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镇概况
【概况】胡家镇位于宣汉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33.5公里,与普光、毛坝、马渡关、红峰等乡镇接壤,素有“川东重镇f巴山明珠”的美誉。辖区面积141.5平方公里,地处丘陵,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293米,最低海拔340米。下辖9个行政村(滑山社区、思乐村、鸭池村、黄花村、锣鼓村、黄垭村、大池村、亮垭村、龙桥村)、4个社区(龙潭社区、六桥社区、云寨社区、花池社区),共95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约5.42万人。镇政府驻云寨社区小垭街3号,机关在编人员77人,其中公务员编36人,事业编41人。全镇共有29个党支部,共1064名党员。
【资源状况】全镇共有耕地面积6.18万亩,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900亩,粮油种植面积达7.9万亩,粮油产量达2.7万吨,主要涉及种类为水稻、玉米、油菜、花生、马铃薯等。全镇共有林地14.1万亩,森林覆盖率65.53%,其中公益林3.25万亩,天然商品林2.53万亩,一般商品林8.32万亩。全镇共有小二型水库7座、提灌站4处、堰塘320口,总蓄水能力达360万方。
【经济状况】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3426万元,同比增长7.4%;第一产业35417万元、第二产业34612万元、第三产业837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86元,同比增长5.6%。
【城乡建设】持续推动村社道路、饮水工程、电力通讯及花池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山坪塘8处,新建及维修饮水工程12处,新(改)建村组道路12.9公里。推进“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改造危旧房36户,新(改)建无害化厕所76户,排查整治污水管网隐患23处,新建垃圾池2个,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1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健全场镇管理制度,优化城管执法队伍,加大力度整治乱停乱放、乱堆乱码、骑门摊、违规流动摊贩等违规行为,强化保洁人员管理,场镇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森林防灭火等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紧盯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秸秆禁烧、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加强环境保护日常巡查,全镇河道水面未出现大面积污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产业发展】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强化农业技术指导,因地制宜推进稻鱼综合种养、“猪沼粮”等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全年种植水稻20864亩,玉米11661亩,油菜17958亩,胡家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晋升“省四星级”。注重畜禽品种改良,抓好典型带动,着力培育养殖示范户和专业户,全镇共有养殖业专合社10个,家庭农场32个,全年完成生猪出栏量达3.05万头,肉牛4800余头。纵深推进村集体经济“铸强培优、消薄攻坚”行动,全镇集体经济总量突破171万元,4个村突破10万元,黄花村达76.43万元。
【基层治理】扎实开展“走基层、听民意、汇众智、优作风”活动,整治群众不满意10件事236件。加强各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综治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做到社会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48件。实施“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结对活动,提供法律服务95次,积极推进八五普法,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社区戒毒等重点人员的学法和依法管控工作,有效预防高风险人群违法犯罪。摸排疑似滞留境外人员29名,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预警见面104人次,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居全县前列。
【社会事业】全镇现有低保户2494户3777人,共发放低保金1030万元,救助金19万元,特困供养金33.5万元,残疾人补贴17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30人次;全年完成城乡养老保险参保2.11万人,城乡医保参保率达96.1%;农保参保21098人,待遇领取人数7675人;小额保险参保3346人、银龄保险参保1859人、关爱女性保障参保668人。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发放抗战老兵、退役士兵生活补助金462人396万元,社会福利事业实现良性发展。
【公共服务】全镇共有学校14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3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8所。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强化教师培训教育,师资力量得到显著增强,2024年中考A等级以上达到188人,居全县前列。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提供良好学习条件;落实中小学“双减”工作,开展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3所230人,优化课余教育生态。全镇设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所,形成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引进CT、DR、全自动麻醉机等设备,可开展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全镇设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3个,农家书屋13个,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活动场所;建有休闲运动广场3处,配备健身器材,满足群众的健身运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