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汉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现将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环境质量情况
2019年,宣汉空气质量达标345天、达标率为94.5%,达标天数同比增加9天,达标率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其中,SO2、PM10、CO、O3四项指标平均浓度均较同期下降,PM10平均浓度为52μg/m3(同比下降11.86%),但PM2.5平均浓度为33μg/m3(同比上升3.13%)、NO2平均浓度为30μg/m3(同比上升7.14%);张鼓坪出境断面、县城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Ⅲ类标准比例均为100%,水质优良;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宣汉县全面完成了2019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PM10年均浓度等环境质量考核任务。
二、强化组织领导
2019年,宣汉县高度重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培训和学习,已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8次县政府常务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了学习和传达,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召开4次环委会、5次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专题会,研究落实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问题,压实了部门和乡镇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进。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和监督,年底县人民政府将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同时,宣汉生态环境局通过短信形式每日向县领导、县级相关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发送环境质量信息,确保及时掌握全县环境质量情况,并通过宣汉公众频道,向社会发布宣汉城区每日空气质量,保证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群众知晓。
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宣汉县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出台了《宣汉县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度作战计划》《宣汉县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宣汉县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方案》等系列环境治理攻坚方案,政府常务会审定通过《宣汉县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实施方案》《宣汉县固体废物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宣汉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乡镇和部门年度大气、水环境质量攻坚目标任务,形成上下共管、共治、共促的污染防控工作格局。
(一)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抓好控尘、控车、控排、控油、控煤、控烧等“六控”工作,以“65”世界环境宣传日为契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一是加强扬尘管控。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必须、六不准和六个百分之百”管控要求,切实做好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问题督促整改。加大城区道路扬尘治理力度,配备大型洗扫车、全密闭垃圾收运车等作业设施,实现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全覆盖。二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持续开展用车监督抽测、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整治。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购置新能源公交车,积极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方式。三是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突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加强汽修、干洗、印刷、喷涂等行业VOCs排放行业的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加快“散乱污”企业整治,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四是突出时令性污染管控。中元节祭祀、生物质焚烧、腌腊制品熏制等时令性污染得到根本扭转。加强餐饮油烟整治,加大全县大型餐饮单位、机关食堂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使用率力度。五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有序推进燃煤锅炉改电、改气,大力推进城区内限煤行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使用基本覆盖。六是加强秸秆禁烧。建立秸秆禁烧工作专班,切实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秸秆禁烧工作,重点对宣罗、宣双、宣南等6条主干道和8条干道沿线进行督查。先后出动1000人次,查处焚烧秸秆20余起,发布专项通报5起,约谈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8名。
(二)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推进宣汉县州河流域污染防治项目,以前、中、后河、州河为重点,推进农业农村污染综合整治、城乡生活污染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和良好水体保护“四大行动”。完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的摸底调查以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信息资料收集,启动“万人千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立、治”工作,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有序推进。
(三)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我县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规模以下入河排污口2019年迁建、拆除或关闭任务。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州河流域污染治理、沿河生态系统保护、饮用水源保护和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努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坚决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我县不涉及城市黑臭水体。下一步将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技术思路,大力实施“三年推进方案”,强化百节溪河段环境整治,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五)坚决打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攻坚战。开展县城徐家坡饮用水源地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和水源地水质监测,启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立、治”工作。2019年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达到Ⅲ类比例为100%,乡镇水源地水质监测达到Ⅲ类比例为100%。
(六)坚决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一是抓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全县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0个、在建5个(土黄、樊哙、渡口、三墩4个乡镇联建),累计投入约2.88亿元,26个乡镇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建立宣汉县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专项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污泥处理处置。二是抓好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普光、方斗、南坝工业园普光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柳池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监管,加强在线监测,确保达标排放。三是抓好县级应急水源地建。加快推进白岩滩水库应急水源地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待验收,蓄水、配套管网正加快建设中。
(七)坚决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2019年度我县完成了26个乡镇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整治工作。加强畜禽养殖企业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400余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改造工程,建立粪污运输体系和有机肥加工厂,完成对各养殖场的粪污进行综合治理。
(八)坚决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大气污染物减排,按照“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改提升一批”原则,建立“散乱污”企业整治台账,投入约3000余万元,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依法进行整改查封,并进行断电处理,已关停“散乱污”企业79家,整改复产159家,关停砖瓦企业22家,整改复产20家。2019年完成3家“散乱污”企业监管整治。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监管,全县建立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清单,在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10台套。
(九)持续抓好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制定辖区土壤污染防治年度方案,建立完善重点行业污染地块名录工作,大力推进土壤污染重点企业调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和疑似污染地块污染状况评估工作。建立金源电化、远大铁合金等5块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其中,已完成金源电化、远大铁合金地块调查评估,金鹰电化、金鹰工业硅地块已完成招投标,原祥源化肥厂地块已函告县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开展调查评估。完成2017年度涉及中石化、中石油、宏盛电化3家重点企业隐患排查工作。
(十)持续抓好柴油货车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县新注册车辆严格执行国五、国六排放标准,每月对机动车检验机构至少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建立完善机动车排污监控信息平台。完成遥感监测路查路检柴油货车463台,秋冬季柴油货车监督抽测264台。完成17000余辆机动车审核,整改排放不合格机动车1400余辆。目前正在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高排区摸底调查。
(十一)严格做好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重点工作。结合县域水污染防治实际情况,通过县城、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完成2019年度水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已完成氨氮削减90.015吨(重点工程氨氮削减60吨)。大气方面主要污染物未下达年度目标任务,通过胡家利通砖厂等22家关停的砖瓦企业,完成二氧化硫减排840吨、氮氧化物减排390吨。
(十二)持续抓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达州市宏盛电化有限公司已通过2019年度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专家评估。
(十三)做好重点领域和重大环境政策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生态环境应急、辐射源监督管理相关工作。通过加大环境信访处理力度、建立环境信访工作台账、及时处复群众诉求等工作措施。全年共接来信来访、上级转办等环境信访件等共计23件,“12369”群众投诉75件,均已全部办结,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和突发环境事件。全年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100%,全年无辐射事故发生。
(十四)持续抓好环境准入工作。建设项目引进方面,对不符合“三线一单”要求和普光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要求的产业和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加强环评中介机构的管理,启动了对环评机构信用管理制度。积极配合省厅、市局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将全县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497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了1295吨,将锂钾产业的发展纳入了产业规划中。积极配合市局完成排污许可证年度核发。目前已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71个。
(十五)持续抓好环境监管网格化监管。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网格,乡镇、园区管委会三级网格共55个、村委会为四级网格共492个,并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召开3次网格化监管业务培训会。各乡镇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本辖区环境治理实施计划、应急预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工作,并配备1名专职环境监管员,各村(居)委会设立了1名环保管理员,全县共配置155台办公电脑及155套相机。
(十六)有效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工作。完善“双随机”抽查制度,制定《宣汉县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已派发双随机任务298余家次,检查发现31个问题,立案查处88家;督促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10余家重点排污企业规范安装在线监控设备,适时检查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督促企业及时公开监测信息;督促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预案备案,已完成155家排污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开展3次“利剑斩污”行动,同步开展“测管协同”,暗查、夜查企业67家,对天然气勘探开采、医疗卫生等8达行业的重点污染源,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全面排查。前三季度,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94件、罚款384.155万元。
(十七)持续抓好年度清废行动工作任务。宣汉县涉及生态环境部转交土黄镇垃圾填埋场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涉及10家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其中宣汉县金旺煤业有限公司、宣汉县漆碑煤矿等8家企业已制定整改方案,已完成整改和验收。宣汉县有缘煤业有限公司、宣汉县斌丰煤业有限公司覃家沟煤矿2家煤矿已关停。
(十八)持续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宣汉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自2017年6月开展以来,已完成清查建库和入户调查两个阶段工作。目前正在进行761家工业源、176家农业源、54家集中式、717家生活源和49家移动源的数据核查整改工作。正在开展普查数据的核实整改和污染普查质量核查与评估报告的编制。
(十九)持续推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省控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站建设,普光、柏树、张鼓坪、老鹰溪4个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完成正在试运行,未验收。区域空气自动站正在建设中。
(二十)持续抓好环境监测相关要求。宣汉未出现领导干部干预环境监测行为。
(二十一)持续做好生态红线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审批关口,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内未新增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涉及到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均已完成了整改。县资源资源局正在对全县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评估,并与市上对接,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二十二)持续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公众开放。今年宣汉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普光气田环保基础设施向公众开放,通过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使广大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保障,减少和避免了环境工作的“邻避效应”。为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外立面标语、宣传手册、致村民的一封信、手机短信以及循环播放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等形式进行禁烧宣传,引导群众养成自觉禁烧秸秆、主动爱护环境的意识。全年共发放宣传单3万余张、宣传日历5000余幅,利用流动宣传车宣传10余次,营造浓厚的禁烧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自觉性。
(二十三)配合完成核与辐射工作任务。全县58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了监管,全年新办《辐射安全许可证》5家,延续办证39家,覆盖率100%;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100%,确保全年无辐射事故发生。
(二十四)持续推进各级督察问题整改工作。2015以来,中央、西督、省、市反馈涉及宣汉环境问题共7大类147个,已完成整改138个,正在整改9个。(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7个、已整改25个,信访交办件41件均已办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涉及整改问题5个、已整改4个,信访交办件18件均已办结;西督反馈问题5个,均已整改;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26个,均已整改;市环保督察检查发现问题7个,均已整改。)2019年,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8个(共性问题6个,个性问题2个已完成整改)、信访件7件(重复2件)已完成整改、专题片反馈问题3个已完成整改,长江生态环境自查问题涉及县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问题,以上整改问题均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整改,并按照要求完成。
(二十五)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宣汉严格执行《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依法依纪严肃问责。
四、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需进一步加强。一些乡镇和部门对环境保护党政主体意识不强,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方面有差距,针对本辖区、本行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研究较少,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够,一讲环保就是环保部门的事,仍存在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底子薄等问题。在面对生态环保的“硬骨头、硬任务、硬考核”时,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见到问题和矛盾绕着走。
(二)环保问题还需进一步攻坚。一些区域性、行业性的环境污染还比较集中,尤其是中央、省、市环保督察检查发现的环境问题还有一部分整改进程缓慢,乡镇污水处理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建设以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扬尘管控、秸秆禁烧等方面工作任重道远。环境质量改善还需进一步巩固,尤其大气环境质量离不开老天爷帮忙,天气给力就好一些,不给力就差一些,稍一放松就反弹,难以短时间解决问题。
(三)环境信访问题频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关注度逐步提高,公众对环境质量关注度高、满意率低,环保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环境信访高居不下。突出环境问题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前、中、后河、州河流域保护任务繁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迫在眉睫。
(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在全市范围内较为滞后,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也需进一步攻坚。一些乡镇、部门仍对本辖区、本行业的环境隐患问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把握不准,始终对解决环境问题缺少“拖不起、等不得”的紧迫感,环保基础设施不配套问题一直制约当地环境质量的改善。
五、工作计划
(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强化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要求。继续把环保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年初详部署、全年严落实、年末必考核,确保年度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核在全市名列前茅。
(二)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目标任务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以城区为重点区域,继续做好“控尘、控车、控排、控油、控煤、控烧”等防治综合措施。一是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强化“三线一单”管控约束,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推进重点领域VOCs和餐饮油烟治理。二是燃优化能源结构,开展煤锅炉综合整治。三是发展绿色交通,加强在用车监督抽测,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整治。四是加强扬尘管控,严格管控施工和城区道路扬尘。五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秸秆禁烧工作。力争PM2.5、PM10等指标年均浓度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
2.积极落实水污染防治“十项措施”,突出饮用水水源地和优良水体保护,重点整治州河流域,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大幅削减畜禽养殖污染。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立、治”和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
3.按照保、控、治的思路,加强基础调查,强化制度建设,切断各类污染来源,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分级分类管理,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加强环境质量管理。
4.全力以赴抓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照各级督察整改方案,按照“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要求,及时开展“回头看”“回头访”,切实加快整改进度,千方百计提高整改效率,确保整改效果不反弹,督促各单位要严格按整改时限加快推进,做到按期整改及时销号。
(三)着力提升执法监管水平。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扎实开展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污染。强化环境监测,持续开展城区空气质量24小时自动监测,坚持每月开展省控集中式饮用水源、入境(漩坑坝)断面、(普光)地表水市控断面监测1次,认真开展重点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监测、三江流域跨界断面生态补偿监测。完成省控水质自动站和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站建设。强化日常巡查、移动执法、双随机执法和网格化“三大体系”建设,健全环境信用、执法后督察、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推进依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强化环保综合能力建设。稳步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省以下垂直管理工作,充实环境执法力量,强化法律培训,完善环保装备,提升环保队伍工作能力,推进百里峡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畅通“12369”群众环境举报环境问题热线,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和“124”法制日主题宣传活动,深化环境信访宣传。
达州市宣汉生态环境局
2020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