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宣汉县坚持“四创四抓”,打造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0-04-10     点击数: 人次

近年来,宣汉县立足盆周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围绕“统筹规划、连片推进、突出重点、建管并重”建设原则,采取“政府推动、部门主动、多方联动、乡村齐动”工作举措,探索富有丘陵山区特色的“长藤结瓜”建设模式,推广宣汉特色的“U型渠”专利技术。坚持“四创四抓”,破解“建管难题”,打造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样板,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5.45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800万公斤以上。

一是创新建设模式,抓集中连片规划。结合大巴山褶皱山区地形地貌,开展深入细致的技术研究和探讨,2013年总结出富有丘陵山区特色的“长藤结瓜”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平坝实行“格田化”、地形坡度5-15度实行“梯格化”、15-25度实行“梯田化”模式。建成后单个田块面积大于2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9%,为全省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树立了样板和标杆。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在相邻前、中、后河3个流域片区,涉及6个乡镇,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一个点一个点地建,一个片一个片地连,实现串点连线成片,整体推进建设模式。

二是创新技术规范,抓组装集成推广。2013年研制出经济适用、独有的预制砼渠——“宣式U型渠”,2018年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技术,建设成本每米降低120元左右。受当地老百姓在田埂上种植藤蔓蔬菜的启发,总结出宣汉特色的“防滑墩+二马墩+土质埂”制埂技术、“单元划分、田埂设计、表土剥离、田埂砌筑、田面粗平、表土复位、路渠施工、制口配套、淹水调平、农机道口”共计10个“田网”建设工艺,破解了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投入、低效益的建设难题。

三是创新工作思路,抓统一组织实施。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前期规划宣传,深入项目村组,组织和督促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分户造册登记农户姓名、农田面积和田块位置等,建立农田建设信息台帐。依据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职能职责要求,制定区域适宜化、水系优先化、坎埂牢固化、表土复位化和淹水调平化的“五化”建设标准,督促指导各个项目认真组织施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按增减面积如数分摊返回到登记造册的农户。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区“三网”配套(田网、渠网、路网)和“三力”提升(排灌能力、土壤肥力、机械作业能力)。

四是创新建管机制,抓科学有序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监管机制,每个项目区分别派驻县级业主代表2名常驻工地,与现场工程监理和群众质量监督员一道,实时现场监督施工质量与进度。每年9月到次年5月,每半月由一名县级领导带队深入项目区,实行现场办公,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深入项目区采取突击检查、材料抽检等方式实施常规监管,促进工程施工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建立了“以用促管、管用结合,工程竣工、管护上马、落实责任、严格奖惩”的管护机制。实现了项目区“当年建设、当年种植、当年见效”的目标,提升了项目区农户满意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