

-2.62

二类工业

0.00

0.00

0.16

0.39

0.16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道路用地

 

3.54

8.62

6.66

16.24

3.12

公路用地

 

1.16

2.82

0.00

0.00

-1.16

交通场站用地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0.14

0.35

0.14

0.34

0.00

社会停车场用地

0.00

0.00

0.14

0.34

0.14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0.36

0.87

0.36

0.87

0.00

公用设施用地

环卫用地

 

0.05

0.13

0.11

0.28

0.06

排水用地

 

0.31

0.76

0.22

0.55

-0.09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公园绿地

 

0.00

0.00

0.18

0.44

0.18

广场用地

 

0.00

0.00

0.20

0.50

0.20

留白用地

 

 

0.00

0.00

2.58

7.27

2.58

合计

35.50

100.00

35.50

100.00

0.00


附表7庙安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规划基期年

规划目标年

规划期内增减(公顷)

面积(公顷)

比例(%)

面积(公顷)

比例(%)

耕地

旱地

 

0.15

0.58

0.00

0.00

-0.15

水田

 

0.86

1.24

0.00

0.00

-0.86

林地

乔木林地

 

0.09

0.23

0.00

0.00

-0.09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

8.72

58.96

6.34

51.10

-3.22

三类城镇住宅用地

0.31

0.77

0.00

0.00

-0.31

农村宅基地

二类农村宅基地

1.95

4.76

1.76

4.30

-0.19

公共管理与公

机关团体用地

 

0.70

1.70

0.69

1.67

-0.01

教育用地

幼儿园用地

0.20

0.49

0.00

0.00

-0.20

中小学用地

2.34

5.71

2.32

5.66

-0.02

医疗卫生用地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0.23

0.57

0.22

0.54

-0.01

商业服务业用地

商业用地

零售商业用地

0.13

0.31

1.61

3.93

1.48

批发市场用地

0.00

0.00

0.10

0.26

0.10

餐饮用地

0.00

0.00

0.57

1.40

0.57

旅馆用地

0.00

0.00

0.84

2.05

0.8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17

0.40

0.15

0.36

-0.02

娱乐康体用地

娱乐用地

0.00

0.00

1.21

2.94

1.21

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0.13

0.32

0.22

0.53

0.08

工矿用地

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2.62

6.39

0.00

0.00

-2.62

二类工业

0.00

0.00

0.16

0.39

0.16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道路用地

 

3.54

8.62

6.66

16.24

3.12

公路用地

 

1.16

2.82

0.00

0.00

-1.16

交通场站用地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0.14

0.35

0.14

0.34

0.00

社会停车场用地

0.00

0.00

0.14

0.34

0.14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0.36

0.87

0.36

0.87

0.00

公用设施用地

环卫用地

 

0.05

0.13

0.11

0.28

0.06

排水用地

 

0.31

0.76

0.22

0.55

-0.09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公园绿地

 

0.00

0.00

0.18

0.44

0.18

广场用地

 

0.00

0.00

0.20

0.50

0.20

留白用地

 

 

0.00

0.00

2.19

5.34

2.19

合计

16.49

100.00

16.49

100.00

0.00


附表8柏树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柏树镇镇区用地结构规划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规划基期年

规划目标年

规划期内增减(公顷)

面积(公顷)

比例(%)

面积(公顷)

比例(%)

耕地

旱地

 

0.13

0.58

0.00

0.00

-0.13

水田

 

1.15

5.24

0.00

0.00

-1.15

林地

乔木林地

 

1.28

0.23

0.00

0.00

-1.28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

12.01

58.96

9.58

51.10

-2.43

三类城镇住宅用地

0.12

0.77

0.00

0.00

-0.12

农村宅基地

二类农村宅基地

0.95

4.76

0.79

4.30

-0.16

公共管理与公

机关团体用地

 

0.40

1.70

0.35

1.67

-0.05

教育用地

幼儿园用地

0.20

0.49

0.00

0.00

-0.20

中小学用地

1.75

5.71

1.73

5.66

-0.02

医疗卫生用地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0.12

0.57

0.11

0.54

-0.01

商业服务业用地

商业用地

零售商业用地

0.13

0.31

1.61

3.93

1.48

批发市场用地

0.00

0.00

0.10

0.26

0.10

餐饮用地

0.00

0.00

0.57

1.40

0.57

旅馆用地

0.00

0.00

0.84

2.05

0.8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06

0.40

0.15

0.36

-0.02

娱乐康体用地

娱乐用地

0.00

0.00

1.21

2.94

1.21

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0.19

0.32

0.22

0.53

0.08

工矿用地

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0.92

6.39

0.00

0.00

-2.62

二类工业

0.00

0.00

0.16

0.39

0.16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道路用地

 

1.72

8.62

6.66

16.24

3.12

公路用地

 

0.61

2.82

0.00

0.00

-1.16

交通场站用地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0.20

0.35

0.14

0.34

0.00

社会停车场用地

0.00

0.00

0.14

0.34

0.14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0.19

0.87

0.36

0.87

0.00

公用设施用地

环卫用地

 

0.06

0.13

0.11

0.28

0.06

排水用地

 

0.25

0.76

0.22

0.55

-0.09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公园绿地

 

0.00

0.00

0.18

0.44

0.18

广场用地

 

0.00

0.00

0.20

0.50

0.20

留白用地

 

 

0.00

0.00

0.00

0.00

0.00

合计

22.40

100.00

22.40

100.00

0.0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