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3个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6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18-5207727
通讯地址:宣汉县政务服务中心环保窗口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1 | 新建年产1.3万吨代铂坩埚法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项目 | 宣汉县柳池工业园 | 四川晶星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 四川兴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项目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柳池工业园,租用四川君璜建材有限公司现有部分闲置厂房(2041.6m2)进行生产,新建年产1.3万吨代铂坩锅法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购置代铂坩锅、高速拉丝机、高速捻线机及运输等设施设备。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3万元。 |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减小施工期噪声、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施工造成环境纠纷。 2.运营期落实废水治理措施。生活污水依托四川君璜建材有限公司已建的污水预处理池收集,再接入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原料碎玻璃清洗废水收集后经三级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3.运营期落实废气治理措施。项目在各产尘电采用集气罩收集,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放。未能收集的粉尘在车间内采用地面洒水,保持车间内一定湿度,使纤维粉尘,形成团絮状,建设单位定期使用吸尘器收集散落在地面上的纤维团絮,减少无组织排放废气产生的不良影响。 4.运营期落实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采取基础减震、建筑隔声措施,同时加强对设备管理和检修,抑制噪声污染。 5.运营期落实固废处置措施。固体废物应做好分类处置,沉淀池沉渣经鉴定后定期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理,玻璃纤维废料收集后回用到熔化工序;废浸润剂桶由厂家回收处理。设备维护保养、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
2 | 宣汉县南坝镇李家坪石材加工厂项目 | 南坝镇园坝村5组 | 宣汉县南坝镇李家坪石材加工厂 | 宁夏中蓝正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项目位于宣汉县双河镇玛瑙村6社,用地面积2.3亩,建设有300m2生产厂棚,内安装行吊、切割机等生产设备,配套建设废水沉淀池,应急池,年加工石材1000m3。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4.7万元。项目在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后,环境不良影响较小。项目于2017年6月建成并投运,为补评。你单位应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本批复要求。 |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减少扬尘、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落实大气防治措施,厂房四周设置围挡,石材切割区采用钢架结构,进行半密闭式生产,切割机设置喷淋装置,采取喷淋降尘;材料堆场加盖篷布、覆盖防尘网;厂区道路采取水泥混凝土硬化,每天对洒漏在地面上的粉尘进行清扫。 3.落实污水处理措施,切割区设置0.2m围堰,生产废水经3级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办公用房旱厕收集后用作周围农肥,不外排。 4.落实噪声防治措施,使用低噪声设备,安装时采取减震、消声、吸声、隔音处理等措施降噪;运行过程中加强设备的维修维护。 4.落实固废防治措施,生产过程中的废石料、沉淀池泥沙外售,不乱倒;生活垃圾送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
3 | 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渡口场镇片区) | 渡口场镇 | 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重庆丰达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 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渡口场镇片区)位于渡口场镇规划范围内,分布于前河两岸,是巴山大峡谷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内容之一,包括长路坝、白果坝、中砂坝、新街等组团所涉及景区形象大门、游客中心、渡口文化中心、梦回巴国实景演艺(巴人剧院)、渡口水街等主体工程及道路、停车、消防、供排水等辅助工程,共计占地面积约110700m2,建筑面积约166800m2;主要功能为游客接待及中转、巴人文化展览展示、商业购物、餐饮住宿等;同时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及150m3/d的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总投资3486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为380万元。 |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减少扬尘、噪声、固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应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地下车库车辆尾气通过机械通风换气排出;游客中心、民宿、巴人剧院等设置的发电机产生的燃油废气通过安装抽风装置引至地块内绿化带排放;温泉酒店、巴人剧院等食堂油烟产生位置应安装抽油烟机,油烟经处理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后达标排放;垃圾中转站内设通排风系统,恶臭产生区域定期采用除臭液除臭,生活垃圾转运车辆采用密闭式运输,避免恶臭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3.运营期应落实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各建筑食堂含油废水经隔油处理后与区域生活污水一并经自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前河。 4.运营期应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加强交通管理,来往车辆减速慢行。 5.严格落实固废处置措施。生活垃圾采用集中袋装和桶装收集后统一堆放,密闭转运至垃圾中转站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定期密闭转运至邻近具有污泥压缩设备的单位压缩脱水后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食堂餐饮垃圾集中收集委托给当地餐饮垃圾回收公司回收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