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宣汉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明显

来源:县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1-09-17     点击数: 人次

​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教育,宣汉县司法局多措并举扎实抓好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帮扶成效。

一、学习英烈事迹  矫正自我求进步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观君塘镇红色文化基地—君塘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转化。社区矫正对象有序参观“梁达中心县委代表会议”“投身革命即为家、红色火种照宣达”“秘密会议活动遗址”“红三十三军正式成立”等四个篇章的红色文化历史介绍、军人荣誉墙、红色英烈墙,回顾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辛,感受革命先驱为国奉献、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活动结束后,3名矫正对象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想,剖析自身犯罪的思想根源,认清犯罪的严重后果,感受到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增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强化自我矫正顺利回归社会的紧迫感。

二、强化集中教育  规范行为抓落实

社区矫正管理过程中总结提炼八个主题教育(身份意识、制度规范、认罪服法、法治常识、思想道德、红色文化、心理健康和政策前途教育)贯穿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教育的始终。下八司法所开展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时,利用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弟子规》、《三字经》作为矫正对象道德学习内容,教育其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学会做人做事道理。樊哙司法所组织矫正对象进行法治教育考试,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对照触犯的刑律深刻反省,自觉遵纪守法,认清所作所为对自己、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明确改造的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改造措施。各片区司法所采取播放法治电影、开展法律讲堂的方式,让社区矫正对象在观看电影电视过程中,将法治教育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在观看、阅读后积极发表心得体会,并将自己的所学所想记录在册装档,从中发现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情绪问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及时介入引导。同时,在司法所社区矫正微信群内推送法治时事政策宣传材料、励志读物、公益活动等信息,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把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学习的内容提升到日日有、天天新的程度。

三、依托信息管理  监管制度重执行

利用天网、雪亮工程以及发挥四川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作用,坚持对社区矫正对象全天候跟踪定位,节假日、重要时段、敏感时期加大抽查点验频率,详细准确地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行为轨迹。对系统显示关机、停机、手机故障、私自外出越界及人机分离、呼叫转移等违规行为的社区矫正对象,通过警示教育和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及时提醒,有效预防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县社区矫正局通过手机APP定位监管,不定时微信定位抽查,现场点验。各司法所通过每月开展集中报到、集中学习、公益劳动、汇报思想及矫正情况、个别走访、警告等措施等一系列的日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社区矫正良好的工作秩序和显著的工作成效,让所有社区矫正对象思想稳定、活动正常、服从判决、服从管理、工作努力、积极向上。

四、创新基地模式  社区矫正见成效

积极探索和创新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新思路、新模式,打造原双河镇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在县环卫所洲河大桥停车场挂牌成立县社区矫正服务基地;在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成立社区矫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公益活动+刚性服务”,让社区矫正对象在劳动过程中增强公德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矫正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行,养成自食其力,热爱劳动的生活习惯。原双河司法所撰写的矫正对象张某《教育感化重做人,异乡创业放光彩》的案例被司法部社区矫正案例库收集出版,全省共3个案例入选。2018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社会与法栏目3名编导、记者,在省、市、县司法行政领导陪同下莅临宣汉,对《教育感化重做人,异乡创业放光彩》的事迹进行了实地采访报道拍摄。2019年2月11日,该事迹在中央电视台12频道社会与法栏目专栏播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截至目前,全县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共271人,其中缓刑265 人,假释4人,管制2人,给予训诫4人,给予警告24人,撤缓收监3人,对60名困难刑释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慰问,为“三无”刑释人员发放首月救助金48800元,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