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街道严守群众“粮袋子”,有序推进耕地“进出平衡”
来源:东乡街道办事处
发布日期:2022-12-21
点击数:人次

一、系统谋划,明确责任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编制街道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目标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自然资源、农服中心、林业、财政、环保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耕地“进出平衡”有效落地实施。

二、扩大宣传,同向聚力

有效利用统筹整合项目资金,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耕地恢复,根据治理难度与等级对治理面积集中连片达10亩及以上并用于粮食生产的非耕地进行奖补,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结合生态环保、农民意愿,多形式宣传耕地保护政策、补偿政策,鼓励农户配合推进,自愿腾退、复耕。充分运用“三个一”工作机制,开展院坝会14场次,撂荒地治理村民协调会30余场次,有效链接“六个一”活动,开展入户宣传3000余次。

三、对照补短,推进复耕

采取“进出平衡”方式补充“进”地,严格执行撂荒地治理,用好机械、选好苗子、优化人员,治理一块,举证一块,确保复耕质量数量同步走。严格执行日排名、日通报、日总结制度,对排名靠后,连续两天无新进展村(社区)进行通报批评,及时“红红脸,出出汗”传导压力,让“比学赶超”成为常态。截至目前,有效治理撂荒地777.11亩,有效复耕563.69亩,其中牛背村治理比例已达257.14%。

四、强化监管,长效发展

建立街道、村、组三级田长制,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街道田长,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建立耕地保护督察考核和奖惩机制,压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确保“良田粮用”。实行三级农田网格监管机制,以日常巡查为抓手,将基本农田定位、定量、定人管理,基本形成共管共享的耕地保护机制,从根本上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