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峡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防控
草地贪夜蛾是新迁入我国的危害性极强的农业害虫,于6月中旬在宣汉县七里乡首次发现。该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可取食玉米、水稻、甘蔗等80余种植物。为确保全乡农业生产安全,上峡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
一、领导重视,召开专题会议
6月24日乡党委、政府紧扣“宣汉县非洲猪瘟暨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会议精神,同步组织召开了“上峡乡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专题会议”。会上,一是党委书记张国、乡长李小平就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作了专项安排部署,要求每个村设置一个监测点,农技站技术骨干每人负责2个村的监测防控工作,并做好采(选)点插牌。各村委会要充分利用村村通、微信连心工作群、QQ工作群等多种形式,对草地贪夜蛾害虫监测防控技术和图片等相关技术资料,短时间内迅速送达到千家万户。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方式,让群众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等农作物危害的严重性;二是乡农技站站长张静对草地贪夜蛾的生活习性、如何识别、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监测方法、防控对策等相关技术进行了专题讲解;三是会后组织专题培训,由乡农技站技术骨干杨长彬同志组织各村“五职”干部及辖区内10余家农资经营业主进行专题培训,让干部群众及时掌握草地贪夜蛾的特征、习性、危害症状及监测防治技术,有针对性为老百姓提供防治对策。
二、进村入户,定点监测防控
对全乡8个村的玉米种植密集带,尤其是迟玉米(夏玉米)地块,插牌定点观察,做到村组干部、农户代表、专业技术骨干三方联动加强排查,每周在定点四周巡回排查1—2次。并建立周报告制度,设立专门的草地贪夜蛾监测动态信息收集热线电话,由专人负责收集农户反映的有关信息,并督促各村每周及时上报本辖区内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如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危害症状,必须立即上报乡农技站,会诊确认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和措施,坚决把虫害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三、因地制宜,完善防控预案
一是增强风险认识,建立报告制度。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害虫对玉米、甘蔗、水稻等作物构成的潜在风险,并建立报告制度,及时向乡农技站和上级农业农村部门报告。并以此为契机,重视和加强农作物其他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工作;二是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密切注意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及时组织开展面上大田普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三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各村积极开展宣传培训,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治宣传,让农民了解掌握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和防治技术,积极主动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四是物理防治。一是利用害虫有趋光性的特点,用频振灯诱杀草地贪夜蛾成虫,减少产卵,降低为害;二是利用性诱剂诱杀雄虫,减少交配机会,降低草地贪夜蛾卵受精率,从而降低卵孵化率,达到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目的;五是药剂防治。适时采取防治措施,抓住低龄幼虫期,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施药,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对路选择防治药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全国农技中心推荐,应急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氟氯氰菊酯、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持续控制可选用白僵菌、绿僵菌、印楝素、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遏制大面积蔓延危害。
截至7月2日,上峡乡党委、政府已经召开专题会议2次;对各村开展培训9场次,受训村社干部及群众达300余人;乡级干部职工开展田间普查56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份,制作“草地贪夜蛾监测点”牌子9个。目前,经监测发现全乡已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面积300亩以上,现已统一发放农药防控100亩,实行群防群治200亩。同时,乡政府还计划采购500亩防治的农药提前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治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