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乡村振兴简报(第16期)
来源:宣汉县乡村振兴局
发布日期:2022-11-27
浏览次数:

​【编者按】宣汉县整县摘帽以来,县委、县政府坚定落实中央、省、市部署,精准统筹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鼓励调度各级各地党组织充分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大胆创新创造和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多点支撑、各具特色成功典范其中,胡家镇鸭池村,紧盯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目标,扭住“依山靠地、变废为宝”持续用力、创新破题,成功探索出一条农业为本、农旅融合、多管齐下、立体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稻花香里说丰年

——探访宣汉县鸭池村巩固脱贫成果打造盆周山区

乡村振兴新样板经验做法

在完成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后,作为整县摘帽的宣汉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机结合,坚持以争创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为契机,不断创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充分依托盆周山区深丘地形地貌,积极探索在胡家镇鸭池村建设国家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农旅融合发展先行区创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引领盆周山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一、村情概况

胡家镇鸭池村,四面环山,缓坡地形,平均海拔670米,幅员17.8平方公里,耕地5806,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地貌。近年来,该村聚焦“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目标,稻田质效下功夫、在农旅融合上做文章,在联农带农上趟深水,走出了一条适合盆周山区巩固脱贫成果、带动乡村振兴路径

二、具体做法

(一)落地政策让成果巩固,筑牢防返贫坚实堤坝。一是创新监测机制为脱贫对象守底线出台《防返贫风险推送、信息比对、信息共享和督查通报工作机制》,推行村(社区)常职干部每天监测、乡镇工作专班每周监测、乡镇班子成员双周调度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六类重点对象实行全覆盖、高强度监测预警。充分发挥防返贫政策兜底作用,六类重点对象优先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保底政策,牢牢守住返贫底线截至目前,全村落实享受低保186207人、教育救助91人次,全员医保710,无一人返贫致贫。二是创新土地利用为巩固成果上保险该村立足土地资源丰富、盆周山区气候特点,始终扭住“向资源要资产”这一目标,创造利用土地,将以前的以田定产转变为以产定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1+9”改田方式(“1”是指用田的十分之一作为鱼沟,开展生态养鱼;“9”是指剩余部分种植优质水稻),创新建立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既提高水稻品质、保障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水产养殖等产业效益,亩均产出效益较传统水稻单作增加3000余元。三是创新利益联结为农户增收延链条为破解农村劳动力匮乏、土地资源闲置问题,该村探索建立“1+3+7”土地托管统筹经营管理机制,强化利益联结,实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三赢局面。即:农户根据土地质量等级每年支付600—700/亩的托管费,由村集体将土地生产经营权承包给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每年保底生产800斤稻谷/亩,合作社将鱼总收入的1%支付给村集体后,农户和合作社将水稻收入和鱼收入剩余的99%再按37比例分成使农户稳定增收、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同时,村集体将所得收入用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互促互进。2021年,鸭池村发展稻渔产业3000亩,实现综合产值1440余万元,群众人均年收入1.86万元,合作社年纯收入达3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3.9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4个村(社区)、381115245人增收致富。

(二)三式推进让发展更高效,打造提升新生活品位。一是应景式改造。几年前,鸭池村撂荒耕地多达1245,好田良土成为煞心风景为此,该村盯住“依山靠地、变废为宝”思路,不断探索实践稻田养鱼新模式,在不改变地形原貌基础上,经过多年实践,成功将可耕种田地打造出成方成块的稻田养鱼靓丽风景,调动广大村民特别是脱贫户、监测户参与发展种养项目增收致富,经济效益由原来的1200/亩增长到现在的6600/亩,直接带动47户脱贫户通过种养实现增收致富。二是递进式拓展。稻田养鱼试验示范成功后,立即在全村进行总结推广,特别注重立足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实际,重点聚焦留守青壮年、年迈弱劳动力、居家带娃妇女等特殊群体,通过托管”“购买服务等方式,切实解决因劳力不够、技术瓶颈等原因无法独立进行稻田养鱼问题。在此基础上,稳步推动多种经营项目进入、多种元素致富模式,先后引进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培育专业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8个、种植大户24户,直接带动35户脱贫人口年均增收3000元。三是井喷式增长。始终抓住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目标,按照农业为本、农旅融合、多管齐下、立体发展思路,通过在项目建设中推行以工代赈、在水利基础设施领域广泛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鼓励脱贫户、监测户发展农家乐和到户产业,安排参与专合社、家庭农场事务管理或务工,组织开展青壮年外出务工就业服务,全面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实现更高水平的增收致富。2021年,该村197户脱贫户711人年人均收入由11660元增长到13400元,真正实现全面发力、全面致富。

(三)三条途径让增收更稳定,共同携手迈新征程。是基础投入撬动。大力推进长藤结瓜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52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5520万元、社会投入1000万元),建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稻渔综合种养高标准农田3000亩,同步建成产业道路23公里、山坪塘15口、小型水库1座、蓄水池6口、渠系15公里等基础配套设施,灌溉面积实现全覆盖,真正做到了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特别是在今年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下,灌溉用水蓄水量仍保持在40%以上;大力推进宜机化作业,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购置农机30余台,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100%,耕作时间传统人工缩减了2倍,构建起田成型、路相通、渠相连的山区田块新格局二是支柱产业带动。大力推行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防控、统一收购的订单生产和统一品牌打造的“5+1”生产经营模式,村集体组织全程参与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土地托管标准统一、水稻有机认证等生产、销售、管理全过程统一使用稻鱼香等品牌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实现农业生产小农户大市场无缝链接。目前,培育特色大米品牌3个,其中,稻鱼香”“桂花香米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A级认证。通过“5+1”统一生产经营模式,稻渔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实现大幅提升,大米价格由原来的2/斤提升至8/斤,稻鱼价格由原来的7/斤提升至15/斤,辐射带动脱贫户亩均增收800余元三是农旅融合联动。充分利用鸭池生态观光园田成型、渠相通、路相连、阳光足、景色美等独特优势,全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依托鸭池村稻鱼种养核心区优势,建成云城寨公园、鸭池寺等旅游景观,建成稻鱼香等三星级农家乐和鹿鸣山庄休闲山庄,集中打造捕鱼体验、农事参与、记住乡愁、休闲娱乐、观光散心多维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大量游客来此参观、消费体验,成功培育农业园区带动旅游景区融合发展新的增长极,2021年,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带动80余户脱贫户、监测户户均增收3万元。

三、几点启示

(一)始终聚焦联农带农,为巩固脱贫成果壮胆农业企业与三农工作唇齿相依农业企业理应承担起联农带农、兴农富农的社会责任。胡家镇鸭池村始终把联农带农,特别是带动脱贫户、监测户稳步增收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龙头企业投资金、投技术、投管理,农户土地流转、林权入股、利润分红等方式,实现农业产业与乡村发展互洽共生、互馈共赢,让广大农民真正拥有产业发展话语权,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全过程,共享乡村振兴丰硕成果,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二)始终聚焦提质增效,为融合快速发展壮行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更要在要素保障、品牌包装、技术提升、延链发展、统筹整合上发力用力。胡家镇鸭池村始终抓住提质增效这个关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服务指导,严格质量标准,加强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注重融合发展,尤其注重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推动各类资源要素跨界融合、集成集约,促进各主体多元互动、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新型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三)始终聚焦宜居宜业,为提生活质量壮色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广大群众对生活质量、文化向往、生态环保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广袤农村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近年来,胡家镇鸭池村在老百姓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后,持续开展卫生习惯教育、移风易俗行动和文化体育活动,通过村规民约、模范带动、文化熏陶、积分管理、红黑榜示等方式,规范群众行为、提高群众意识、养成卫生习惯,特别按照厕所卫生、房间整洁、庭院雅致、砌物整齐标准,利用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形成祥和富足、宜居宜业美丽新农村,全面增强脱贫户、监测户建设家园、共同富裕的自豪感和内生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