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 正文

省政府新闻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举行 宣汉首场发布

来源:宣汉发布     发布日期:2023-11-09     点击数: 人次

11月8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举行,宣汉首场发布。市政府副市长、宣汉县委书记冯永刚介绍宣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黄怡主持发布会。

冯永刚介绍了宣汉县以“百强创建”为引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他说,2022年宣汉实现GDP621.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3亿元,排名全国百强县第90位,完成了从“国贫县”到“百强县”的华丽蝶变。在这过程中,主要是抓好了“四大战略”,这“四大战略”犹如“四驾马车”,强力引领百强县的创建。

实施“农业兴县”战略,奠定了百强创建的坚实基础。作为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平均每年投入“三农”领域35亿元,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一是粮食安全持续巩固,建成高标准农田62.7万亩,2022年完成粮食播面150.9万亩、产量达59.1万吨,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七。二是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创新推广“生产环节土地托管”和“盆周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成功创建“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04.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以上。三是乡村振兴亮点纷呈,规划建设“五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成“美丽宣汉宜居乡村”260个,落地“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项目487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800万元、较2020年增长近4倍,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筑牢了百强创建的核心支撑。扛起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主战场使命,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推动县域发展由“要素驱动”向“产业驱动”转变,“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跃升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建平台,让“产业之树”落地生根。普光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化工园区,主要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建筑建材等产业。目前,正在推进储配煤基地、铁路专线等11个园区配套项目,入驻企业125家、投产104家。二是抓龙头,让“产业之树”主干壮大。坚持抓大企业、抓大项目,在中石化普光气田百亿项目基础上,成功引进浙江正凯、江西赣锋、广东美联、四川金海马4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同步壮大已投产企业,正原微玻纤、迈科隆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延链条,让“产业之树”枝繁叶茂。聚焦天然气硫磺、锂钾综合利用、微玻纤、金属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去年“四大支柱产业”产值3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40.9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2倍,增速连续7年保持达州市第一,带动第二产业增加值两年翻一番达306.4亿元、占GDP近50%。

实施“文旅靓县”战略,擦亮了百强创建的靓丽底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文化体验”为方向,全力推动巴文化和生态价值转化,聚力构建“双区引领、全域带动”的文旅格局。一是坚持龙头引领,让景区“旺”起来。以“巴山大峡谷景区、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为引领,建成3个国家4A级、6个3A级旅游景区,其中巴山大峡谷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力争2025年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去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0亿元,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11.2亿元,连续3年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县”,真正成为“天府旅游名县”排头兵。二是放大森林优势,让森林“靓”起来。充分利用月亮坪2万余亩原始森林、每立方厘米1-3万个负氧离子和1040-1650米绝佳康养海拔的资源优势,规划打造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今年8月开园以来,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2300余万元。三是转化人文资源,让文化“活”起来。围绕厚重的文化资源,实施考古发掘利用,建成开放全国首个巴文化主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实施“开放活县”战略,汇聚了百强创建的强大力量。始终以开明开放的姿态上争外引,主要在环境、招商、交通上下功夫。一是抓营商环境,全力优化市场、政务、要素、诚信、政商五大环境,投入近15亿元助企纾困、减税降费,被评为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联系点。二是抓招商引资,坚持全员招商,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两年达州市第一,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7个、总投资1093.3亿元、到位资金438.4亿元。三是抓通道建设,深入推进“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两年投入交通建设资金50.85亿元,西达渝、成达万“两高铁”开工建设,西安-达州动车宣汉站改造完成,县域内四条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冯永刚说,“百强县”,既是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人民幸福的代言。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同时,宣汉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大力改善民生福祉,让县域的“经济指标”更多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教育上,两年投入资金19.5亿元,实施教育项目85个,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14年以来共125人考入清华北大,宣汉中学连续两届入选中国县域百强中学,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本科上线人数连续5年居全省同类学校第一。医疗上,紧盯创建“国家卫生县”目标,积极构建“4院9中心”医疗服务格局,县医院晋升“三甲”医院、连续7年跻身全国县级医院百强,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社会保障上,在落实基本保障政策的同时,聚焦“一老一小”,推行的银发食堂、幼儿托管服务、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得到群众广泛认可。城市建设上,推进明月新城建设、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改造老旧小区7490户,被评为全省首批乡村水务试点县、全省生态园林城市,更多人愿意学在宣汉、医在宣汉、居在宣汉。

冯永刚说,昨日之宣汉、钟灵毓秀,根源于千年历史的厚重积淀;今日之宣汉、似锦繁华,来源于百万干群的激情奋进。未来,宣汉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建设全国“千亿县”、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力争2027年GDP突破1000亿元,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百强县。

冯永刚还从“坚定信心”是创建百强的前提、“目标路径”是创建百强的核心、“上级支持”是创建百强的关键、“干群同心”是创建百强的保障四个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分享了宣汉在“争创百强县”的主要做法和能够成功的原因。他说,省委省政府将宣汉县纳入全国“百强县”培育县后,全县上下把“争创百强”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第一任务,并从对标全国“百强”、对比全省“先进”、审视自身“发展”三方面,深入剖析了“发展基础、增长潜力、承载空间”等后发优势,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正式吹响了奋进号角、开启了创建之路。在创建目标上,确定了“一年大突破、两年大进位、三年大跨越”的目标,计划在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百强县。在创建路径上,坚持以“农业兴县、工业强县、文旅靓县、开放活县”四大战略为路径引领,将创建任务落实到项目上、产业上,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在推进机制上,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分析、季提升”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创建中的具体问题。与此同时,宣汉县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坚持“团结一致同奋进”,凝聚起“创建不成誓不休”的强大力量,大力推行“四种工作方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埋头苦干、创新快干、真抓实干;始终坚持“一心为民办实事”,把创建百强的落脚点放在为民谋福上,深入开展”联系服务群众“三个一”工作机制,全力解决好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难题,让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形成了全县干部群众万众一心、齐心共创的大好局面。于今年7月25日成功入围全国百强县、居第90位,兑现了争创百强的庄严承诺。

新闻发布会上,宣汉县工业、农业、文旅和社会民生事业有关方面代表人物分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宣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小双参加新闻发布会。

来自中央、省、市近二十家主流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这次新闻发布会展示了近年来宣汉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全方位、多视角展现了宣汉以“百强创建”为引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宣汉的印象和认识,提升了宣汉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