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宣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宣汉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
来源:宣汉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2-12-10
浏览次数:


〔202223

 

宣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宣汉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单位):

现将《宣汉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宣汉县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10日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时期,是宣汉县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加速争创全国“百强县”的重要时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县应急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四川省“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达州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宣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面对更加复杂的应急管理形势和严峻的突发灾害挑战,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等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应急管理工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全力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防灾减灾救灾有序开展,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机构改革总体部署,整合县安监局的职责,县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县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县民政局的救灾职责以及相关机构的地质地震灾害防治、水旱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救灾应急救援职责,挂牌成立县应急管理局。调整完善宣汉县应急委员会,下设防汛抗旱等18个专项指挥部,各乡镇(街道)成立应急办,全面加强全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一指挥,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应急工作制度。制定《应急值守工作制度》等系列制度,坚持节假日、汛期和冰雪冷冻等恶劣天气应急管理日报告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建立完善联合会商机制。构建应急、自然资源、水务、气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强化高火险、灾害性天气“点对点”会商和预警信息发布。建立完善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县政府与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中石油川东北作业分公司、宣汉县蓝天救援队签订《宣汉县企地(社会力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协议》,设立企地应急联动指挥部,建立企地联动联席会议制度、救援力量调配机制,明确专职联络员。与县人武部、武警宣汉中队建立了配合联络、信息共享、技能培训、装备保障等机制。                                                                                                                                                       二、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分类分级、以点带面建立《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及县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安全职责清单、部门监管职责清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细化三个主体安全生产履职内容及方式。统筹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抓好节假日、各级“两会”等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敏感时期安全监管,重点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3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和50家加油站接入全县安全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实现远程可视化监控。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县加油站、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批发企业、部分工贸企业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化建设标准。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体系。研究制定安全监管执法检查计划,扎实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日常执法行为和执法案件运用“互联网 执法”达100%,实行“网上行权”动态管理。

三、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即将建成投用,着力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完善了极端灾害天气预警预报机制,规范统一预警信息发布业务流程;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全县地质灾害点均配备了监测员;采取非工程措施,加强水旱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山洪灾害监测体系建设。推进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完善《宣汉县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四个清单”》,明确10个方面39项重点整治任务;建立县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包村(林场、工区)、村组干部包户、护林员包小班(地块)的4级责任机制;编制完成《宣汉县森林防灭火规划(2020—2025年)》;全县森林防灭火总体形势稳定,连续40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城乡自然灾害设防水平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四、应急救援效能显著提升

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实施“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为构架的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修(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预案28个、部门预案76个、乡镇(街道)预案185个、重大活动预案6个、基层组织预案若干,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救援力量不断壮大。积极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县已组建10支县直属应急救援队伍,7支各专业指挥直属应急救援队伍,2支可协调调度的应急救援队伍,1支社会救援力量,基本形成了“10 7 2 1”应急队伍体系。组建了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等4个领域的24支专家队伍,现有专家124名。组建了县森林专业扑火队,现有队员31名。聘用森林防火专职巡山员745名、生态护林员2340名。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成“1 10 N”的物资储备体系,科学确定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品种、结构、数量、储备方式和区域布局,储备冲锋舟、消防车、棉衣、棉被等59类应急物资,基本满足受灾群众的生活需要。

五、全民应急意识不断强化

深入推进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利用新媒体向广大民众介绍、推广和普及应急知识。充分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咨询日”“安全宣传五进”等活动,积极组织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应急安全知识应知应会测试、“赶场日”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安全生产技能提升”等十大主题活动,圆满举行2020年达州(宣汉)森林火灾处置应急演练。成功承办全省突发环境事件(Ⅲ级)应急演练,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应急意识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妥善应对2019年“6 f 22”花池特大暴雨、2020年“6 f 17”“6 f 27”“7 f 16”洪涝灾害,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体系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第二节  “十四五”期间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政治基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安全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等作出全面部署。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深化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能力建设。达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县域治理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为深入推进全县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政治基础。

(二)政策导向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四川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四川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治和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川东北经济区“十四五”振兴发展规划》《达州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达州市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县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三)机构改革成果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体制基础

机构改革以来,县应急管理局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不断厘清应急管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整合应急资源和力量,大力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为全县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体制基础。

(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GDP总量实现大跨越,在全市率先迈上500亿元新台阶,再次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全国“百强县”培育县,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保障。“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有效增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势能,为全县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全县推动应急救援工作、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六)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科技基础

科技信息化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高分卫星、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新方法日益成熟和广泛使用。全县围绕“智慧宣汉”建设,抢抓智能化和互联网发展机遇,不断增强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智治”嵌入风险防控体系,为提高全县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奠定坚实科技基础。

二、面临挑战

(一)自然灾害风险交织叠加

森林防灭火任务重。宣汉县是国家一级森林火险县,现有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14%,风险系数高,火源管控难度大。防汛抗旱压力大。全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旱涝交替明显,受大巴山暴雨区和巫山暴雨区交替影响,汛期多暴雨,易发洪涝灾害。地质灾害隐患多。全县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南侧与川东新华夏系构造的复合交接部位,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对群众生产生活构成较大威胁。

(二)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风险隐患仍然突出。全县共有危化品生产企业7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3家,烟花爆竹零售网点443家,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煤矿12家、非煤矿山5家,经过长期开采,留下大量地下采空区,存在地面沉降、塌陷等重大区域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不高。全县应急技术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专业培训演练基础条件欠缺,与实战需要的差距较大。转型升级安全压力大。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生产安全事故有从传统高危行业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趋势,交通运输、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等领域事故易发多发,新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压力加大。

(三)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健全

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我县应急管理部门组建时间较短,体制建设尚处于探索期、构建期,协调管理不顺、防和救等职责界限不清等问题依然存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控不到位、工作运行不顺畅的问题亟待解决。应急联动机制尚未有效形成,“资源整合共用、信息互通共享”联动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强,不能完全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联动指挥需求。法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预案体系不完善、责任体系不落实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等问题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四)应急管理基础仍不牢固

应急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局职责任务加重,编制人员减少,特别是安全生产、减灾救灾、风险调查等方面专业人才匮乏。全县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监督力量薄弱,应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有待完善,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管理、调拨和配置机制有待健全,储备方式单一、数量偏少、结构不完善,资源不能有效共享,难以完全适应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

(五)应急处置能力存在不足

协调和应对处置能力有待加强。应急管理局新整合职能较多,对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医疗卫生等突发事件综合协调和应对处置经验不足。现场应对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不够迅速,应急救援队伍整体战训水平和协同联动能力有待提高,事故现场信息难以第一时间全面准确获取、快速报送,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能力亟待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有待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陈旧,基层疾控机构人员配备不足,临床救治能力亟待加强。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重要论述以及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忠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发挥全县应急管理体系优势,着力补短板、防风险、强基础、保稳定、建体系,全力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锻造准军事化应急管理队伍,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创新作为,不断推进以“科学应备、时时应变、统一应战、精准应灾、及时应验”为路径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全县加速争创全国“百强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宣汉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改革发展各方面与全过程。

二、坚持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以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三、坚持预防为主

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关口前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事故预防。加强灾害事故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四、坚持依法治理

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完善应急管理执法监督体系,将应急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五、坚持精准治理

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加快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推进数字赋能,以科技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做到预警发布、抢险救援、恢复重建、监管执法“四个精准”,及时快速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有效应对灾害事故,避免灾情扩大和引发次生事件。

六、坚持社会共治

完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发挥各地各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宽社会共同参与渠道。充分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健全,风险防控、灾害防治、基层基础、应急救援、综合保障、社会协同能力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灾害能力显著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不断健全,应急处突综合协调机制和能力显著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和物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基本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宣汉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为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提供有力保障。

二、分类目标

(一)高效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全县有效构建起“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加合理,规范性文件和预案体系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防控更加精准。应急管理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全面改善;综合救援、专业救援、社会救援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社会动员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健全。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应急通信、紧急运输等方面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应急物资保障更加到位。

(二)安全生产“基本盘”更加稳固

全县安全生产防护网全面筑牢,安全生产“基本盘”更加稳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形势持续稳定。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安全风险源头管控能力、辨识能力显著提升,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在巩固《宣汉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全面加强,重特大灾害事故得到根本遏制,较大灾害事故有效压减,一般灾害事故总量及伤亡人数持续下降。

(三)防灾减灾人民防线更加牢固

全县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防范,防灾减灾防线日趋牢固。以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为主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推进,灾害预警能力不断增强,重点减灾防治成效突出,灾害恢复能力显著提升,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90%以上,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时间小于10小时。

宣汉县“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类别

指标

2025年

指标属性

1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修订率(%)

100

约束性

2

重特大灾害事故信息报送时间(小时)

≤0.5

预期性

3

应急救援

森林火灾24小时扑灭率(%)

≥95

预期性

4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初步救助时间(小时)

<10

预期性

5

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15

约束性

6

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数占比(%)

下降5

预期性

7

单位全县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3

约束性

8

防灾减灾

森林火灾受害率(‰)

≤0.9

预期性

9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

<1

预期性

10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万人次)

<1.5

预期性

三、远景目标

到2035年,全县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大幅跃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远景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安全保障。

第三章  构建高效应急管理体系

第一节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制度化

一、建设应急管理标准体系

参照国家和省市标准,健全突发事件分级分类标准、事故灾害风险预防控制标准以及预警、响应、处置等应急管理分级标准。实施安全生产事故和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县、乡镇(街道)两级响应标准,完善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应急响应措施。强化应急状态下应急、气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公安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力量合成、资源互补的“大应急”工作格局,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确保应急响应规范有序。

二、强化应急管理执法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执法力量建设,优化基层执法机构人员配置,完善相关招录政策。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将应急管理执法装备、服装、用车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开展常态化应急执法培训,提升基层应急执法人员风险排查、规范执法能力,切实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素质。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手段运用,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推动综合执法向移动执法和非现场执法转变,提高监管执法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强化典型案例宣传。

专栏1  应急管理执法工作重点

一、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加快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将危险化学品、矿山、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以及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涝干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灾害救助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与县应急管理局实行“局队合一”体制,以县应急管理局名义统一执法。推进分行业建立4个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中队,综合执法一中队主要负责非煤矿山、工商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综合执法二中队主要负责危险化学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综合执法三中队主要负责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执法工作;综合执法四中队主要负责煤矿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的行政执法工作,由县应急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派驻人员执法。到2025年,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应急管理在职执法人员的75%。

二、执法保障

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执法人员职业保障,配置办公场所,完善工资待遇、工伤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政策。按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试行)》要求并结合实际,统筹配备执法装备、执法制服、标志和执法用车等,开展执法业务培训,持续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精准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三、智慧执法系统

推进“互联网 执法”“执法 专家”工作模式,优化“清单制 执法”方式,配置智能化综合行政执法装备,开展智能安全监管和执法,提升执法效能。

三、完善应急管理考核机制

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对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中,作为衡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强化考核巡查结果运用,将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结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以及行业部门绩效考评,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基层自然灾害体系标准化建设,将成效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第二节  推进应急指挥体系高效化

一、构建立体化应急指挥体系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层级响应”原则,统一调配应急资源,横向形成政府间指挥职责分工和分类管理格局,纵向打造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健全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立体应急指挥体系。强化政府在社会参与中起主导性指挥作用,负责社会参与规则的制定和参与主体的统一指挥协调。发挥县、乡镇(街道)应急指挥体系功能,提升先期处置、物资保障和第一响应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二、打造协调应急指挥平台

加快全县应急管理数字化迭代升级,不断健全完善联合创新机制,强化应急通信、视频会商、基础数据、灾害事故处置等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宣汉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平台,整合现有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各专业指挥平台的指挥调度功能,接入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等多项风险数据,通过数据标准化、空间化、时序化等系列处理为应急指挥提供基础数据,建成集“智慧应急、数字监控、远程指挥、现场救援”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县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与四川省应急平台、达州市应急平台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全面感知风险态势网络,实现对全县交通运输、森林火灾、煤矿、水库、河道断面、地质灾害点、山洪灾害点等的全面监测,为应急联动指挥提供先决条件和预警监测。加快全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和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综合指挥系统建设,力争到2025年,县、乡镇(街道)两级应急指挥平台全面贯通,初步具有可视化双向互动指挥调度功能。

三、加强应急救援响应指挥

常态开展应急指挥演练、方案论证、实际情况处置复盘等岗位练兵,规范应急监测预警、情报分析、报告建议、应对处置等工作流程。规范应急指挥成员单位日常沟通、定期会商、协同演练、合作处置的联动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应急协作,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完善应急现场指挥机构的协调、分工,建立健全灾害事故现场指挥官制度,进一步厘清行政指挥和技术指挥的职责边界,明确现场指挥决策、处置救援、应急保障主体,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加强移动或临时现场指挥所建设。

四、健全应急事件处理机制

加强应急突发事件现场管理,强化现场处置统筹协调,实现高效有序协同处置;推广应急突发事件现场标识应用,科学规范应急现场各职能工作组布局,明确危险区域、警戒区域、卫生区域、救援队伍集结区域、物资供给保障区域以及运输、疏散线路等,做到处置现场规范有序、统一协调。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完善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制度,增强信息报送时效性与准确性。建立应急决策、快速评估机制,快速形成应急态势分析报告以及应急处置方案;完善专家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健全“行政专家”和“业内专家”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应急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管理,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建立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落实县、乡镇(街道)应急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现场指挥官制度,力求事发后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控制事态、减少损失、消除影响;建立相邻区域应急资源就近援助、紧急调配机制,为上级增援赢得宝贵时间与先机。

第三节  推进应急科技体系智慧化

一、加强高新技术装备应用

加大高分遥感、北斗等科技手段和高新技术装备应用力度,全面提升灾害事故预测、预警、防治及应急救援等环节的科技赋能,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无人化水平。加快推进各类新兴技术和方法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深入开展“互联网 安全生产”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改造升级,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着力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的监测预警装备和轻量化、便携化、高机动性的应急救援装备。

二、加快应急管理数字化建设

借助四川省、达州市一体化支撑体系,充分利用物联网、视频识别、移动互联、5G等技术,全面启动“智慧应急”建设工作,加速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构建统一、标准规范的安全风险时空大数据体系,提高风险监测预警、灾害事故研判、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公众自救互救等能力。构建应急管理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接入“城市大脑”推进监测预警系统全覆盖和智能化,提高应急管理综合水平。推进应急指挥系统智能化和高效化,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和灾害事故信息获取能力。

三、绘制动态“应急一张图”

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快推进高水平综合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管理专家等各类应急基础数据库,形成“应急一张图”,努力实现“网上采集、网上监测、图上分析、图上调度”,为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到2025年,形成全县安全生产及时感知、自然灾害整体状态全局分析、应急救援科学高效的“应急一张图”。

专栏2  应急科技体系建设重点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

进一步完善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包括应急指挥平台、视频监控融合平台、应急门户网站、数据接口、网络安全、卫星通信、无人机、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大厅—110指挥中心接入—决策会商室、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指挥大厅—会商决策室—视频会议室等、应急指挥通道、无线对讲系统等,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实现突发事件处置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第四节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要求,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骨干力量的作用,建立以森林防灭火、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抗洪抢险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协同,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志愿者队伍等为辅助的应急救援体系,推动应急救援队伍共训共练、互来互往,增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推动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业化改革,加快消防救援队伍由单一防火救火向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转变。完善力量体系,优化力量布局,打造“30分钟”应急救援圈。强化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提升救援队伍人员配备和技术装备水平,确保全天候、跨区域应急救援任务需要,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二、建设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

因地制宜建立不同层次的专业力量。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所属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重点支持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应急救援中心救援队伍建设,全力打造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专业救援队伍。加快推进森林防灭火、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抗洪抢险、生态环境、水域救援以及水、电、路、气工程抢险救援队伍等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范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职能定位,合理规划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的规模和布局,加强队伍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共训共练互动,逐步完善覆盖全县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三、引导社会化参与应急救援

积极开展社会应急力量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全县社会应急力量人员、装备、资金、保障等情况,建立健全社会应急力量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在预防准备、应急抢险救援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乡镇(街道)对村(社区)自治性、志愿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实行统筹训练、统一调度,全面提升基层群防群治能力。加强应急队伍人员特别是骨干人员的应急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强化与政府应急指挥协调部门的协调联系,努力建设一支“征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社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积极鼓励第三方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实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

四、扎实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健全应急演练实战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应急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注重应急演练事后分析研判、总结评估,发挥演练成果对应急预案的调整修复、改善提升作用。针对重大安全风险,定期开展危险化学品救援、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演练,增强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演练,创新演练方式,推行桌面演练、“双盲”演练,提升应急救援快速响应能力。加强企业、学校、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的应急演练,积极组织公众参与街道、社区的应急疏散演练,提升全县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督促重点企业加强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演练,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在事故初始阶段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自救互救能力。

第五节  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一、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推动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全县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认定、管理、监督检查和保障工作机制。拓展全县广场、绿地、公园、体育馆、学校、宾馆等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难功能;推进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做好运行维护、管理和保障工作,制定配套的疏散安置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重点推进重点人员密集区域疏散掩蔽标志设置,建立相关标识标牌,实现紧急状态下人员快速疏散掩蔽。到2025年,全县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强应急保障力量建设

确保应急通信通畅。协同推进应急通信基础设施装备和偏远地区应急基础网络建设,全面提升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支持全县应急机构、各类专业救援队伍配备小型便携应急通信终端。确保交通运输通畅。建立突发事件紧急交通运输机制,制定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以及应急救援车辆绿色通行制度;建立多部门参与的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交通应急抢险能力建设,健全公路抢通保通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畅通物资储备社会参与渠道,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等积极参与社会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加大先进实用应急装备及物资配置力度,优化应急物资储备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应急物资储备效率;科学合理设定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确保灾害发生后10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能得到初步救助。建立各级各类物资集中统一采购、仓储、调配、管理、发放机制,逐步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储备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降低储备成本,提高应急效率;推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各类应急物资信息综合汇总以及应急物资的综合管理、科学调配和高效利用。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联席会议制度、论证制度、资金保障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调用制度以及动态监管制度;科学合理确定应急物资储备的需求、规模以及结构,制定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规划,满足区域启动Ⅱ级救助响应的物质保障需求;扎实做好应急物资集中储备管理,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库布点规划和建设。提高医疗救治能力。优化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日常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监测系统,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以及重大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疾病预防职责,强化与县级的分工协作;加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急性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卫生救援常用救治药物、消杀药械、防护装备、诊断试剂、特效解毒剂、现场快速检验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应急经费保障。加大救灾资金预算投入,确保重大事故灾害应急处置、紧急救援等资金需要;完善应急突发事件应急征用补偿、损害赔偿机制;强化应急保障资金预算、拨付、使用和监管。

第六节  构建高效应急预案体系

一、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明确预案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教等要求,规范应急预案管理。突出“精简实用”,统筹推进县总体应急预案、各类专项应急预案、部门预案、乡镇(街道)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重大活动预案修编工作。完善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应对制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层级、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易发区,制定重特大自然灾害专项应急救援行动方案,探索推动地质灾害隐患点“一点一预案”试点工作。加强应急预案可行性评估,强化各类各级应急预案衔接融通。探索推进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应急处置卡等的制定使用,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到2025年,基本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衔接、协调联动的应急预案体系。

二、推广数字化应急救援预案

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应急预案数字化建设力度,构建可视化数字预案,增强预案的简明性、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全县统一的电子应急预案数据库,充分利用图、文、声、像技术构建情景模型,实现预案文本电子化、可视化,推动应急决策智能化。到2025年,实现全县应急预案电子化全覆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全面推广数字化应急预案。

第七节  建立健全应急协调机制

一、完善协同协作机制

按照自然资源、水务、气象等部门的防灾减灾救灾职责分工,细化生产安全事故、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等领域“防、抗、救”和灾害监测、预警、防治工作的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各部门应急管理责任,强化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健全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重要情况通报会商机制等,加强与县人武部常态协同联系,定期组织联合演练,提升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水平。实现综合风险会商制度建立率、重点部门参与率、较大影响灾害事故会商率达100%。

二、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

完善防抗救一体化的运行联动机制,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建立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万达开经济圈、渠江流域等跨区域分工协作,积极开展城市间应急管理交流与合作,强化跨区域应急联动协作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应急联动响应、资源共享保障等建设,促进全方位协调联动,提高跨区域协调救援能力。到2025年,与周边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全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第八节  完善应急管理宣教体系

一、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

开展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达标工作,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将安全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健全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由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懂应急、会培训、能宣传”复合型宣传教育队伍。创新安全科普教育宣传形式,充分加强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加大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应急常识等宣传广告片投放力度,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强化应急宣传报道,全面系统报道全县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重要决策部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应急准备与应急救援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与工作成效。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八五”普法工作,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森林防灭火典型违法案件警示教育。到2025年,实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家庭应急安全宣传教育全覆盖。

二、提升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做好应急状态下的舆论引导工作,定期更新相关防灾减灾的专业资讯,加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加深人民群众对应急管理的认识;发挥好新媒体巨大的受众和阅读量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手机客户端等互联网形式将应急安全防范、自救互救教育内容推送给受众,确保内容和知识点的准确性。贯彻落实《宣汉县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全民应急意识。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等宣传活动,举办应急管理知识竞赛、应急救援装备展览等,加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加强应急管理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群众安全防范能力。

三、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开展公众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授课、发放宣传资料和知识读本、播放影像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等知识的普及,开展以心肺复苏、创伤、常见急症等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的演示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现场自救互救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加强政府从政策和资金层面扶持体验式场所的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安全科普场所的规划、建设和完善等工作,让更多的公众通过集知识性、教育性和互动体验式的培训方式,更好地掌握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专栏3  安全宣传“五进”工作重点

一、“五进”工作队伍

配齐配强安全宣传员,每个单位、企业、村镇、学校和社区配备不少于1名专(兼)职安全员。加强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公益性安全宣传岗位,完善注册招募、服务管理、激励保障机制。研究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基层一线争创先进工作典型,形成正面导向作用,加大基层安全宣传工作者的保障力度,研究制定补贴办法。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对安全宣传员进行普遍培训,每年接受安全理论和业务知识专门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

二、“五进”阵地

将安全宣传元素充分融入社区公园、广场等,打造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宣传文化阵地,形成“一处一景”“一场一亮点”。推动建设一批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基地,加大各类科技馆、展览馆、体验馆等公益开放力度,丰富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和设施功能。

三、“五进”活动

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宣传文体活动,全县每年组织开展群众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宣传文化活动不少于2次。鼓励将安全宣传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推进基层特色安全宣传文化品牌建设。广泛组织群众参与安全宣传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率不低于60%。

第四章  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第一节  有效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

一、压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达州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宣汉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健全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会议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健全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严格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双报告”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一票否决、隐患闭环管理等制度机制,加强督查、巡查,压实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的监管责任,推进隐患问题的整改销号。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推行清单制管理,督促指导全县各行业领域企业全面制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日常安全工作清单》。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培养或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推动企业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责任,制定完善应急处置救援预案,建立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与本企业风险等级相适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装备等,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训练,提高应急处置救援能力。推动企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推动各类企业定期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加强动态分级管理,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实现可防可控。各类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企业“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企业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程记录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经费投入机制,重点用于企业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安全责任险,充分发挥安全责任险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分行业领域明确建设任务,规范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使用和作业环境。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举报奖励和教育培训等制度,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

三、严格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

严格安全生产事故查处。常态化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整改情况“回头看”,深入分析发生原因、汲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对调查报告提出追责、问责,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推动落实闭环。督促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健全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投入、安全培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特殊作业审批等制度。推进安全许可审查、安全检查、违法处置、事故和隐患举报、重大危险源监管、安全培训等的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确保全县各行业依法安全生产、依法管理、依法监督、依法查处。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公开道歉制度和警示学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防控措施。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整改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严肃事故责任追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关闭取缔、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责令停产整顿、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执法措施,依法加大事故查处、责任追究力度。完善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办法,督促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四、强化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诚信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罚制度,对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以及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事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纳入信用记录,从严监管。加强生产经营单位诚信管理,敦促企业建立健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信用档案,完善与企业信贷融资、评先评优等挂钩的安全生产信用等级奖惩机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红黑名单”,适时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专栏4  安全生产风险工作重点

一、安全生产清单制

围绕重点行业、重大风险、关键岗位,制定完善“三大责任清单”。以“三大责任清单”为基础清单,以“3 N清单”的模式拓展,建立全覆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积极培育市级示范企业1—2家。到2023年,全面建成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清单制。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全县高危及规模以上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保持100%。

三、综合行政执法力量

(一)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加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到2025年,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

(二)综合行政监督执法队伍

加大综合行政监察执法人员回归执法岗位专司执法工作力度,确保执法人员的到岗率不低于90%。

(三)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业务素质

执行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划和标准导则,联合教育部门,依托中职学校组织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干部大培训,采取短期培训、脱产培训、网络培训、在职教育等方式,全面提升业务素质。

四、综合行政执法

全面推行安全生产“十大监管方法”。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制度,形成畅通、高效、便捷的案件移送渠道,依法严厉惩戒安全生产犯罪行为。

 

第二节  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

一、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理

围绕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持从源头加强治理,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不断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从严实施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许可及监管,严格安全保障,严控增量。落实国家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整体提升企业安全保障能力。

二、提高风险辨识评估水平

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完善安全生产隐患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绘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图,形成企业安全风险链条、防控清单以及责任清单。建立覆盖企业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责任制度,将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纳入员工业务技能培训范畴。健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管理机制,落实重大风险排查日志制度、重大隐患报告制度、隐患动态销号制度,实现各类风险隐患识别、评估、监测、预警、处置等全过程动态管理。

三、实施安全风险精准管控

加强对管控领域、对象、区域等风险评估力度,实施风险分级精准管控。建立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采取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科技推广、技术治理、行政许可等综合手段,切实将重大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与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不定期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预警。

四、健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认真落实重大风险管控挂牌警示制度,定期向全社会公布本行业领域重大风险及管控情况。突出危险化学品、矿山(煤矿、非煤矿)、消防、道路交通、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化工、道路交通、电力、水利、油气等重大工程和设施安全风险防控,落实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安全责任措施,完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宣汉县委宣汉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安全生产行业风险点分类分级管理工作方案,落实分类分级监管要求,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加大对高风险行业企业监督检查的抽查比例。认真分析研判事故发生规律,精准落实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事项、重点要素防范措施。敦促企业健全风险辨识评估、风险预警、重大危险源监控等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第三节  加强“九大”重点领域安全整治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

危险化学品安全人员考核。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相关要求,推动各项制度措施落地见效,到2023年,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等考核达标率达100%。安全风险评估。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分级分类排查治理安全风险和隐患。严格执行新建化工项目准入条件及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按照国家、省、市规定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先进装备与技术方法运用。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到2025年,“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自动化系统装备投用率达100%。建设“北斗 ”应急监测系统,实时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监测与预警。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严格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三严禁”,落实烟花爆竹流向管理制度,达到实际库存和系统填报数据准确一致,严格烟花爆竹零售店安全条件,严格执行“两关闭”政策。

二、矿山安全整治

煤矿安全整治。加大瓦斯、水害、火灾等重大灾害精准治理,推进实施一批瓦斯综合治理和水害、火灾防治工程,加强重大灾害治理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力度,积极推进煤矿分类处置,坚决关闭不具备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坚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划定开采范围,规范采矿秩序,加强整合技改扩能煤矿安全监管,对不按批复设计施工、边建设边生产、拒不执行指令仍然生产的,取消升级改造资格。推进“一优三减”,规范用工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加快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全县煤矿全部达到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提高监管监察执法能力和信息化远程监管监察水平,建成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远程监管共享平台,充分发挥远程监管监察等新模式的执法效能。到2025年,形成持续良好的煤矿安全生产秩序。

非煤矿山安全整治。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企业安全生产许可,深入推进整顿关闭,关闭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完成市上下达指标数。实施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严防露天矿山坍塌、爆炸等事故,严厉打击外包工程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管控高温高压、高含硫井井喷失控和硫化氢中毒风险,严防抢进度、抢产能、压成本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到2025年,全县非煤矿安全生产全部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化。

三、消防安全整治

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制定实施“一城一策、一区一策”综合治理方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文博单位和民族宗教活动等重点场所,制定实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方案,到2025年,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差异化风险管控。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接合部、物流仓储等突出风险以及乡村火灾,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到2025年,全面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建立完善教育、民政、文体旅、卫生健康、宗教、文物等重点行业部门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整治目标任务,提高本系统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消防信息技术。积极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测、消防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信息技术,推动基础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建成县城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

四、道路运输安全整治

道路综合安全。深入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巩固提升国、省、县、乡公路安全隐患治理效果,加快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和危桥改造整治,通客车公路安保设施做到“应设尽设”,加强团雾和冰冻、积雪多发路段科学管控;深化“千灯万带”示范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安全设施建设;实施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全面清理整治农村“马路市场”和国道、省道沿线集镇村庄违规开口。客货运综合整治。依法加强对老旧客车的重点监管,推动公交车安装驾驶区隔离设施。加强对货车辅助制动装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治超“一超四罚”措施,深化“百吨王”专项整治,到2025年,基本消除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等违法违规突出问题。危险货物运输治理。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加快实现危险货物电子运单系统与卫星定位监控及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联网,贯彻执行统一的旅客乘坐客运车辆禁止携带和限制携带物品目录清单,集中开展常压液体危险货物运输罐车治理,强化危险货物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全链条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运输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严格执行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企业规范经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防控制度,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加强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动态监管。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旅游客运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全面加强旅游客运安全管理,严格旅游客运安全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运输企业实施挂牌督办,严格落实“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及时曝光“高风险企业”“突出违法车辆”“典型事故案例”“终生禁驾人员”。信息共享。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依法严查严处客运车辆超速、超员、疲劳驾驶、动态监控装置应装未装、人为关闭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清查“黑服务区”“黑站点”“黑企业”“黑车”。

五、交通运输安全整治

加强国省干道安全专项治理,落实全县国省干道公路沿线安全治理各方责任,及时排查治理影响安全运行的事故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铁路沿线环境安全治理各方责任,全面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认真开展铁路沿线轻飘物及危树整治、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违法行为整治以及铁路沿线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整治。进一步加强公铁水并行交汇地段安全专项治理,严格落实新建公铁水并行交汇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审查及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有关规定,加强防护设施不良整治。严把客运船舶准入关、检验关,推进客运船、旅游船舶、渡船升级改造。建立健全与气象、水务等部门的联动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码头船载视频系统、AIS等监控设备,落实安全管控措施,严厉打击非客船载客、船舶超载、客(渡)船带病航行、冒险航行等违法行为。健全综合交通枢纽安全监管协调沟通工作机制,强化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设施设备维修及更新改造,提升设施设备运行可靠性。

六、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整治

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贯彻执行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体检指标体系,将城市安全韧性纳入城市体检评估的重要内容,将城市安全发展落实到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推进安全关键技术攻关应用,提升城市安全运行和应对灾害能力。城市风险管控。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患行为,督导整治安全隐患。研究制定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指导意见,建立完善城市隧道、城市桥梁、城市综合管沟、地下管网台账,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开展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及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的即时录入、动态更新、共建共享、实时监控,加强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对接,为事故发生后迅速妥善处置创造先决条件。城市安全领域建设。完善燃气工程技术标准,推进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规范燃气市场经营秩序,健全燃气行业管理和事故防范长效机制;建立渣土受纳场常态监测机制,深入开展建筑垃圾、弃土场专项整治,及时排查整治堆体安全隐患;推动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市政排水管网监管,提高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和《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从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管理等方面全面加强城市安全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城市安全发展重点难点问题。

七、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等功能区安全整治

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完善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等功能区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细化并压实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企业安全生产职责,设置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监督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业执法力量,落实监管责任;推进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智慧化建设进程,到2023年,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率达100%。安全生产源头管控。编制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安全发展规划,规范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安全布局,明确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项目准入门槛,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准入和退出;开展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安全风险评价,强化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进一步提升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安全水平,到2023年,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安全风险评估完成率达100%。“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定期开展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完善安全风险数据库和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限期整改提升,有序推进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封闭化管理。

八、危险废物等安全整治

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落实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单位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健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法规标准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督促企业对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论证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论证率达100%。加强渣土、生活垃圾、污水、涉爆粉尘等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落实相应的安全责任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九、特种设备安全整治

“双重预防”体系。大力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清单制管理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机制,构建企业首位负责、属地管辖、部门联合监管、专业精准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老旧小区电梯更新改造。以电梯安全监管改革为抓手,持续开展电梯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乱象整治行动,推动将15年以上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成以事故率、困人率、投诉率、一次性检验合格率和失信记录为主要指标的电梯质量安全诚信评价体系。执法检查。强化公共聚集场所、工贸行业、燃气行业和危险化学品相关特种设备安全集中整治,全面完成重点行业领域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治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达100%,法定检验率达100%。智慧监管。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大力推行现场检查手机软件的应用,通过数据采集,实现特种设备数据动态管理,加强与行政审批、检验检测对接,完成监管全过程全环节信息互联共享、风险动态监测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到2025年,实现基于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数据的检验检测、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生产使用等信息互联互通。

第四节  推进社会服务体系优质化

一、完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公众安全教育为导向,加快建立主体多元、覆盖全面、综合配套、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全县应急管理社会化服务机制,规范辖区内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第三方机构,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拓展政府向社会中介机构购买服务种类,健全应急管理社会化服务考核评价、惩戒、违规退出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人才在应急救援、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全县社会化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灾害事故风险防范、损失补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大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煤矿、非煤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全面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力度,鼓励其他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的作用,形成安全管理与保险服务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逐步向工贸行业、林木行业等领域企业延伸。完善和落实矿山(煤矿、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动建立保险机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煤矿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

第五章  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第一节  开展灾害调查与评估

一、开展灾害综合风险调查

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及《国家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要求,聚焦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位置、范围,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科学划定自然灾害风险类型、等级以及区域,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数据库,绘制重点区域灾害综合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综合防治区划图,修订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区域。

二、开展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部修订印发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加强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分级分类评估,掌握重点区域灾害风险变化特点,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灾害信息数据库和灾害风险管控责任清单,系统推进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区域综合防治对策,为应急抢险、转移安置和指挥调度提供科学的研判依据。

第二节  加强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一、丰富风险监测预防手段

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化、系统化、信息化建设,加强监测数据源整合,提升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健全应急、自然资源、水务、气象等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会商机制,及时共享雨情、水情、火情、气象变化等信息,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审核、评估检查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强化全县自然资源、水务、气象等方面的专业部门在灾害风险预警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网络

充分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视频识别、移动互联、5G等技术,通过物联感知、视频感知和全民感知等途径,汇集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感知信息,建设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实现对全县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

三、推进实时监测能力建设

整合全县各有关部门资源,推进灾害事故监测站网建设,实现森林火灾、江河洪水、山洪、暴雨等自然灾害和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等事故风险的实时综合监测,提高及时发现和科学预警能力。统筹气象、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在高风险的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城乡积涝等灾害点设置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站点与地质灾害、水文预报关联度研究,提升预报精准度。

四、强化风险预警发布能力

制定完善全县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制度,规范预警信息发布行为和流程;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快速发布与传播机制,利用新技术手段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高发布能力。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形成与国家、省、市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多部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强化灾害易发、多发区域的预警信息精准发布能力,加强偏远地区、农村预警信息传播和接收能力建设。综合运用自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乡村大喇叭等载体发布预警预报信息,提高公众预警信息接收能力。充分发挥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灾害信息员作用,多途径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

第三节  加强重点灾害防治建设

一、加强防汛抗旱能力体系建设

坚持关口前移,全面提升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的能力水平,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完善防汛抗旱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加大对全县140座水库的全面排查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预案,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并化解险情。协同推进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应急救援救助体系。进一步明确防汛抗旱责任,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二、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配备专职监测人员和专业监测设备,完善“群专结合”“人技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协同推进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力度,采取避险搬迁、工程治理、专业监测等手段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加大对全县现有地质灾害点的动态监测预警力度。有序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推进地质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和村(居)委会主任以及受威胁群众,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手中,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主动避灾能力。

三、推进森林火灾防治体系建设

协同推进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短板。协同推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先进技术装备,提高森林消防装备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形成“以专为主、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森林消防队伍体系。指导协调全县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片包干责任制。认真落实森林防火期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和“零报告”制度。认真落实《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火,严厉打击森林违法用火行为。

专栏5  重点灾害防治建设

一、防汛抗旱水利

协同推进长滩河、肖家沟等水库建设,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非工程措施建设。修订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二、地质灾害防治

(一)开展风险调查评价

充分运用高分遥感等“空天地”一体化手段,提升隐患发现识别能力,基本掌握隐患风险底数。全覆盖开展全县1:5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对重点乡镇(街道)和区域开展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建立健全隐患风险数据库。

(二)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充分调动基层防灾力量,逐点落实群测群防措施。积极推广普适型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成果分析运用,提升专业技术支撑能力。加快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平台建设,实现预警到乡、到村,形成“专业监测+预警平台+责任人+监测员”的立体监测预警格局。探索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服务中心”以及灾情预警和成功避险激励机制。

(三)防控地质灾害风险

建立“网格员”体系和“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不同预警等级和风险分区,制定统一规范的风险防控标准和预警响应流程。建立风险管控专职调度员制度,实现汛期全天候、全区域、全过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四)隐患治理

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按照轻重缓急有序开展工程治理,重点治理威胁学校、医院、场镇、历史文化村落、政府办公场所、重大公用设施、聚居点等无法全面搬迁的隐患点。落实资金,加快治理进度,鼓励因地制宜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生态修复、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康养设施建设”等综合治理,建成一批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工程。加强对治理进度的定期跟踪督办,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森林火灾防治

落实《宣汉县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健全指挥体系、完善职责体系、优化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体制机制和党政责任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气象灾害防御

(一)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

协同建立气象业务基础数据库,绘制气象防灾减灾地图,依托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现有传播渠道,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平台,形成全县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一张网”。

(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

在主城区周边、林区等重点区域协同建设地面气象观测站和人影碘化银燃烧烟炉自动发生器。

第四节  强化灾害恢复能力建设

一、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动员、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力量的“五社”联动机制。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原则,完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加强各级间职能统筹协调,强化协调联动,到2025年,形成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以及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加大灾害应急救助力度,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增强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和通信枢纽等生命线工程快速抢险能力。健全社会捐助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恢复重建。

二、提升基层应急队伍救援能力

加快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管理权力清单。强化乡村区域协同,建成以区域性中心乡镇(街道)消防救援站为主力,乡镇(街道)应急队、村(社区)应急分队为辅助的“一主两辅”基层应急力量体系。鼓励乡镇(街道)、村(社区)整合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建“一队多能”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志愿者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建立基层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等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与其他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一调配、快速运送、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支持民兵应急力量建设,进一步强化民兵应急力量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作用。

专栏6  基层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建设重点

一、基层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培训

实施基层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培训行动,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相关知识纳入培训,按计划分批次组织或者利用网络视频等方式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覆盖。

二、灾害信息员队伍

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全县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打造覆盖全域、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切实提升自然灾害灾情管理能力和水平。设置灾害信息员A、B岗,建立灾害信息员管理制度,规范灾情统计报送、台账管理及核查核定流程。完善灾害信息员培训机制,明确灾害信息员培训目标,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升灾害信息员队伍核灾报灾能力。

三、不断完善灾害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县、乡镇(街道)两级统一的社会救助平台,提高统筹协调社会救助力量和物资的能力。探索多渠道的灾害风险分散机制,强化保险机构灾害事故预防和灾害补偿服务。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开展巨灾保险制度试点建设。支持鼓励社会组织、专家和志愿者参与灾后救助,建立社会救助激励机制,创造救助活动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心理干预专家队伍,健全突发事件心理救助机制,整合心理干预专家和社会力量,加强对受灾群众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和心理救援,及时有效地处理受灾群众的心理问题,稳定受灾群众情绪。

第六章  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第一节  数字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工程

稳步推进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应急指挥平台、无人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急指挥场所、显示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会议系统、现有数据及平台对接整合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扩大接入覆盖面,实现与县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急平台的衔接,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预报预警能力,全面提升县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推进宣汉智慧应急“一张图”系统的构建以及数据完善。

专栏7  数字应急管理建设重点

一、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县综合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新建综合指挥中心一座,并有序向片区中心乡镇延伸。将县域的煤矿、非煤矿山、危化行业、水文、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监测、森林防灭火、道路交通安全、旅游景区、公安雪亮工程等信息统一接入县综合指挥中心。

二、应急指挥信息网络

推进县、乡镇(街道)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建设,建成天通卫星系统(全网通终端与便携终端)、窄带集群通信终端、移动专网终端等,确保应急通信畅通,形成县、乡镇(街道)应急指挥基础网络和节点,实现区域全覆盖。

三、危化生产等高危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危化生产等高危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主动将相关数据接入政府系统,实现企业风险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安全生产全要素数字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政府监管水平。

四、智慧园区

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到2025年,建成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重点人员、重点设施设备、高危作业等线上监管。

 

第二节  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全县避灾安置场所、疏散基地建设,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抗洪抢险等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升应急处置效率。统筹规划县城、片区消防安全,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加强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供电、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确保消防安全发展与城市、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强化通信、交通、医疗、资金方面保障力度,全面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应急物资保障库和储备点建设,推广集约配送、无人机(车)快递等新模式;建立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动态监测网络,实现对应急物资与装备的需求链、供应链、实时状态、质量监管以及社会动员协调等的统筹和数据化管理,为应急保障工作提供支撑。

专栏8  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提升重点

一、应急避难场所

1.宣汉第二中学(新校区)。规划建设宣汉第二中学(新校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约5.8万平方米,可容纳0.9万人避难。2.黄金槽公园。规划建设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可容纳1.7万人避难;3.宣汉县华融学校。规划建设面积约1.6万平方米,可容纳0.2万人避难;4.宣汉县蒲江小学。规划建设面积约1万平方米,可容纳0.1万人避难;5.百节溪小学。规划建设面积约1.9万平方米,可容纳0.3万人避难;6.规划建设约40处应急避难场所。

二、综合行政执法保障

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执法人员职业保障,配置办公场所,完善工资待遇、工伤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政策。按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试行)》要求并结合实际,统筹配备执法装备(执法记录仪、便携式笔记本、便携式打印机、防爆相机、对讲机等)、执法服装、执法用车(按执法人员每5人一台的标准配备)等,开展执法业务培训,持续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精准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三、应急保障力量

(一)通信

1.应急通信装备。加强370M无线应急专网系统建设和无线通信终端装备配备,推动卫星电话、便携无线通信终端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等下沉配置,提升基层末端通信保障能力,保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灾情下至少有一种通信方式联络畅通。

2.应急通信保障小组。重点配备VSAT卫星通信远端站(卫星车),完成应急通信保障小组建设,配发卫星电话、5G单兵图传、公网对讲手机、备用电源(含应急发电机)以及防护背包、照明灯具等个人装备。

(二)交通运输

建立交通运输、公安、卫生健康、民政等多部门参与的道路运输事故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四位一体”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提高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处置效率。

(三)应急通道

规划城市级、县级、社区级三级应急通道。1.城市级应急通道。规划达宣快速通道、宣南公路、宣双公路3条应急通道;2.县级应急通道。规划石岭大道、巴人大道、西华大道、百节溪路、琦云西路、琦云东路、永安大道、解放北路、解放中路、塔沱东路10条应急通道;3.社区级应急通道。规划社区内部次干道和主要支路的应急通道。

(四)医疗

贯彻落实《宣汉县卫生健康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深入推进2个专题(即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和6个方面专项整治内容(即消防安全整治、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安全整治、特种设备安全整治、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粉尘危害专项整治、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卫生健康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全县卫生健康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四、应急物资

(一)应急物资储备库

新建县级中心物资储备库,将应急救灾、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消防救援等应急救灾物资统一储存管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建设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门卫室、办公室、烘干消洗室等200平方米),包含围墙、晾晒场、停车场等;优化完善10个乡镇物资储备分库,建设地点涉及南坝镇、芭蕉镇、华景镇、渡口土家族乡、厂溪镇、普光镇、胡家镇、天生镇、马渡关镇、峰城镇。

(二)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全县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应急物资进行规范存储、有序调度、高效配送和精确溯源,实现应急物资可视化管理。

(三)社会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试点

通过政府补助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和家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制定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推荐清单,随时更新、动态管理、精准掌握。选取2个乡镇(街道)进行社会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试点示范,初步形成社会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五、应急服务站(点)

加快推进全县“六有”(即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标准乡镇(街道)应急服务站和“三有”(即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标准村(社区)应急服务点、微型消防救援站的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六有”“三有”应急服务站(点)。

六、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基地

在东乡街道或者蒲江街道建设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基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

七、应急救援装备能力

加强全县应急救援装备能力建设,主要涉及东乡街道、南坝镇、渡口土家族乡、峰城镇、毛坝镇、大成镇、厂溪镇、普光镇、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建设重点为:

(一)应急救援直升机停机坪

按照直升机停机坪的建设标准,新建应急救援直升机停机坪4座。

(二)县综合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

新建综合指挥中心1座,并有序向片区中心乡镇延伸。

八、公共消防

(一)城市消防

1.配备大流量大功率城市消防主战车1辆,配备大功率远程供水系统1套,配备70米级登高平台消防车、60米级大跨度高喷车等高层建筑灭火装备。基本建成与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与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相匹配的装备体系,到2025年,城市消防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2.县城消防

(1)消防站

①特勤消防站。扩建张家坝特勤消防站,占地面积1公顷,消防责任区面积6.38平方公里,兼作指挥中心、后勤训练基地。

②一级普通消防站。新建宣汉西区消防站,占地面积0.5公顷,消防责任区面积7.88平方公里,主要服务西区新区。

中远期规划建设宣汉北、柳池工业区2座一级消防站,分别服务城北地区和柳池工业区。

(2)微型消防站

按照“统筹整合、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站多能”的原则,依托治安联防队伍、单位保安人员、社区服务中心和警务室等现有资源,在县城老城区建设微型消防站约6座,配备完善相应器材装备。

(3)消防供水

①消火栓。县城消火栓主要以补建为主。

②消防水池。在后河沿岸规划建设消防取水码头1处。

(4)消防通道

新建疏通消防车通道约30千米。

(二)片区消防

在南坝镇、普光镇、胡家镇新建二级普通消防站,占地面积0.20公顷,消防责任区基本覆盖建成区及周边地区。

 

第三节  全民应急素养宣教提升工程

立足“大应急、大安全、大减灾”理念,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线上结合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根据受众需求不同,分类别、行业、区域、时段、人群,精准开展培训宣传工作,提升全民安全职业素养;线下开展以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基地等为主体的宣教基地建设、文化阵地建设,打造由政府引导,基层和企业跟进的宣汉安全生产宣教模式,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氛围保障。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宣教内容进社区安全知识宣传栏,进农村文化大礼堂,力求安全宣教全年龄段覆盖,全力打造宣汉特色宣教样本。

专栏9  全民应急安全素质宣教提升重点

一、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基地

加快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立防灾减灾陈列展览区、防灾减灾沉浸式体验区、学术报告区、公众服务区及其他配套用房等主体工程,建成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基地1—2个。依托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防灾减灾示范社区1个以上。

二、企业员工安全素养提升

实施企业员工安全素养大提升,推进全县工贸和化工类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培训全覆盖。深入实施高危行业企业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工程,推进全员培训。全面推进企业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确保高危行业人员100%持证上岗、重点企业人员100%培训合格后上岗。

 

第四节  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提升工程

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道路交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工贸行业重点环节、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隐患治理,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完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特大灾害事故得到根本遏制,较大灾害事故有效压减,一般灾害事故总量及伤亡人数持续下降,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专栏10  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提升重点

一、“北斗”应急监测系统

重点在高风险危险化学品企业与敏感保护目标之间布设“北斗 ”应急监测装置,实时感知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大规模泄漏、位移沉陷、地震烈度、实时雨量、风速风向等,智能研判企业、区域风险态势,确保在企业安全控制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以及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实行“兜底”监测预警。到2025年,基本建成遏制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事故智能感知体系,显著提升安全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二、安全生产

1.新建达州普光化工园区安全应急救援智慧化体系,包括指挥中心、封闭化管理建设,卡口、岗亭、道闸、高空瞭望塔视频监控等安全监控体系、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等。

2.达州普光化工园区安全实训基地建设。建设面积约1200平方米,包括典型化工设备操作与检维修实训设施建设、化工特殊作业安全技能实训设施建设、化工工艺安全实训设施建设、个体防护和医疗急救设施建设、事故警示教育和伤害体验设施建设、配套培训研讨教室建设等系统设备设施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加快推进“清单制 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两书两函”制度,狠抓责任落实、风险管控、隐患治理、事故预防,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持续减少一般事故,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和基本盘。到2025年,全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率、单位全县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分别下降15%、33%、5%。

 

第五节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健全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灾害事故风险区划。全面调查掌握风险要素信息,实施重点隐患排查,加强重点行业安全风险辨识,开展综合减灾资源或能力调查,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

专栏11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设重点

一、普查内容

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二、普查阶段

(一)试点阶段

建立各级普查组织领导机构,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

(二)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

完成全县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并将普查成果运用。

 

第六节  森林防火灭火能力提升工程

对照《达州市宣汉县森林防火规划(2020—2025年)》,加强全县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更新数据库,强化与协同单位之间的连通共享,实现“纵向贯通、横向互连、精确指挥”的一体化指挥体系。加强应急机动通信系统建设,构建多手段、多层次,空中、地面立体化的森林防火通信网络,确保总指挥、各扑灭火队伍之间的通信畅通。巩固推进林火视频监测、瞭望塔、防火巡护、森林航空消防、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和阻隔系统等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应急车辆、单兵防护装备和灭火器具等装备,提高森林消防装备现代化水平。

专栏12  森林防火灭火能力提升重点

一、森林防火指挥系统

配备包含服务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火情卫星监测系统的图形工作站。

二、应急机动通信系统

配置应急指挥车、便携移动中继台、车载电话、卫星电话以及其他应急通信设备。

三、预警监测

(一)林火视频监控。

新增视频监控系统前端,与现有视频监控中心结合,同步实现前端与指挥中心信号无缝连接,实现指挥部可视化操作。

(二)瞭望台。

对现有3座瞭望台进行改造升级,在适宜人工瞭望监测的大面积林区新建瞭望台13座,配备高倍望远镜、红外探测仪等瞭望监测设备及语音通信设备。

(三)防火巡护。

1.地面巡护。配备巡护车辆、定位仪、对讲机、照明设备。

2.航空巡护。适当配备小型无人机。

四、森林航空消防

按照直升机停机坪的建设标准,在三墩、峰城、毛坝、东乡街道建设航空防灭火停机坪4处,配置相应的坪面标识、标牌、助航灯光等配套设施,覆盖全县37个乡镇(街道)和4个国有林场,在停机坪附近水域配套建设航空消防取水点4处。到2025年,重点林区森林航空消防覆盖率达90%、航空消防1小时到达率达95%,森林火灾高危和高风险区的空中灭火效能显著提高。

五、防火道路与林火阻隔系统

(一)防火道路。

新(改)建林区防火道路,打通林区断头路,与现有道路结合,形成完善的应急道路网络。

(二)林火阻隔系统。

通过砍伐清除林下灌杂的方式,在国有林场开设防火隔离带。

六、森林消防队伍

根据城乡消防站、队专职消防员配置标准,完成已建站、队人员增补和新建站、队人员招录,完善附属设施设备,配备运兵车,防火服、护目镜、防火靴等单兵防护装备和灭火器具。

七、其他基础设施

在重点林区、交通要道处,防火期常设森林防火检查站;依托林区水库(山坪塘、微水池)建设森林消防水池,升级改造现有林区管护站。

 

 

​第七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应急体系顶层设计,健全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应急管理领导负责制,加强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建设力度,落实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能。加强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专家组的建设,明确县、乡镇(街道)应急机构的职责定位,做到职责清、层级明、效率高。进一步明确县应急委与专项应急指挥部之间的关系和权限,强化县应急委的统筹决策职能和专项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协调职责。

第二节  强化制度保障

建立统一完备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与同级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建设配套管理制度,为工作推进提供坚强保障。完善项目管理,健全项目管理和专家咨询制度,强化第三方测评、检验在项目检查、验收中的作用;加强廉政风险管控,强化项目审批和管理各环节的记录、巡查、评估和管控。完善应急管理局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应急响应内部程序、处置流程,健全联合会商、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军地协同、专家辅助决策等工作机制。

第三节  完善投入机制

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投入。加大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信息化平台、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人才培养、装备提升和宣传教育演练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管理资金动态增长机制,足额预算安排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资金。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和使用。

第四节  注重规划衔接

做好本规划与全国、全省、全市应急管理体系上位规划及宣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着重在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方面做好衔接,明确实施责任主体,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县级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研究制定实施工作方案,细化横向纵向事权和职责划分,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健全规划协调衔接机制。随时掌握国家、省、市有关应急管理最新政策法规和工作部署要求,确保任务实施与相关政策要求保持一致。

第五节  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跟踪监管与考核评估制度,强化目标任务管理,将规划任务具体落实情况作为对部门工作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县应急管理局对规划建设内容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管,跟踪分析,适时组织开展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作适当调整。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开展规划宣传、展示,及时公布规划进展情况,营造全员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氛围,确保规划相关任务工程高质量完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