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今年以来,蒲江街道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对标“四心”找根源,整治顽疾转作风,创星晋级树形象,深入开展作风问题教育整顿,认真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全力推进“135”工作布局,为加速争创全国百强县、加快建设“一湖两岸”生态滨江新城提供了坚实作风保障。
一、坚持提高站位,在精心组织中确保有力有序。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干部作风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并设立综合协调组、工作督查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等小组,分别由班子成员任组长,按照不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每月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常态化推动干部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落地落实。二是精心安排部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干部作风突出问题,会商研究制定解决措施,指导全街道扎实开展干部作风问题整治;建立季调度会议机制,定期召开干部职工大会,通报个人作风典型问题,以案示警、以案促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形成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创新快干的干事氛围。三是严格督导考核。按照“周自查、月督查”的工作机制,对干部作风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并强化结果运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先后开展专项工作督查15次,通报及督促整改问题30个,对单位作风建设好、工作实绩好的个人予以肯定和奖励,并作为选人用人依据;对作风不好,工作实绩差的个人及时进行谈话提醒,严重者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年终评优选先资格。
二、始终对标“四心”,在整治顽疾中树好干部形象。一是多渠道征集意见。通过设置意见箱、院坝会、微信群、热线电话等方式,多渠道征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形成来源丰富、民意集中、措施有力的意见建议征集体系,确保群众意见建议不漏一个。二是全方位梳理问题。建立日常问题和专项问题“两本台账”,将征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分类建立工作台账,群众反映较多的重点问题等纳入专项问题台账,其他单项问题纳入日常问题台账;分层建立负面清单,梳理出党工委班子问题10个、内设机构问题150个、个人问题1070个,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责任时限,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明晰职责边界、细化责任分工。三是大力气整治顽疾。针对群众反映的普遍性、综合性、政策性建议事项,加强协调联动,挂牌督办,限时办结;群众反映的单项问题,由责任人点对点解决沟通到位。共整改领导班子及个人问题1200余个,形成了从意见征集、问题梳理到整改提高的闭环管理。
三、强力担当作为,在争创百强中贡献蒲江力量。一是在“四心”作风整顿中锻造蒲江铁军。坚持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始终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努力打造政治清醒、思想坚定的干部队伍;讲团结,顾大局,聚合力,用共同的事业、高尚的追求,统筹协调好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及群众的关系,努力形成团结和谐、信任融洽的干事氛围;讲担当,尽责任,比奉献,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一线工作、底线思维”四种工作法,不断完善工作清单制、考核制、交账制,努力构建敏于执行、乐于奉献的工作机制;树形象,转作风,赢民声,落实好联系服务群众“三个一”工作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为民执政,抓好疑难信访案件化解,扎实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教育党员干部时刻守好法律线、党纪线、道德线,努力塑造为民、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二是在服务重点建设中体现蒲江担当。蒲江街道作为“一区一城”主阵地,我们紧紧围绕党代会确立的建设“山环水绕、山水相映”生态滨江城的决策部署,在宣传引导、征拆征收、两违整治、城市管理、矛盾化解上狠下功夫,特别是坚决如期完成明月新城建设征拆征收工作任务,确保“印象州河畔、城市会客厅”、“一湖两岸”生态长廊和商贸物流园、三医院迁建等重点工程的顺利、高效推进,齐心协力让宣汉城市更精致、街区更精秀、环境更精美、发展更精彩。三是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展示蒲江风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不懈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扎实抓好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和一村一项目;以洋烈水乡为牵引,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推进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振兴,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农业规模和质量,争创现代农业园区1个。四是在强化社区治理中提升蒲江形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县党代会关于“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决策部署,围绕“睦邻小区、家国情深”工作定位,紧扣“543”工作思路(即坚持五化: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5个标准化,构建家园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体系;突出四共:共建、共创、共治、共享,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新活力,实现三美:居民心灵美、小区空间美、社会风尚美,塑造睦邻伴邻小区治理新形象),搭建文化植入、美学引领、社会参与的工作平台,推行家园党建新模式,实现意识形态引领社区治理新提升,将“支部建在小区”工作往深里做、向实里推,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有效覆盖,打通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最后一米”。让党员引领群众、邻里齐抓互动,形成“邻里纠纷自己调、公共事务大家管、环境卫生齐参与”的良好局面,展示了邻里和睦、环境和美、治理和顺、文化和融、社会和谐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