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 “四化”工作法推动禁毒工作走深走实
宣汉县以创建全省禁毒示范县为牵引,采取“四化”工作法,着力构建全域毒品预警预防体系,推进禁毒工作迈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基层毒品治理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有力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一、坚持推动党政化,构建“全层级”禁毒组织体系。一是精心谋划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明确创建全省禁毒工作示范县的工作目标,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建立目标明晰、责任具体、监管有力的工作机制,为全县禁毒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精准编制方案。针对宣汉县创建全省禁毒工作示范县实际,印发《创建全省禁毒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成员单位定点包片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各地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创建工作有章可循。三是精细考核办法。将创建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作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年度述职重要内容,并对各成员单位与定点包片乡镇(街道)的禁毒工作情况进行绩效捆绑考核。充分发挥“两办”督查力量,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常态跟踪督导禁毒工作成效,对行动迟缓、屡推不动的逗硬问责,党政主责、部门主管、严格问责“三位一体”禁毒工作格局持续深化。
二、坚持治毒系统化,构建“全环节”毒情治理体系。一是全覆盖监测毒情形势。县财政每年保障专项经费64.8万,每季度对全县37个乡镇(街道)54个污水采样点开展全覆盖毒品残留物监测,准确评估本地毒情形势。借力成都深探科技有限公司情报支撑平台,每季度针对污水监测指数和风险摸排情况,对县域毒情高中风险地区建立涉毒研判模型,跟踪预警涉毒风险,精准指引全县禁毒工作高效开展。二是全领域布点社康(社戒)中心。建成社区康复(戒毒)中心1个、工作站13个、工作点40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开展“平安关爱”行动,成立“六位一体”帮教小组,对全县社康(社戒)人员、病残吸毒人员,逐人建立档案,有序开展心理辅导、走访谈心、帮扶救助、就业指导、政策宣传等工作,有效降低了脱管率,控制了复吸率。三是全行业落实动态监管。对全县易制毒化学品使用企业逐一建立台账,联合市场监管、卫健、应急等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实地督查,严审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品名、数量、用途、期限,规范申报、储存、使用各环节,严防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截至目前,全县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全部纳入网络管理平台,入网登记和监督核实率实现100%。落实禁种铲毒工作责任制,坚决打击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对非法种植行为一律责任倒查,切实巩固“零种植”成果。
三、坚持缉毒专业化,构建“全链条”缉毒打击体系。一是坚持情报导侦。结合县域毒情实际,构建“所队联勤”涉毒情报研判新格局,将全县划分为主城区、南坝、普光、土黄四个涉毒情报研判片区,指派四名专职禁毒民警会同基层派出所共同收集、梳理、研判涉毒线索,实现涉毒情报研判触角全覆盖。二是坚持集群打零。深入推进“净边”“集群打零”“天府破冰”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本地毒品分销、零包贩卖、聚众容留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去年来,共破获涉毒刑事案件24件,打击处理63人;查处吸毒人员198人;缴获各类毒品1217.5克。三是坚持延伸打击。树立“宣汉籍涉毒人员流动到哪里,缉毒协作就延伸到那里”工作思路,注重与重庆、云南、湖南、陕西等地禁毒部门的情报共享,力保“案件打得出去,战果拿得回来”。去年来,主动赴云南、重庆、湖南、吉林等地延伸打击毒品案件7件35人。四是坚持联动整治。印发《外流贩毒重点整治工作方案》,对外出吸毒人员、涉毒前科人员,依据《社会面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办法》,建立完善高危外流贩毒人员信息库,每月落实专人掌握情况。2021年,全县外流贩毒人员同期下降57.1%;2022年1至3月,全县外流贩毒人员同期下降88.9%。
四、坚持防毒全民化,构建“全覆盖”毒品预防体系。一是拓展宣传领域。充分利用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乡镇赶集、疫情接种等重要时段,禁种铲毒、6月集中宣传等重要节点,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单位、市场、学校、企业常态开展禁毒预防教育“七进”宣传活动,将禁毒培训纳入涉毒人员驾考、重要行业从业资格审查的必备项目,着力提升群众全面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实现人人知道,家喻户晓。二是升级宣传阵地。全面升级改造蒲江街道、南坝镇两处禁毒教育基地,将VR、AR技术融入禁毒宣传教育,融合声、光、电等多种元素,着力提升禁毒宣传趣味性、体验性,打造体验式禁毒教育基地。三是突出宣传重点。不断深化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县局派禁毒骨干做客《家教在线》栏目,通过网络、视频、电视播放,给全县中小学生及家长讲解法制、毒品预防教育知识。在全县123所学校开展“五个一”和“认知毒品、抵制毒品”主题活动,将禁毒课程纳入中小学生必学必考内容,增强学生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去年来,“青骄第二课堂”“互联网教育宁夏中心”排名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