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天生镇“三合一”模式 让土地、产业、生态“粮”性循环

来源:天生镇     发布日期:2022-03-25     点击数: 人次

​  “饭碗只有端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为有效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级安排部署,大力提升粮油特别是大豆产量和种植面积,有效守住耕地红线,天生镇在努力拓展乡村振兴良好局面中,千方百计治荒增产、提质增效、稳固群众增收,大力实施“三合一”模式,让土地、产业、生态有机融合,破除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藩篱。

  一是“业主整治村委投入群众参与”激发土地活力

  天生镇成立撂荒地整治专班,镇村社干部联合出动,通过前期对12个村(社区)实地全覆盖摸排,对辖区内撂荒土地梳理,建立起整治台账,并详细标注每一块撂荒地的具体位置、具体面积、土地性质、土地权属等基本要素,做到心中有数。一些农户常年无力或无心对自家土地进行种植,且愿意将撂荒土地流转发挥土地效能,因此天生镇大力招揽、吸引种植业主对土地的流转,通过协商达成了协议:业主前期负责对荒地的治理,农户三年内不收取土地流转费,这样大部分荒地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有效的治理,做到整治有法,目前荒地整治面积达1000亩。在后期的土地使用中,村委通过使用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分红、大豆粮种提供、种植技术支撑等方式进行投入,周边群众富余劳动力通过突击性育苗、收割等方式进行参与,做到收益均沾,从而全面激发荒地活力、提升大豆产能。

  二是“特色产业粮油增产近郊旅游”树好发展标杆

  自脱贫攻坚以来,到乡村振兴全面发力,天生镇始终坚持“粮油是基础、产业提质量”的农业发展导向。目前,各村特色产业竞相发展,桑葚、佛手、草莓、葡萄、茶叶、菌菇共计1000余亩,各有特色又互相补足,各村“一村一品”从落地生根,到稳固成型,再到如今的初具规模,借助天生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交通物流优势、政策倾向优势,产业数量和质量愈发提升。同时,天生镇在融合产业示范带过程中,找到了粮油增产和农旅融合的新方案,在天生社区、大路村、新芽、马蹄村联合创建的1500亩粮油示范种植园区已通过审批,年油菜产量将达40万斤,马铃薯套种大豆、玉米套种大豆两种方式共计500余亩,水稻示范片200余亩。阳春三月,菜籽花开,金色花海吸引游人在这驻足拍照、游玩徜徉于花香的画面就是农旅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随着“天生归原”项目的逐渐成型,届时,天生镇将树立融合特色产业、优质粮油、近郊农旅为一体的乡村发展标杆。

  三是“环境治理地力保护生态振兴”贯彻强县战略

  为贯彻落实好宣汉县委四大战略,凸显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天生镇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力度,形成党委、政府一把手统筹抓、分管副职具体抓、镇村专班人员详细抓的工作机制。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每周巡查至少一次,对于发现的问题抽派专人紧盯整改落实。结合河、湖、林长制让水更清、林更茂,通过招聘95名生态专职护林员助推森林防灭火工作取得实效,生态资源免受损失。每年投入专项环境治理资金超30万元用于新建卫生池、垃圾清运等让人居环境治理愈发改善。随着年均90多次院坝会和1000多次的微信、短信、标语、口头等形式宣传,“秸秆禁烧”的积极作用逐渐让群众接受,增强土地肥力、改善土质结构、减少大气污染一举三得,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风气吹进了群众的心中,印入了他们的脑中。生态振兴对产业振兴形成正向促进作用,也为致富增收构建了优良环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