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邀请“本土专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9年3月30日,县农机化推广站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契机,邀请了本地农机专合社、农机大户等“本土专家”,通过看现场、传技术、谈心得,为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进行现场经验交流,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起好“传、帮、带”作用,引导新型职业农民依靠农业科技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交流土地流转型经营模式。培训会上,明月乡桂刚同志主要讲解了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如何成为农业生产耕种收加工销售一体的成功历程,他从2010年6月大学毕业后南下务工,2012年底,毅然放弃城市生活,决定把田地当战场,开启自己“职业农民”新征程,在县农机化推广站指导下,于2014年1月成立了宣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任理事长,吸纳社员108人,流转土地上搞起了优质水稻规模化种植,学技术、买机具、建队伍,探索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同时,创办了宣汉县海平种植家庭农场任经理。目前,已流转的几千亩稻田都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农机具资产值已达300万元以上。桂刚着重介绍自己的发展思路是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认真向省市县农业专家请教,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从低端瞄向高端,最终成为达州市第一个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成功典范,自己创建的蜀东牌“桂花香米”成功申报“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成为达州市第一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优质大米品牌,远销达州、重庆等周边地区。他希望大家一定要相信农业机械化,利用农机化才能真正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才能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是交流托管服务型经营模式。胡家镇袁军同志主要讲了针对农村缺劳情况,自己在县农业局农机化推广站指引下,大胆尝试利用先进农机具为别人服务,2014年成立了“宣汉县家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袁军种植家庭农场”,购置了上百万的先进农机具,积极运用先进农业机械,以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为当地农民实行了代耕代种代收代加工等水稻生产服务模式,开始试行托管服务经营,深受当地老百姓喜欢,自己托管服务范围越来越宽。同时,袁军还介绍了自己除托管服务收入外,也流转土地近千亩,开启土地规模经营、稻田养鱼、绿色生产经营模式,创建了宣汉首个无污染无农药试验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了全程卫星监控绿色生产,自己生产绿色农产品畅销多个大城市,特别是创办的“稻鱼香”大米品牌畅销省内外。他嘱咐同学们一定要增强现代农业发展信心,利用农机化为农民服务为自己生产,定能走出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