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因人施“矫”
来源:县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2-06-22
点击数:人次

​​  ——宣汉县司法局强化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正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宣汉县司法局始终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以促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为目的,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和个别化矫正工作,不断提升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分类管理重保护。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个人情况、家庭环境、犯罪原因等因素,综合评估考量,科学制定矫正方案,实行“一人一策”差异化矫正管理。在日常监管中,通过电话核查、微信定位、APP签到等技术手段,及时掌握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情况,有效进行违规预警,确保不脱管、不漏管。同时,坚持区别对待、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特殊保护四个原则,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和其他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类管理,严格落实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档案单独管理,严防信息外泄;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采取个别教育、单独谈话等矫正措施,入矫宣告、解除宣告、奖惩训诫等环节均不公开进行;矫正期满后对其矫正档案予以封存,保护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隐私。

  联动配合强监管。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后,成立由司法所负责人、派出所民警、监护人、村社干部、志愿者等组成的矫正小组,采取家庭、村社、社会帮助“三合一”的矫正模式,及时了解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活动和家庭情况,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帮教感化。加强与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监护人的联系,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电话访问,督促其履行法定监护职责,促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身心健康发展;加强与所在村社的干部及志愿者的沟通交流,多方了解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内心世界和帮扶需求;加强与相关社会机构的联系,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异地就学、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问题,有效促进其健康成长。

  因人施“矫”显关爱。在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中,重点关注其生活、学习、工作、心理、矫正等综合情况,侧重于教育感化,注重身心关爱。近日,宣汉县社区矫正局和君塘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同走访了辖区内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杨某,了解杨某近期生活、学习、工作、思想、矫正情况。首先,为杨某赠送了相关法律书籍以及社区矫正案例。随后,为杨某及其家人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未成年人保护意识,督促杨某摒弃不良行为和恶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重塑人生信念和理想。针对杨某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入矫后才满十八岁还未找到职业,就业比较困难,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与柳池工业园区企业以及城区中介组织联系,为杨某提供就业机会。因杨某没有相关职业技能,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其父母动员他报考驾校、学习驾驶技术,掌握一门职业技能。目前,杨某已在驾校通过科目一、科目二考试。最后,针对杨某系家中独子,父母平时比较溺爱,君塘司法所工作人员利用入户走访之机,到厨房现场示范、指导杨某学习烹饪技能,提高其自立自强、独立生活能力。

  通过此次走访和帮教,矫正对象杨某表示在今后的矫正活动中一定遵纪守法,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其父母表示感谢司法所、矫正局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关心、关怀,一定配合好对杨某的教育。

  目前,宣汉县在册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共12人,通过不定期组织其开展集中教育、心理疏导、警示教育、现场点验、个别走访等方式,多措并举,因人施“矫”,切实规范了良好的社区矫正工作秩序,使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思想稳定、积极向上、服从管理、活动正常,为维护社会和谐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