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
来源:宣汉县医疗保障局
发布日期:2022-03-30
点击数:人次

各县(市、区)医疗保障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办公室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医保发〔201930号)精神,鼓励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切实保证医疗保障基金安全,市医疗保障局、市财政局制定了《达州市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达州市医疗保障局          达州市财政局

20191118

 

达州市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鼓励社会各界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加大对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证医疗保障基金安全,根据《四川省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达州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对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受委托从事经办服务、稽核管理等工作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等涉嫌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进行举报,提供相关线索,经查证属实,应予奖励的,适用本细则。

举报人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机构、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医疗保障部门聘请的社会监督员,不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医疗保障基金是指由医疗保障部门管理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以及由政府举办的补充医疗保险等专项基(资)金(以下简称基金)。

第四条  举报人可以直接向欺诈骗保行为发生地或机关(人员)所在地医疗保障部门举报,也可以向上级医疗保障部门进行举报。

第五条  市医疗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统筹协调工作。

第六条  本细则所称的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主要包括:

(一)涉及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

1.虚构医药服务,伪造医疗文书和票据,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

2.盗刷和冒用参保人员医疗保障身份凭证,虚假上传或多传医保结算信息的;

3.为参保人员提供虚假发票的;

4.将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记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

5.为不属于医疗保障范围的人员办理医疗保障待遇的;

6.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暂停协议机构提供刷卡记帐和费用结算服务的;

7.挂名住院的;

8.串换药品、耗材、物品、诊疗项目等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

9.分解收费、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套用项目收费等;

10.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

(二)涉及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

1.盗刷参保人员医疗保障身份凭证,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或购买营养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等非医疗物品的;

2.为参保人员串换药品、耗材、物品等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

3.为非定点零售机构、暂停协议机构提供刷卡记帐和费用结算服务的;

4.为参保人员虚开发票、提供虚假发票的;

5.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其他欺诈骗保行为。

(三)涉及参保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

1.伪造医疗服务票据,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

2.将本人的医疗保障身份凭证转借他人就医或持他人医疗保障身份凭证冒名就医的(符合个人帐户共济使用情形除外);

3.非法使用医疗保障身份凭证,套取药品、耗材等,倒买倒卖非法牟利的;

4.涉及参保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

(四)涉及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受托从事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稽核管理等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

1.为不属于医疗保障范围的人员办理医疗保障待遇手续的;

2.违反规定支付医疗保障费用的;

3.涉及上述机构及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

第七条  举报可以通过来访、电话、电子邮箱、信件等形式。

第八条  举报人应提供相关材料及证据,包括被举报对象名称、涉嫌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时间、地点及相关人员等详细信息,并对所举报内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举报人可实名举报,也可匿名举报。

实名举报,是指举报人提供真实身份证明以及真实有效联系方式的检举、揭发行为。

匿名举报,是指举报人不提供其真实身份的举报行为。如举报人希望获得举报奖励,应当提供举报电话号码、邮箱账号等其他能够辨别其身份的信息及有效联系方式,使医疗保障部门事后能够确认其身份,兑现举报奖励。

第十条  医疗保障部门对符合受理范围的举报案件,应当在接到举报后15个工作日提出是否立案调查的意见。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实名举报事项,应自接到举报后15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不予受理的意见,并说明原因。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医疗保障部门查办举报事项的范围:

(一)市医疗保障部门主要查办以下举报:

1.涉及医疗保障部门和市本级管理的定点医疗机构的举报事项;

2.涉及受委托从事经办服务的举报事项;

3.在本市有重大影响且案情复杂的举报事项;

4.上级部门确定由市医疗保障部门直接办理的举报事项。

(二)县(市、区)医疗保障部门主要查办以下举报:

1.涉及本辖区范围内的相关举报事项;

2.市医疗保障部门指定办理的举报事项。

案情复杂或具有代表性的举报事项,由市医疗保障部门确定相关县(市、区)医疗保障部门联合办理。

县(市、区)医疗保障部门受理的本区域重大举报事项和市医疗保障部门指定办理的举报事项,要及时向市医疗保障部门报告调查处理意见。

第十二条  对属于受理范围的举报案件,市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在受理举报后5个工作日内,按照第十一条有关规定转交各县(市、区)医疗保障部门进行查办,各承办单位应当在接到举报事项后2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并向市医疗保障部门报送办理结果。情况复杂的,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并报市医疗保障部门备案后,可以延长至3个月内办结。特别重大案件,经所在单位集体研究,并报市医疗保障部门备案后,可以适当延长,但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

对实名举报的延期办理案件,应在办理延期后由承办单位及时告知举报人。

第十三条  举报人举报事项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给予奖励:

(一)举报情况经查证属实,案件办结;

(二)举报人提供的主要事实、证据事先未被医疗保障部门掌握;

(三)举报人愿意得到举报奖励。

第十四条  举报人及其举报事项符合第十三条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奖励:

(一)匿名举报且未提供能够辨别其身份的信息及有效联系方式,使医疗保障部门无法确认其身份的;

(二)不能提供违法行为线索,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证据的;

(三)举报内容含糊不清,缺乏事实根据的;

(四)举报的线索与查处的违法行为无关的;

(五)提供的主要事实、证据事先已被医疗保障部门

掌握或已向司法机关报告其违法行为的;

(六)其他不予奖励的情形。

第十五条  举报奖励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医疗保障部门可按举报线索中查实欺诈骗保金额的一定比例,对符合条件的举报人予以奖励,最高额度不超过10万元。具体奖励标准为:

(一)举报欺诈骗保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参保人员欺诈骗保行为且查证属实的,奖励金额按照查实欺诈骗保金额5万元(含5万元)以下部分奖励5%5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部分奖励4%10万元以上部分奖励2%计算。不足200元的奖励200元。

(二)举报人为定点医药机构工作人员或原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线索且查实欺诈骗保行为的,按照第十五条第一项标准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给予奖励。

(三)举报人举报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受托从事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以及稽核管理等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提供可靠线索且查实欺诈骗保行为的,按照第十五条第一项标准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给予奖励。

(四)欺诈骗保行为不涉及违规金额,但举报内容属实的,可视情形给予200元至1000元奖励。

第十六条  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对同一事实进行举报的,按举报时间以第一举报人为奖励对象,同一天举报的,按联合署名举报办理。联合署名举报的,按一个举报人奖励额度进行奖励,资金由举报人协商分配。

第十七条  市医疗保障部门在举报线索查实办结后15个工作日内通知符合条件的举报人领取奖金。

第十八条  举报案件承办单位负责对查实举报事项的举报人有关信息进行核实、奖励金审核和申请上报工作。市医疗保障部门负责对符合条件的举报人奖励金审批和发放工作。具体流程为:

(一)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办结后10个工作日内,各举报案件承办单位对愿意得到举报奖励金的举报人身份信息等进行调查核实,提出拟给予奖励意见,并附案件相关材料,报市医疗保障部门。

(二)市医疗保障部门填制《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奖励审批表》(附件1),按照权限和程序审批后,向举报人发出《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奖励通知书》(附件2),通知举报人到指定地点填写完善《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奖金领取凭证》(附件3)等领奖手续。举报人接到奖励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由本人或者受托人办理确认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

(三)举报人应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银行账号信息及《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奖励通知书》办理奖金领取手续。联合举报的,由其中一名举报人受托办理领取手续,其他联合举报人应出具书面委托书。

(四)举报人不能亲自办理领取手续的,可由代理人代为办理。由代理人代为办理的,必须出具举报人的书面委托书、举报人和代理人的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以及《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奖励通知书》。

(五)举报人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可以委托本单位工作人员持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居民身份证、工作证明到市医疗保障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领取奖金手续。

(六)举报奖励资金,原则上应当采用非现金方式支付。举报人办理确认手续后,市级医疗保障部门将奖励资金支付到举报人指定账户,支付奖励资金时,应当严格审核,防止骗取冒领。

第十九条  市医疗保障部门发放奖金时,应举报人要求,可向举报人简要告知举报事项查处情况。

第二十条  本细则所规定的举报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在年度预算中予以安排。举报奖励专项资金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单独列账,专款专用。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医疗保障部门应当依法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不得泄露举报人相关信息。泄露举报人相关信息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举报人故意捏造事实诬告或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依法依规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三条  医疗保障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受托从事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稽核管理等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与举报人串通,骗取举报奖励奖金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由市医疗保障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奖励审批表

2.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奖励通知书

3.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奖金领取凭证

 

 

附件1

 

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奖励审批表

 

编号:

举报人

 

身份证号或身份识别信息

 

举报人

联系方式

 

立案日期

 

案件编号

 

结案日期

 

是否符合 提高奖励 比例标准

是口 否口

举报内容

 

案件查处  

 

承办部门 奖励建议

经查实,举报人举报的欺诈骗保违法违规行为属实。查实涉及举报线索违法违规金额      元。根第    条第    款计算,建议

奖励金额       元,大写           元。

经办人:             负责人:            

财务部门  

 

分管领导  

 

主要领导  

 


附件2

 

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领奖通知书

 

编号:

你(你单位)         日对涉嫌欺诈骗保的举报,经过立案调查,已依法作出处理,现根据《四 川省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等 规定并经审批,我局决定对你的上述举报行为给予人民币    元(大写        元)奖励。请自接到本通知书600内携带本通知书、能够辨识身份的有效证明、银行账户或其他非现金收款方式信息等资料前往办理领取手续。如委托他人办理,受托人应当同时持有举报人授权委托书、举报人和受托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到指定地点办理领奖手续的,视为放弃领取奖励。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发文单位或部门)
    

注:本通知书一式三份,承办部门、举报人、归档各一份


附件3

 

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奖金领取凭证

编号:

领奖通知书编号

 

案件名称

 

被举报人

 

举报奖金数额

 

经办人

 

领款人

 

今领到举报欺诈骗保行为奖金人民币     元(大写             元)

户名:

开户行:

账号:

领款人(签名、手印):

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