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公示公告 >> 正文

宣汉县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第033号提案协办意见的函

来源:宣汉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1-05-27     点击数: 人次

​​  宣府函〔2021106

  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现将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建议》(第033号提案)协办意见函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宣汉作为达州联创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普光经济开发区作为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教育科技局、县经信局等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按照《达州市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方案》(达市委办2019101要求,扎实开展联创工作。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优势特色产业培育。

  1.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一是加快园

  区110KV变电站及电网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双回路供电,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工业用地指标,保证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即可供地;三是引进一家物流企业入驻园区,提高企业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四是进一步实施园区区间道路建设,打通企业进出口通道。

2.进一步廓清发展思路,完善产业链条。一是坚持做大做强玻璃球、玻璃棉基础产业。玻璃球、玻璃棉作为玻纤产业的前端,对天然气依赖性较大,能够充分发挥宣汉天然气优势。大力发展高碱、中碱、无碱玻璃球,提高产品质量,抢占市场份额,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玻璃球生产基地。大力发展253475玻璃棉,进一步开发航空棉等高端产品,建成全国最大的玻璃棉生产基地。二是延长产业链条。围绕高效过滤、深冷绝热、能源贮存、绿色建材、航空交通五大应用领域,引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培育完善定长纤维产业链条;引进有实力的拉丝生产企业,培育连续纤维链条,并围绕链条发展增强粗纱、工业织物、特种纤维等,同时利用定长纤维、连续纤维的互补优势发展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链。

3.做实做强产业平台,提高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做实做强普发微玻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将园区国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已拟征土地、道路、公用设施等)注入普发微玻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可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解决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做实做强普拓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向上争取、本级投入、引进第三方投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解决企业项目建设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做实做强科研平台。加强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等合作,积极探索以股份合作的方式组建新材料研究院,加强技术引进、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为企业建设发展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四是力争和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合作,成立一家股份制性质的园区产品销售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帮助园区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宣汉县人民政府、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中国(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进行政院企校联合办班培养微玻纤产业人才,为园区企业提供定向培养人才。

(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1.强化创新主体培育。2020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家,高新技术主营业收入14.95亿元;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2020年组织实施省、市、县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争取财政专项经费170万元,带动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2823万元。

2.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正原微玻纤成功创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即达州市玻璃纤维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迈科隆申请完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3.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年新培育科技成果4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889万元,拟备案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2家(正原微玻纤、迈科隆新材料),实施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其中正原微玻纤实施的干法真空绝热板芯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立项资金100万元;正原微玻纤等3家企业获得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支持,立项资金73万元。

(三)强化政策措施保障。

宣汉县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决策部署,按照《达州市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方案》要求,围绕重点工作,细化落实举措,积极推动创建国家高新区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能源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确保联创工作顺利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狠抓创新能力提升。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智战略,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具有现代意识、系统知识、创新能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大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普惠性财税政策,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主体,促使企业科技创新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全年力争科技研发投入达到0.8%以上

(二)狠抓创新主体培育。围绕微玻纤新材料重点产业,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6,支持正原微玻纤、迈科隆、中信华诚等企业建强研发机构,积极争创省级研发平台。

(三)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成果培育,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强化成果转化应用,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确保每年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  



宣汉县人民政府

202152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