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镇概况
【概况】天生镇位于宣汉县南部,距宣汉县城19公里,东与芭蕉镇、开江县回龙镇接壤,南与柏树镇交界,西临庙安镇,北依东乡街道,幅员面积109.3平方公里。下辖12村(社区),其中2个城镇社区(仙桥社区、七里社区),4个农村社区(进步社区、西山社区、天生社区、峨城社区),6个村(大路村、油石村、新芽村、民主村、塔坝村、马蹄村),共87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13730户44894人,常住人口32460人。耕地面积49297.86亩(确权面积),其中田25442.56亩、地23855.3亩。森林面积71543.23亩,其中,商品林37644.2亩、公益林33899.03亩。下辖党委1个,党总支部10个,党支部27个,党员967名。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有AAAA级峨城竹海景区,是避暑胜地和天然氧吧;矿产资源丰富,有三座大型煤矿;水利资源丰富,建有小二型水库7座,水渠管网达50余公里,历来是宣汉粮油生产重要基地。
【经济状况】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788万元;第一产业35852万元、第二产业41747万元、第三产业35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万元,同比增长7.3%。
【农业发展】粮食保障持续稳固。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4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80万吨,超额完成大春粮食生产任务3.86万亩1.65万吨,其中油菜高产创建亩产达225.38公斤,创历史新高。构建绿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支持发展家庭养殖,全年生猪出栏2.6万头,集中开展动物免疫工作,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牛非免疫无布鲁氏菌疫病小区和无牛结核病小区。全力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800亩,共计达14000余亩,有效提高了科学施肥施药灌溉效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产业持续壮大。明确将生态产业与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突破口,以增收创收和集体经济发展为核心推动“一村一项目”特色产业(白茶、石菖蒲、草莓、芦笋、桑葚、葡萄、佛手、柑橘、哈密瓜)发展,新发展特色产业2个(羊肚菌、芦笋),启动全域蔬菜扩面增收计划,引进重庆稼木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大户和群众新种植蔬菜1000余亩。农事社会化服务持续推广。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农事社会化服务种、防、收共计达1.6万亩,机械化完成晚秋生产千亩示范片和油菜、萝卜百亩示范田打造,顺利承办全市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暨农机安全应急演练现场培训会。
【城乡建设】紧盯项目建设。紧紧围绕“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抢抓政策窗口期,专班推进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参与西渝高铁项目土地协调47亩;全面完成达州东部经开区供水管网铺设工程征拆任务并开展占地复耕工作;建成秸秆综合利用中心1处,松材线虫病疫木定点处置中心1处,完成进步社区-天生社区河道河堤改建工程。建好民生工程。结合群众意见建议,完成便民桥梁工程1处,饮水补短项目2处,道路硬化400米,村社路灯建设195盏,完成场镇绿化亮化工程,场镇生活污水支管网、垃圾清运设施升级,对2处运动健身场提档升级,新建群众休闲广场1处,顺利完成四川省体育公园建设暨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乡镇点位打造。
【社会事业】认真做好民生保障。纳入低保家庭2601户3355人,其中城镇低保93户110人,农村低保2508户3245人。积极开展特困户供养工作,共计入住敬老院36人,分散供养192人。完成临时困难救助61人次7.6万元。积极回应群众呼声。结合“走基层、听民意、汇众智、优作风”活动,认真开展“阳光问廉”下基层活动,处理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267起,集中整治工作推动解决“急难愁盼”105条,群众满意度逐月攀升。
【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全区域覆盖、多渠道推进、精准化宣传”思路,组织法学会会员、青年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针对学生、在外务工人员、老年人等群体,以“法治赶场”“挎包普法”等形式,开展反诈等普法宣传活动 120 余场次,面对面宣传“购买商品”等诈骗套路1000余人次,发放反“诈”宣传资料5000余份,不断提高群众反诈意识和反诈能力,筑牢防诈反诈防线。开展飞地反诈行动,成功劝退涉诈人员3名。务实安全措施。严格落实森林防火、防汛抗旱、交通、住房、燃气、消防等安全检查,对辖区内重点企业、重点场所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20余次,全镇3个煤矿实行专班包矿、定期巡查检查,台账式整治消除安全隐患。更新防汛抗旱等各类应急预案21个,开展应急演练13次,10个村全覆盖完成防汛演练。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环保监管。保持高压态势,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打击“小散乱污”,做好环境信访协调处理,及时化解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梳理排查整治环保风险点位37个,整治环保问题25个并分包负责环保工作重点点位25个,在四川省接受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无信访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