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医生管理 做实基本公卫服务
来源:县卫生健康局
发布日期:2019-07-30
浏览次数:

编者按:如何管理使用好乡村医生,如何调动其积极性,如何逐步形成退出机制,如何有效、有序、有力推动基本公卫工作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黄石乡卫生院在加强乡村医生管理使用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供各地借鉴。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探索找到行之有效办法以利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卫工作。

近年来,黄石乡卫生院大力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基本公卫服务提质增效,全乡常住居民建档率达95%,各类重点人群管理率较往年均有较大提升。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实,贫困人口建档率、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及免费健康体检率均达100%。该院以“管慢病、治未病、少得病、不得病”理念和目标,通过健康体检、健康随访、健康扶贫等多种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获得了较高的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了卫生院、村卫生室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促进了该乡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极大缓解了“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该院主要做法有:

一、整合人员资金,合理分配使用。一是整合使用乡村医生。全乡乡村医生16名,其中10名60岁以上人员一律“退居二线”,仅从事基本医疗和部分基本公卫工作,6名60岁以下乡村医生和卫生院医生、护士、专职公卫人员一起组成两个公卫团队,每个团队服务村数相同,服务群众人数大致相同。推荐乡村医生作为团队长,专职公卫人员作为副团长,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主动性。同时乡卫生院6名本乡户籍的临聘人员注册到所在村卫生室,作为储备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实现乡村一体使用。二是整合使用项目经费。根据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工作要求,按照“谁服务、谁享用”的原则,每年按5元/服务人口标准,提取公卫经费用于团队工作经费及60岁以上乡村医生从事部分基本公卫工作劳务报酬。两个团队按照县基本公卫考核方案,完成目标任务,对团队长奖励。村卫生室补助除卫生室建设用外,剩余按该村乡村医生数人均使用。乡卫生院专职公卫人员及团队医生、护士不分配公卫经费。

二、职责分工明确,团队协作完成。公卫团队主要负责管理人群健康体检、重点人群随访和相关资料完善录入,做好团队所属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卫生协管、传染病及突发公卫事件报告等其他基本公卫工作,协助卫生院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召集等工作;60岁以上乡村医生除基本医疗外,主要负责本村各项卫生相关信息报送、基础数据提供,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人群通知、召集工作;卫生院专职公卫人员主要负责全乡健康教育、0-6岁儿童管理、预防接种、孕产妇管理、重精管理、结核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卫事件报告管理、卫生监督与协管、其他重点疾病管理及日常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对两个团队基本公卫服务工作监督管理,督查工作进度、质量;卫生院医生、护士负责住院、门诊患者检查报告提供,做到公卫和临床相结合。

三、落实四个抓手,做实公卫服务。一是抓培训。每年分批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上级组织的基本公卫培训,邀请县级公卫专家、年度公卫工作优秀单位来院现场指导工作、开展培训,定期开展基本公卫培训、考试考核。二是抓宣传。在每个村建立健康微信群,邀请该村居民加入,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和健康知识,为群众及时解答健康咨询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预约返乡人员健康体检等。同时结合卫生院显示屏、宣传栏、海报等宣传基本公卫服务,提升群众知晓率。三是抓服务。以“服务优先、群众满意”为原则,在全乡设置50个群众集中体检点,提前通知,村社干部协助,为全乡群众提供健康体检。对行动不便村民提供上门健康体检服务。每季度安排团队成员对重点人群随访,要求必须留存随访影像、通话记录(电话随访)等相关佐证材料。四是抓管理。建立团队工作办公室,乡村医生每月定期到卫生院工作7天,完善基本公卫档案资料。每季度召开公卫工作推进会,汇总近期工作情况,解决问题,研究部署下步工作。对工作中团队成员优秀的工作方法、创新举措进行固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