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实施方案
来源:宣汉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2-08-26
浏览次数: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国乡振发〔2021〕1号)、《四川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意见》《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达市府办发〔2022〕15号)精神,结合宣汉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用乡村振兴的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尊重客观实际和农民主体地位,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为加速争创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贡献乡村振兴力量。

  二、目标任务

  聚焦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政治任务和实现有效衔接的紧迫任务,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把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作为突破口,牢牢守住不发生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民收入增速、全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推动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力争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取得好的等次,全力争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巩固拓展行动

  1.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严格执行年度防止返贫监测标准,对监测对象不设置规模限制,坚持每月动态排查,全年完成4月和8月两次全县集中排查。简化识别程序,探索建立村级入户核查员制度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简易识别制度。强化分类入户走访,加强动态监测,对返贫致贫风险大的重点人群定期“网格式”入户走访,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变化、收入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县域内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排名靠后的村、中型易地搬迁安置点风险监测,防止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健全县级行业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相关部门定期推送易返贫致贫人员线索。抓好监测对象数据管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管好用好防返贫基金,落实监测联系人责任,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杜绝“漏测失帮”。严格执行风险消除程序,对风险消除情况开展回访。

  2.抓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支持。持续落实《中共宣汉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宣委农领〔2021〕14号),科学编制48个重点帮扶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推动帮扶政策、帮扶资源向重点帮扶村倾斜,组织帮扶力量建立重点帮扶村专项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资金、帮扶项目。推进科技特派团、产业技术顾问等制度落地,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加大普惠性一般农户小额信贷推进支持力度。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发展监测评估。

  3.抓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巩固。盯住重要节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不断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成果。

  4.抓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中型易地搬迁安置点制度,明确4个中型集中安置点县级挂包领导。立足安置点资源禀赋,支持每个集中安置点至少发展1项主导产业,探索迁出地资源资产盘活模式。加强搬迁群众就业扶持,实施就业协作帮扶专项行动,实现有劳动力的零就业搬迁家庭动态清零。推行“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社区治理新模式,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社会融入。以安置点为单位,持续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3月底前以县为单位编制完成年度后续扶持项目清单。4月底前完成覆盖搬迁群众的产业项目、帮扶车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和落实情况的梳理、核查、规范。

  (二)实施稳定增收行动

  5.抓实脱贫人口产业发展。聚焦重点帮扶村、县域内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排名靠后的村和无稳定主导产业带动的村,因地制宜编制实施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中央资金不低于55%,省级资金不低于50%且不低于上一年度,重点支持带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低收入人口就业较多的产业基地、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补齐帮扶产业初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等短板,3月底前编制完成年度产业扶持项目清单。推动脱贫人口发展到户产业,衔接资金优先支持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户发展到户产业,鼓励探索实施发展种植养殖业奖补政策,本地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不低于10%。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用好重点帮扶村“产业帮扶”数据库,促进联农带农机制发挥作用。推广用好“巴山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农产品销售规模不低于2021年。

  6.抓实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延续跨省务工交通补贴、有组织输出激励、就业基地奖补等支持措施,用好东西部劳务协作手段,促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探索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解决帮扶车间订单不足问题。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保持岗位规模总体稳定,聘用脱贫人口数量稳中有升。通过帮扶车间、以工代赈等吸纳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户就业,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脱贫劳动力返乡创业,提高就地就近就业比重。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超过2021年度,达到8.7775万人以上。有劳动力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有就业意愿劳动力多的脱贫家庭,努力实现更多人就业。

  7.抓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挂牌,建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组织机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建尽建。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领振兴”村特色集体经济项目,鼓励脱贫村、重点帮扶村、县域内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排名靠后的村通过租赁、参股、联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力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2021年增长10%。抓好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8.抓实规划引领。推进南坝片区试点规划编制,逐步优化推动剩余片区规划布局,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片区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推动加快编制县域村庄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将资金项目适度超前向重点帮扶村、中心村集中,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以县为单位,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库,加强乡村道路、农村供水工程、电网、通信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户住房、厨房等影响群众基本生活的功能性缺位短板。

  9.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和分类减量,实行就地资源化利用,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模式。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家庭卫生革命行动。建设一批森林乡村、水美新村,打造川东北、渝东北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带。

  10.抓实农村厕所革命。推广应用玄武岩纤维产品,完成年度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开展户厕问题整改“回头看”,摸清改厕类型模式和农村户厕底数,严防出现新的规模性问题厕所。实行分区分类推进,完善改厕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动态管理农村户厕数据库,探索建立农村户厕和公共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建好专业技术队伍。总结推广农村改厕典型案例。

  11.抓实和谐善治乡村建设。分类分步开展积分制、清单制试点。鼓励乡、村探索建立小微权力、村级事项、公共服务等清单和积分模式。探索开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村委会民主选举、村民议事和村务公开三项制度。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完善移风易俗约束性措施和奖惩机制,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恭比、随礼泛滥等问题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斗争,抓好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化平安乡村建设。争创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举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四)实施协作帮扶行动

  12.抓实东西部协助。不断深化劳务协作,做大做强“宣汉海员班”“绿色石化班”“2+1职业人才培训班”,帮助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不断推动消费帮扶,建好用活农特产品展销平台,推广用好“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持续畅通“宣菜入舟”通道,努力把宣汉优质农特产品更多更广泛推向东部市场;不断强化结对帮扶,加力推进学校、医院、镇村、村企结对,组织开展好结对帮扶活动、实施好帮扶项目,推动镇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人才协作,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优选一批急需紧缺人才互派互挂;强化项目建设,建立完善利益联接机制,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强化示范引领,突出带动功能和示范效益,综合考虑产业优势、人居环境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浙川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

  13.抓实社会帮扶。加强与中、省、市帮扶单位沟通,做好县级部门定点帮扶。采取“1+N”组团模式(帮扶单位1名领导班子成员+N名干部职工),对帮扶村脱贫户、监测户全覆盖结对帮扶,每年入户帮扶累计不少于6次。举办1期驻村干部示范培训班,开展督导暗访不少于2次。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双助”“万企兴万村”等活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五)实施示范创建行动

  14.抓实乡村振兴先进创建。全力创建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积极开展省级、市级乡村振兴“百镇创建.千村示范”行动,加大最美乡镇和洁美乡镇建设,加大产业兴旺村、生态宜居村、乡风文明村、治理有效村、生活富裕村、重点帮扶优秀村的储备、培育和创建。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

  15.抓实责任到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五级书记”抓有效衔接,健全县牵头抓总、乡抓落实和县领导分工联系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机制。压实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责任,落实农民增收工作县委书记和县长负责制。

  16.抓实队伍建设。参照省、市“三定”规定制定情况,及时制定出台宣汉县乡村振兴局“三定”规定,定人、定岗、定责。分层分类加大培训力度,举办全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等培训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17.抓实人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加大基层中高级专业技术骨干顶岗培养和紧缺大学生选派、定向培养力度。依托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一批优秀大学生,动员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退役军人到乡村振兴一线锻炼,推动人才智力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一线聚集。加大乡村振兴基础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农机手、乡村工匠和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

  (二)强化政策资金保障

  18.抓实政策落地。持续完善有效衔接政策,形成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宣传执行力度,提升群众知晓率、获得感。建立政策执行跟踪问效机制,对相关政策的落实成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评估。

  19.抓实资金保障。加大中、省、市衔接资金争取力度,确保不低于4亿,力争4.2亿。做好县级衔接资金保障,做到投入力度不减。充分调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形成多方投入合力。

  20.抓实项目实施。做好衔接项目储备,安排实施好年度项目,3月底前完成前期准备,4月底前全面开工,每月进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数据分析和定期通报,对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较慢的点对点调度。抓实扶贫资产项目后续管理,做好扶贫项目“两拖欠”问题化解和2021年衔接资金、整合资金形成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工作。

  (三)强化纪律作风保障

  21.抓实督导调度。实行“常态化监测+适时暗访调研”制度,与省市级同步联动开展全覆盖督导,持续开展有效衔接专项监督。

  22.抓实考核评估。丰富拓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方式方法,实施乡村振兴专项考核,通过“平时考核+年终考核”开展严格考核。抓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强化考核评估结果运用。

  (四)强化宣传引领保障

  23.抓实总结宣传。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宣传报道,讲好乡村振兴宣汉故事,营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氛围。加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总结提炼,至少提炼一条经验或一个案例被市级及以上刊物刊载。

  24.抓实舆情处置。紧盯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常态化加强乡村振兴信访舆情情况摸排,依法依规化解群众诉求,确保信访舆情稳定可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