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就决不放弃 ——宣汉县罐山村驻村第一副书记刁维同志纪实
4年前,他把脱贫希望带进春天里、把致富梦想植入群众心坎、把共同富裕理想写进大地,经过潜心努力奋进,昔日山旮沓贫困村,如今跃升先进村,村民过上暖洋洋+喜洋洋的好日子。201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8629元,他用实干精神写实脱贫攻坚精彩答卷。他就是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调查院研发中心副主任、宣汉县罐山村第一副书记刁维同志。
东林乡罐山村位于县城以南30余公里,距乡政府约6公里,幅员3.09平方公里,辖3个社,人口223户756人。这里群山环抱、坡陡弯急,属于浅丘山区地貌,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 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4363元,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户17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2.9%。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刁维一直在省级单位技术管理岗位工作,2015年7月,上级选派他进驻该村任第一副书记,到任时“两眼一抹黑”,情况不清、家底不明、任务不详,成为扶贫工作最大“x+y”,感到无助和无奈。进驻村后,仅凭一名党员初心和坚强毅力,摸着石头过河。在村支两委配合帮助下,带着沉甸甸责任担当踏上带领群众脱贫奔康漫漫新征程。
入户走访渐进“佳境”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入门、怎么破题,成为刁维同志面前的一道道难过的坎。到村不久,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和总结,系统归纳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思路和办法。几年来,他沿着既定思路和目标迈出坚定步伐。
初入农户走访,得知该村曾是东林乡上访出了名的贫困村,部分村民有“难”无人理、有苦无处述,干群关系一度处于低谷。同时,发现村民大多无事可干,壮劳力整日打牌,老弱妇女夏天靠墙庇荫、冬天围炉烤火,村民不思进取现象突出。一次入户调查土坯房情况,2社一村民热情拉刁维同志进屋寒暄,一碗热腾腾荷包蛋递到他手里,另2家得知新来的第一副书记是从省城来的,也主动端来荷包蛋,他当天连吃9个荷包蛋,顿感肚撑心暖,淳朴的老百姓,坚定了他带领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心决心。
通过一段时间1000余人次巡访回访,群众反映原村班子办事不公等声音不绝于耳,这事在群众中影响很不好,且该村“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阻碍全村发展的负面影响如不及时治理,将严重影响脱贫攻坚质量。面对全村乱象,他随之启动开办“农民夜校”70余期,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忆苦思甜教育,组织评选“最美东林人”道德先锋模范户,提高村民思想素质、普及种养技术知识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减少干群隔阂,增强村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扭转工作被动局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让村民真正懂得好日子要靠奋斗的道理,消除村民怨气,引领群众不嫉贫争贫、时刻不忘党恩。为增强党员干部、村民脱贫奔康信心,他又组织带领村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赴成都市郫县等地参观考察乡村旅游、油牡丹产业、乡村治理经验做法,让党员干部开眼界、转变传统思维。目前,全村呈现民风淳朴、干群思进、奋发攻坚浓厚氛围。易地扶贫搬迁户汪端阳,去年自编一幅“党好国好政策好,新年新屋新生活”春联,以此感恩党的好政策。2018年底,该村被评为全县道德模范村,贫困户年人均收入7400余元,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抓实党建筑牢“根基”
刁维同志任职长达4年之久,心中有大爱、双肩有沉甸甸责任,从不顾及自己,始终以身作则,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经常骑车转遍全村了解民情、问需于民。2017年10月期满,有理由回城与妻儿团聚享受家庭温暖,可他主动申请延期,至今过着两地分居生活。他说:罐山村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任务还很繁重,这里的老百姓还需要我。
2016年夏季,刁维同志冒雨突访贫困户杨福山,不慎在石梯坎上摔成重伤,近一个月锥心的痛,连上厕所都需人搀扶。受伤不久,正值国家发改委到村检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他忍着剧痛全程陪同,顺利完成迎检任务,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赞扬。
为了全村长远发展,刁维同志工作敢于较真碰硬,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原村班子软弱涣散,他主动向乡党委建议调整班子,力举曾被东林乡推选5名县人大代表之一的汪光毅作为后备干部。通过全村党员公开投票,汪光毅高票当选新任支部书记。新班子运行后,刁维同志牵头修改完善村党务政务公开、基层党组织应急管理流程、“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10余项。针对罐山村留守老人多的现实,与村班子共商解决对策,制定完善为民办事服务指南、建立为民办事响应机制和服务台账等。现在村民可就地办结需求事项,深受村民赞誉。村民反映过去评定低保不公等问题,为规范低保评定办法,他先是统一村班子思想、明确评定低保标准等,采取村班子分头入社到户摸底调查、集中村民开会当场宣布评定办法、当场公开打分结果等方式,将符合条件贫困户选定为低保对象,被选定的对象无一人反对,让村民心服口服,纷纷认为村新班子处事公道正派,也让全村人民看到发展希望。
经他多次向单位汇报罐山村短板弱项,成功连接院党委与村党支部结成“党建共建”对子,邀请院党委书记为全村党员干部上党课。双方结对共建以来,建成以3名党员为代表的党员示范工程,为全村树立一批“学超赶”标杆。党员桂勇、汪贵山、朗廷仲分别养牛20头年收入10余万元,种植脆李40亩第一年挂果收入约1万余元,林下养鸡1000余只年收入10万元。在党员干部中选树典型,2018年经他提议,首次以村支部名义评选表彰5名优秀共产党员,定期、不定期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活动,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增强党员干部党性原则。通过开展多形式党员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村党支部建成密切干群关系畅通纽带、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人民群众主心骨。而今的村支两委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好事,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多次评为县、乡优秀基层党组织。
真心付出村民“暖心”
刁维同志挂职期间,很少回家探望妻儿,孩子3—7岁,从没回家照看,以贫困村为家,时刻关心贫困群众疾苦冷暖,把脱贫致富奔康“战场”作为展示青春年华、实现人生价值最好舞台,用激情燃烧生命最美年华,在脱贫致富道路上不息奔跑、不断跑出好成绩。
2016年,他与村支两委、驻村工作组彻夜不休,反复讨论、多次修订完善《东林乡罐山村脱贫规划(2016-2020)》,为罐山村制定了5年发展蓝图。当时罐山村是“空壳村”,刁维同志主动思考项目资金争取渠道和路径,他不厌其烦书面专题向单位领导报告、多次跑县级部门“化缘”,共争取到位资金900余万元,带头组织实施完成硬化(加宽)道路10.4公里、入户路3公里;建成入户饮水管网7000余米、整治堰塘7口、修建蓄水池5口等。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44户133人,实施改厨改厕12户32人。电视信号、网络全覆盖入户,融资8万余元免费为农户送能源灶具120余套。竣工投入使用的230平方米村办公楼、100平方米卫生室和文化室等规范有序,村阵地广场崭新的篮球架、健身器材成为村民休闲愉悦好场所。水、路、网入户后,下雨天村民出行不再湿脚,过去上街需1小时,现只需10分钟,还带动80%村民在道路沿线建起新房,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村民尽情享受快乐幸福生活。
他极力倡导发展集体经济,以资产出租方式将7口堰塘入股成立“万丰养殖专合社”,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3万元,人均21.56元。由他主导流转土地发展脆李、红心蜜柚、林下经济200余亩,去年脆李收入8万元。土地流转发展种养业等,3年累计为村民增收100万元以上。利用罐山村特殊气候环境发展罐山土鸡,2016年由单位出资户均免费送鸡苗25只并分别为贫困户、非贫困户补贴200—300元。利用“罐山土鸡”注册,采取网销、单位认购方式,帮助村民代捐销售土鸡年收入9.8万元,同时将土鸡(蛋)远销广州、上海,年户均增收2000—3000元。罐山村白酒被誉为“东林茅台”,他借助网销平台宣传推介,白酒远销西藏、成都、河南等地,连同土鸡、蜂蜜等,年销售收入25万余元。在他多次启发帮助下,汪宗贵年养土鸡3000—5000只,加上销售土鸡蛋3.2万枚和养羊20只,年收入达30万元。4年共协调单位领导60余人次到村调研指导工作,筹集专项资金10万余元,累计慰问贫困户300余户(次);投资1万余元资助在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利用校友关系联络成都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对3户贫困子女予以每生1500元资助。
罐山村今非昔比,村民梦寐以求“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而今已变为现实,一个“四好新村”在群山环抱中耀眼展现,老百姓亲眼见证了党好、政府好、扶贫政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