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关于2022年度医疗救助补助资金转移支付绩效的自评报告

来源:宣汉县医疗保障局     发布日期:2022-08-22     点击数: 人次

​  一、项目概况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川办20226号)等文件要求明确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不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调减,但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大病患者等六类人员为医疗救助对象。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筹集情况

2022年,总共下达我医疗救助财政补助资金共计6929.98万元(其中资助参保3441万元、一般补助3488.98万元目前到位资金6280.9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一般补助2839.94万元、省财政资助参保3441万元)

  (二)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20227,医疗救助资金支出4637万元(其中:资助参保3441万元、待遇支出1196万元。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医保249994人,资助参保支出3441万元。实施门诊救助27人次,门诊救助支出4万元。实施住院救助36204人次,住院救助支出1192万元。

  (三)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加强该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专款专用,并统一按财务管理要求进行财务核算。根据省财政厅省医疗保障局关于下达2022年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一般补助部分)的通知》(川财社〔202257号)关于下达2022年医疗救助补助资金(资助参保部分)的通知》(川财社〔202258号)文件要求,将收入列入“1100249-卫生健康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支出列入“2101301-城乡医疗救助科目。全额属于各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县医保部门对预算的医疗救助项目资金进行管理,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医疗救助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全各类特定人员的门诊和住院救助以及资助参保缴费目前已救助286225人,支出4637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县财政局社保股设立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资金管理使用规范。

  (二)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1.项目组织情况分析。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医疗救助业务由县医疗保障部门具体负责。二是实施依据完善。根据国家、省的文件精神出台了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达市医保发〔202059号)、《达州市医疗保障局等四部门关于统筹医疗救助范围及待遇标准的通知》(达市医保发202149),严格执行全市统一的医疗救助政策

2.项目管理情况分析。项目管理规范,实施程序到位。由县医疗保障局根据医疗救助名单提出资金计划财政局社保股审核并下达计划由国库集中拨付,下一步医保局将开立医疗救助支出账户,由医保局向县财政申请划拨资金后直接支付医疗救助支出

  (三)项目绩效情况分析

        1.项目经济性分析

  项目成本(预算)使用合理,无超支。

        2.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全年共救助286225人次,支出4637万元。确保全符合医疗助条件的对象及时享受到医疗救助待遇

  3.项目的效益性分析

  保障了困难群众参保资助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确保了救助对象生病门诊和住院享受到医疗补助待遇。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实行了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效率明显提高。救助对象参保缴费由财政按规定予以资助,特困人员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费全额报销,困难群众就医负担较上年明显减轻。

  4.效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通过加强宣传,提升服务质效,使参保对象对医保缴费、待遇、报销等政策的知晓度达90%;参保对象对政策待遇、经办服务满意度达90%

  (四)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该项目做到了管理规范,程序到位,群众满意,社会反响好。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的治病难问题,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维护的社会的稳定。对困难群众等6类人群实施医疗救助;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参保人员大额医疗费用负担。

  四、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

  (一)医疗救助资金严重不足,救助资金缺口化解

  (二)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群众知晓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广泛宣传政策,提高群众政策的知晓度。

  (二)建立绩效考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绩效意识,转变理财观念,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成效。

  (三)争取救助资金缺口化解。进一步会同县财政,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医疗救助收支现状,力争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化解医疗救助资金缺口。

  六、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价结果的有效机制,着力提高绩效意识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信息公开时间要求,将该项目资金绩效目标自评报告在单位门户网站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分享到: